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红色故土行-贵州专题 > 正文

红色颂歌-红色旅游之遵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22:17 新浪网

  遵义-----红色颂歌·红色旅游

  (上 篇)

  主持人:听众朋友,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今天,我们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穿行多彩贵州》栏目把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三位馆长请进直播间,和
我们一起回望遵义会议那段不平凡的日子。这位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官长、党史专家、 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员费侃如。你好,费馆长!

  费馆长:听众同志们,我是费侃如!

  主持人:这位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党史专家、 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员田兴咏,也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中国作协会员、作家石永言!

  田馆长:听众朋友们,我是石永言!

  主持人:这位是现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雷光仁!

  雷馆长:雷光仁向各位问候!

  主持人:遵义是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很向往的地方,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许多人还没来过。现在请听众朋友随同这几位专家进行一次空中遵义会议红色旅游。好,现在我们就先请费馆长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您在任期间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些情况好吗 ?

  费馆长:遵义会议纪念馆是1955年建的馆,我是1982年6月份任的副馆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80年代初,在会址复原的工作中,增加了彭德怀、扬尚昆、刘少奇、李卓然的住室,还有总参谋长刘伯承的住室。根据

周恩来两个警卫员回忆的情况, 我们于1997年恢复了周恩来的住室,基本上把当时开会人员的住室,通过复原向观众展出。因为在80年代前和文革前,会址这么大栋楼,只有会议室和作战室是复原成立的。通过复原陈列,使我们会址的内容充实了,完善了,呈现给观众参观的东西也更加丰富。

  主持人:另外我想问一下遵义会议会址的这会址的面积有多大?

  费馆长:会址的建筑面积是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有800多平方米。

  主持人:现在我们请田馆长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在任期间会址的一些情况!

  田馆长:我是1962年3月份就到纪念馆来工作的。我来的时候,遵义会址里面,就除了会议室复原陈列以外,楼上楼下都是红军长征经过遵义和遵义会议前后的一些文物,比如,红军进遵义这一组,红军在遵义开展的革命活动又是一组……

  主持人:都是照片吗?

  田馆长:有照片,也有实物,还有模型,很丰富。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陈列馆,所以就把会址除会议室外,其它楼上楼下,都用这些文物、图表、照片把它布置起来。后来,到1971年才在文化宫,利用当时的遵义市劳动文化宫现在的文化广场搞了一个辅助陈列,也就是遵义会议陈列馆吧,就把这些文物迁出去了。

  主持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对遵义会议召开时间有些争议,后来是怎么界定的昵?

  费馆长:主要是靠当时的中央档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就是现在的中央档史研究室,他们找了很多材料。在80年代,我们也只掌握了遵义会议的一个决议和一份决议大纲。80年代初,在中央档案馆发现了一份记载遵义会议的档案资料。那份档案资料叫“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查证,这是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写的一个手稿。有了这三份材料过后,对遵义会议的本来历史面貌才逐步掌握了真实情况。向刚才提到的开会时间,在1985年前,我们55年到85年整整30年宣传的都是1935年的 1月6号到8号。参加会议的人,开会时间这些问题是中央答复的。因为在以前,遵义会议是党史研究的禁区,上面怎样定就怎样宣传,所以中央办公厅定的是一月6号到8号。

  主持人:那后来呢?

  费馆长:后来因为发现6号到8号不大可能,因为8号总政治部有一个关于红军入城的通令,8号才颁布的。8号才进城啦,怎么遵义会议就开完了?再加上一些当事人象陈云、伍修权这些都说遵义会议不止开三天。1981年、1982年中央档史征集委员会分别搞了两次搞专题调研。调研过程当中,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央档案馆提供了“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说了这么一句话“会议经过三天完成了自己的决议”,后来发现了一份周恩来1月13号24时打给刘少奇、李卓然的一封电报,叫他们14号到遵义来,15号开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那就证明会议是15号开的嘛,加上手稿里说的三天,15、16、17整整这三天嘛。另外还有一份材料作辅证,就是红军司令部三局的政委伍云甫,他在长征途天天记日记。他在2月10号日记当中记得有他上午九时开营科以上会,听洛浦就是张闻天传达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那就证明遵义会议是1月17号完的。通知开会的电报,15号、17号伍云甫的长征日记,加上手稿说开会三天。这三份材料凑在一起证明遵义会议就是1月15号到17号开的。这个时间问题1985年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中央公布过后,纪念馆就按照这个来宣传了。”

  主持人:那你在任期间,有那些文物你觉得对你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费馆长:会议室墙上挂的挂钟,文物鉴定是一级文物,这个是很珍贵的。

  主持人:有多少年啦?

