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概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22:25 新浪网 | |||||||||
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926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97万公 顷。辖1个区,5个县(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3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42个乡(其中11个民 族乡),108个居民委员会,1815个村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257.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 .70万人。人口出生率18.7‰,自然增长率11.7‰,计划生育率83.0%。 2002年,全市各族人民、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17. 54亿元,下降7.2%;第二产业29.74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23.45亿元, 增长8.8%。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8∶36.3∶33.9调整为24.8∶42.0∶33.2。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由于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全市粮食大幅减产,种植业生产下滑。全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农业产值14.36亿元,下降14.9%; 林业1.12亿元,增长11.3%;牧业9.29亿元,增长8.5%;渔业0.27亿元,增长1.3%。 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由上年的63.53∶3.8∶31.8∶0.9调整为57.3∶4.5∶37.1∶1.1。 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上升。全年粮食产量52.25万吨,比 上年下降32.6%;油菜籽6.06万吨,下降14.2%;烤烟7707吨,增长27.4%;蔬菜28. 74万吨,增长18.2%。退耕还林还草进展迅速。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 3.3%。其中,人工造林2.26万公顷,增长185.6%;飞播面积0.26万公顷,下降49.7%。畜牧 养殖业较快发展,肉、蛋、奶产品产量增加。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存栏数分别达到92.71万头、92.71万头和484.1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1.0%和15.8%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88万吨,禽蛋产量6885吨,奶类产量554吨,分别增长6.4%、19.6%、 6.5%。水产品3568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池塘养鱼1415吨,增长49.9%。农业生产 条件 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全年 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9.46万吨,增长2.1%。 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果。2002年,实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334个,投入资金 达3048万元。全年扶贫信贷资金达6.71亿元;争取省扶贫信贷资金项目19个,立项金额达6. 65亿元。对口帮扶工作继续进行,青岛对口帮扶实施项目52个,帮扶资金为615万元。全年 又有4.08万人越过温饱线。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由于医药、电力、钡盐、冶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与扩大 ,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较快增长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6.31亿元,增长10.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地方工业 的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轻 工业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1.4%;重工业产值23.16亿元,增长24.7%。按经济类型分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仍显强劲,实现产值14.84亿元,增长23.0%,其比重为44.3%;国 有及集体工业实现产值18.68亿元,增长3.9%,其比重为55.7%。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销率达98.87%,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 点。 实现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15.1%;产品销售收入35.15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总额4. 79亿元,增长16.8%;亏损面比上年下降4.7%,亏损额下降27.1%。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37家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实现增加值8 093万元,增长29.1%。全年施工工程104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62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 60.2%。房屋施工面积65.48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47.4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72. 4%,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上升,亏损企业7家,比上年减少2家;建筑企业实 现利润总额932万元,增长145.9%。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32亿 元,一批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拉动 全市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7.4亿元;更新改造投 资5.24亿元;其他投资0.17亿元。 地方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如贵州省安顺潇湘铝业完成投资1亿元,安顺制药厂GMP技 术改造完成投资0.55亿元,王二河水库工程完成投资0.66亿元,安顺——紫云油路改造完成 投资0.37亿元等。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呈增长态势,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 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乡经济繁荣,市场发育好于上 年。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9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668万美元,进口额为25万美元。整 体效益转好。 外商投资下降。全年新签项目合同1个,合同利用外资530万美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50万 美元,较上年使用外资有所下滑。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物周转量3.81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 量3.78亿吨千米,增长1.2%,水运货物周转量279万吨千米,增长4.5%。旅客周转量13.87亿 人千米,比上年增长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市新增城乡 电话交换机容量1.72万门,年末达20.33万门。城乡电话16.58万部,其中新增3.85万部。电 话普及率为6.4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4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7.18万户,比上年增 长64.1%。年末互联网用户达4081户,新增721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三星级宾馆4家,新增2家;二星级宾馆7家; 新增一星级宾馆1家。定点涉外单位由上年的36家增至51家。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9.9万 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海外游客4.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上缴税金1900万元,增长8.6%。 财政收入增加,金融业平稳运行。全年财政总收入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地 方财政收入4.59亿元,增长10.08%;财政支出13.88亿元,增长21.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 存款余额为84.09亿元,较年初增长22.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79亿元,增 长18.6%。各项贷款余额为91.28亿元,增长32.20%。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41亿 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人寿保险收入为8428万元,增长34.3%;财产保险收入为4638万 元,增长13.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为886万元,增长25.9%。全年保险赔付金额3365 万元,比上年增长2.7%。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426人,在校学生5709人;普通中专招生726人,在 校学生3109人;普通中、小学招生10.83万人,在校学生达47.1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9 %以上。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 火项目6项,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科技引导资金113万元。 部分项目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产值7856万元,上缴税金1235万元,获利1467万元。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专业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6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 6个,拥有图书31.28万册。全市出版的报刊各有6种。年末有电视发射台、转播台191 座,新增4座。有电视卫星收转系统1.02万座,比上年增长105.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 8.7%,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2.7%。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81万户,比上年增长12.1%。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卫生机构146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81个。有病床47 5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20人,乡村医疗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参加全省举办的年度比赛和民运会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获金牌12 枚、银牌9枚、铜牌12枚、四至八名24个。群体活动的社会化程度逐年提高,掀起新的高潮 。 环保事业较快发展。2002年,全市环保投入资金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5.5%,投入资金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1.3%。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06元,实际增 长7.8%;人均消费性支出4168元,增长1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4元,实际增长1.1% 。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3.49%降为43.45%,下降近10个 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压力较大。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0.98万人,比上年增长3.3 %,其中在岗职工10.70万人,增长2.1%。城镇就业人数7055人,统筹培训人数7680人,劳务 输出3.5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68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儿童福利院4个,床位数87张,福利院收养 人数64人。农村传统救济集体供养3412人,集体供给金额达292万元。全年救灾23万人次, 发放救灾金额达1308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得到保障。有2.51万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救济,保障金额达1402万元。 纵观全市全年经济的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长幅度保持了较快发展,高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但社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构 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活力、市 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与产值增长不同步;解决城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大 ;部分地区受灾群众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冷朝阳) 相关专题:2006红色故土行-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