  费馆长:起码是70、80年。

  主持人:另外还有些什么呢?

  费馆长:会议桌也是原物,会议室是我们陈列展出的核心。会议室和挂钟都比较珍贵。

  田馆长:还有件文物叫杨和钧诗稿。杨和钧这个人是侗族青年,是锦屏婆洞的人。一方面军的九军团经过锦屏,经过婆洞的时候,杨和钧在红军宣传下,对这支部队就了解了。九军团有个连长,姓王。王连长住在杨和钧家里面,他们结成生死之交。王连长就向杨和钧宣传红军的政策、主张,给他灌输进步的思想。不久,王连长打仗牺牲了。杨和钧非常悲痛,他就写了许多悼念王连长的诗,其中有一首叫《清明》。另外,他还写了很多宣传标语。那个时候九军团还没有离开婆洞,就写到墙壁上。后来杨河军就把写悼念王连长的诗和悼念标语,收集成集子,用白皮纸把它装订起来、保存起来。大概是建馆之初,我们派大量的人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背起背包,走到哪个地方就发动群众去收集文物。有一个组就走到锦屏婆洞,一问,他们就介绍杨河军这个人怎么怎么,他的诗怎么怎么。杨和钧家的后人把这个诗稿捐献出来。现在这个诗稿成了纪念馆的一级文物。现在纪念馆里文物有一个挂钟、会议室的桌子、杨和钧的诗稿、王有发的印章。游击队王有发牺牲后,在他墓里面发现的一个印章,还有个路标,小小的一个通行证,还有一面军旗,大概就这么几件文物。

  主持人:那么这几件文物都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

  田馆长:这几件文物都是50年代征集的一级文物,镇馆之宝啊。我们这几百件文物将近一千件都是那个时候征集的,所以说,非常珍贵。

  费馆长:关于杨和钧的诗稿我补充两句。因为这个诗搞定一级文物以后,因为他写在白皮纸上,很小,放在展柜里不是那么醒目。所以,这次陈列,我专门给设计的人说,把板壁上的纸-----那一首诗放大,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因为板壁上的指南,是群众自发的写的红军的标语,表明了当时群众对红军、对共产党的信仰。

  主持人:遵义,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两位馆长 ,在你的任期内,来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的游客多不多?

  费馆长:比现在的红色旅游人差远了。但是相对来说,在全国革命纪念馆里面,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人还是算多的了,平均一年有近20万人。

  主持人: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雷馆长:我们现在管理的范围拓宽了,还包括红军 山烈士陵园、毛泽东住处,这样算来每年来参观的人数在50万以上吧。

  主持人:从遵义会议会址到成立遵义纪念馆这段期间有些什么变化?

  雷馆长:建国初期,只保护了会址这个主楼,60年代加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处。90年代末又加了博古住处和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在最近两年又新建了一个陈列馆,又把红军山烈士陵园国家级的烈士陵园,还再加一个异地保护的一个当年在这里建立的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都归入纪念馆。那现在就是六处旧址、两处附属建筑,一共有十多万平方米的规模。

  主持人:听众朋友,刚才你听到的是录音专题《遵义-----红色颂歌·红色旅游》的第一部分,明天在这个时间里请你继续收听第二部分,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听众朋友再见!

  遵义-----红色颂歌·红色旅游

  (下 篇)

  主持人:听众朋友,今天请继续收听录音专题《遵义-----红色颂歌·红色旅游》的第二部分。

  费馆长:1980年,为了纪念遵义会议45周年,文革的一些流毒还没有肃清,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完,那时两个凡是的思想还根深蒂固。纪念馆那个时候准备在会议室把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有选择的挂几张照片在里头,还把文革当中写的大副标语去掉。这个事在现在看起来不是一个大的事,很简单。但是,那个时候,是很大的事了。当时我和老田两个都在资料组,写了个报告,内容是为了纪念遵义会议45周年我们准备做些什么事。但这个报告,上面没有批。过后,新华社的记者来采访时说:“45周年,你们纪念馆有什么活动没有?”我说我们本想搞点活动,但是上面不同意。他说“你们准备搞什么活动?”我们就把写好的报告拿给他看。他看了说:“这个好啥,把文革当中大标语去啦,把参加会议的主要人物的照片挂上,怎么不好呢?”后来,通过他们调查、研究,在他们的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叫《发生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一场争论》的文章。内参总体上是支持我们的提法的。

  田馆长:我们的意思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

  费馆长:后来,这个内参发了,我们也照着这样办啦,这个在当时震动相当大,除了人民日报没登以外,全国省级以上的报纸全部都头版头条刊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的文章。广播电台也广播,而且对外都广播了。人民日报为什么没有发?因为那个时候,刘少奇还没平反,那个报告里头主张把刘少奇的照片也挂出来。因为刘少奇是1980年的5月份平的反,我们是1979年的12份提出来的,1月份都挂出来了。

  主持人:田馆长、费馆长还有雷馆长,请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么多年以来你们接待观众朋友来的时候,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那些事?

  田馆长:我讲一下,大概是1984年,美国著名作家、前《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尼到遵义来。他为了完成一部著作。

  主持人: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

  田馆长:《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回去以后,几个月就写成了,我们翻译过来了,这本书风靡全球,一版再版,替我们宣传介绍长征。他当年来的时候,已是70多高龄了,而且他心脏还安了个起博器。为了宣传长征,终于走完了长征路这么一个外国人。在遵义这个地方采访,是我陪他,给我印象深的有几件事情。一个事情就是,参观了会址,到总政治部旧址时,经过杨柳街的一个房子,就是博古住的房子这个地方,那个时候没有恢复,有点破破滥滥的。他听讲了之后,笑了一笑“哦,他遭批判的”。到会议室的时候,他看到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的,他说“当年中国共产党也是开圆桌会议呀?”我说当年不是摆得那么整齐,我说走廊上都座有人。我给他讲走廊过道上座的是李德、伍修权。他说为什么李德座在这个地方呢?我说李德当年是受批判的对象,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红军执行了他的一些错误的战役战术原则,基本上都是他指挥的。所以,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打了败仗。我说他座在这个地方可能对会议不太感兴趣,所以他远一点。我说这句话也不是我讲的,而是伍修权来的时候讲的。伍修权来时直接介绍他座在这个地方。一方面他抽烟也抽得很厉害,一支一支的抽;还有就是他想跟这个会议保持一定距离,他不感兴趣。还有下到赤水元厚去的时候,我说这个地方当年叫“猿猴”,就是猴子,猿猴,现在叫元厚。他听后哈哈大笑,他说现在大家来看猴子来了。当时很多人围过来看他,因为那些人大多从来没见过外国人。大家说他是猴子,他哈哈大笑。

  田馆长:这位美国人他很风趣。我们一边走一边采访。一上车他就采访,他时间抓得很紧,这个外国人做事呀真是厉害, 70多岁的一个老者,且还戴有心脏起博器,路又不好,又颠簸。他一路走一路问一路记。不停的问,不停的记。曾经问了一个问题我答不上来。问的是一个 在娄山关战斗、土城战斗中我们投入多少兵力,他了解得很细。土城战斗是我第一次给他介绍,他没有听说过,他很惊奇:“啊,遵义会议后还打了败仗啊?”他记得很详细,我也尊重历史把土城战斗的情况如实给他介绍。我说这是一个失利的战斗。他很感兴趣,他说他第一次在中国听到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后还有一个土城战斗红军没打好,打了败仗。我想一个美国人、还这么大的年龄跑到中国来为我们宣传、介绍长征,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的工作人员,而且工作时间还那么长,还写不出一本书来介绍遵义会议,我感到羞辱。所以,这个对我影响很大。

  主持人:遵义会议闻名全世界,扭转中国革命历史。伟大而不朽的红军精神一直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雷馆长: 70年代,日本有一个企业,叫星火株拭会社,他的年轻员工一进厂,就带到这儿来、到中国来。他就是说看看共产党人是怎样发家的。

  田馆长:雷馆长讲这个星火株拭会社社长,他把这个长征当中的遗址作为他们的培训基地了。他也亲自来过5次。

  主持人:来过5次?

  田馆长:对,亲自带起员工到长征路上来走访,参观访问,用长征精神来教育他的员工。他的老板叫“茨川四朗”。另外我还接待一个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叫佛里兹,他丈夫是搞摄影的,陪她来。她也要写关于长征的儿童文学。结果,在北京下飞机时受伤了,骨折。骨折了,按一般常理是要回去的。但她坚持要到遵义来。她到遵义来是座轮椅参观的。座谈的时候,她很有趣,她在她打在大腿的石膏上用圆珠笔写了几个字“在中国长征当中受伤”,用的是中文,还抬起给我们看。她说我受伤啦,别的地方我不去,但遵义一定要来。

  主持人:这充分说明遵义会议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田馆长:是的。

  主持人:那请费馆长说一说我们中国游客到遵义会议来,有些什么感想,比如年轻人、老年人,各行各业的?

  费馆长:各行各业的多了,连劳改犯、和尚都有到这里来参观的。最感动的是东北一位得癌症的参观者,他的名字现在我忘记了。他说年轻时没得机会,现在快死了我非得赶快到遵义来看看不可。

  主持人:了却心中的遗憾。

  费馆长:另外还有一位癌症病人是贵州六盘水的。

  主持人:今年,中央很强调红色旅游,遵义会议纪念馆如何打好遵义会议这张牌,更好的宣传遵义会议,更好地提高遵义会议的知名度,这方面的情况也给我们介绍一下。

  雷馆长:“这些年,在当地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遵义会议会址的纪念地已经发展为一个系列的旧址和一系列的附属建筑这么一个群落,游人来基本可看到遵义会议的全貌。去年,遵义会议70周年前夕,我们抢修了遵义会议陈列馆,新建了60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我们在里面抓紧布置了辅助陈列,把我们几十年来收集到的关于遵义会议的一些文物、史料和图片,集中在这里展示给观众。我们现在非常着急的是会址位于市中心,要拓展它的接待能力,困难很大,而游客的增幅很大,还不断地有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外地游客到这里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在大门口照相。我们这块门扁很值得向大家推荐。1964年遵义会议30周年的前夕,当地政府在对主楼维修时,通过各级党的组织,向中央报告希望有一位当年的当事人能写几个字。当时的中办秘书长扬尚昆同志就将这个报告直呈毛泽东。隔了几天以后,毛泽东欣然写下“遵义会议会址”这几个非常潇洒的墨宝。我们精选布料,精选工人把它放大,制作了这块门扁。辽宁有一本画册收进去了。游人一听说是名扁,都会在这里照张像。祭奠的人络绎不绝。

  主持人:在红军山有一座红军坟,人们都把它叫做“红军菩萨”。请你给我们讲讲这个美丽的传说。

  雷馆长:当年,红军在城里城外都驻满了部队。在南郊桑木桠村子里,连队的卫生员经常外出为当地老百姓治病。当时,这一带流行着伤寒病,当地老百姓叫“鸡窝寒”,一家人有一个得病,一家人都会被传染。我们打土豪得到的一些药品,在当地来说是很可贵的。老百姓就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叫小红的红军战士。有一天,部队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开拔了。小红巡诊来不及赶队,回来以后,看见连长留给他的条子,叫他往桐梓方向追去。在赶队的途中,势单力孤,被当地民团残暴地杀害了。乡亲们听到枪声,赶上去时,小红已倒在血泊中了,就就地把他掩埋啦。好多老乡感念他的恩情,逢年过节就去给他烧香化纸。官府认为又在宣传赤化,就命令伪保长带着一些乡丁要把坟毁掉。在毁坟中,一位乡丁挥舞锄头时不小心把自己的脚扎伤了。围观的老百姓中有人急中生智,突然吼起来:“红军是菩萨,他显灵啦,这坟是毁不得的!”,于是在群众的压力下,就带者团丁将信将疑的走了。后来老百姓又把这坟垒得更大了。建国后,为了便于老百姓凭吊,于是把它迁到凤凰山公园里。凤凰山原来叫小龙山,因为这红军迁上去了,大家就叫红军山。到了80年代,老红军到现场来听到这个事情后,他们一回忆,这红军卫生员果真姓龙,是参加邓小平白色起义的一位老战士,叫龙思泉。

  雷馆长:我们这里,经过几十年来、历代纪念馆人的辛勤营造,再加上市委政府把湘江河整治一新,天变蓝了,水变绿了。我们最近正在打算把周边的一些,比如说把遵义公园打开,改造成长征主题公园。现在,很多游客是来休闲的,我们的环境要更加宜人,更加考虑人文关怀。这些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做工作。遵义到贵阳的高等级路早就开通,贵阳下飞机以后2小时就到达;重庆到遵义的高等级路马上就开通,又相当于又一个游客的闸门也要开通,3个小时就可到;茅台机场也很快就要动工;遵义到仁怀、习水、赤水高速路也马上就要动工,三、两年之内就会四通八达,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圣地。

  相关专题:2006红色故土行-贵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