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台风桑美与宝霞专题 > 正文

灾害面前 媒体该如何聚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6:59 海峡都市报
  

  围绕超强台风“桑美”及其在福鼎市沙埕港造成的灭顶之灾,近日网上帖子连连,唇枪舌剑。由此我也一直在思考:灾害面前,媒体该聚焦何处?

  一、自然灾害关乎民生、社会,面对灾害,媒体要冲在最前,提供及时准确的报道。
尤其是像“桑美”这样始无前例、损失惨重的弥天之灾,媒体派出精兵强将到现场采访,尤能显示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和反应能力。但是灾区采访,必须充分考虑灾区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桑美”过后,一方面,重灾区福鼎百孔千疮,受灾程度因不可抗力而大大超出预料,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部分群众情绪激动;另一方面,大灾压顶,救灾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十万火急,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应对起来也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只能各自为战。面对这样复杂局面,媒体记者不应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应主动将采访活动融入到抢险救灾中去,帮忙而不添乱、分忧而不分心、解难而不加难。“桑美”之后,记者云集,当地党政无力接纳,也无法及时沟通;媒体记者找受灾群众了解情况固然也十分重要,但也不能排除灾民在情绪激动时提供的情况可能有失全面,或者可能因为记者的采访而使情绪更加激烈。因此,这时候的媒体采访应当尽可能有序进行。像这次,同一个新闻单位来了不同批次的人马是否有必要,值得考虑。我想,面对灾害的采访媒体,确实有必要将采访群众与采访党政结合起来,全面听取各方意见,以求兼听之明,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二、采访党政与采访群众,现在又常常被演化为瞒报灾情与暴露灾情的矛盾。有些记者总想当然地认为官方不可靠,民间才真实;有些读者出于逆反心理,宁信传闻,不信主流媒体。实事求是地说,瞒报现象在中国不少地方都出现过,但是记者不应就此对所有的政府都要戴上有色眼镜。这实际上又涉及在这种重大灾难面前媒体究竟该如何对焦问题。

  人命关天,伤亡人数应当高度关注,绝不许隐瞒。这个数字不仅媒体关心,社会关心,当地党政干群也关心。但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袭来,当灾情还在发展、救灾正在进行时,当地公布伤亡数字,依据的是他们掌握的最新情况,而这一情况是动态的、变化的。但我想,这时候人们关心的还不仅仅是伤亡多少,更要关心和倾尽全力的还是救灾进展和如何进一步开展救灾工作。在此时是纠缠在清点伤亡人数上好呢?还是首先更多地捕捉抗灾抢险中的感人镜头与英雄事迹,对当地抗灾抢险以精神鼓舞和信心支持好?我想,有责任的记者必然选择的是后者。当然,如果有瞒报现象,有救灾不力,媒体应予监督,但这个监督应按舆论监督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在大灾大难的紧要关头,媒体首要的是支持抗灾,而不应当出难题。因为在情况并不完全明了的状态下,媒体对政府的随意指责,只会给救灾工作添乱,只会激发社会矛盾,这于大局无益,也不应容许。作为媒体,也不妨设身处地为当地干部和群众想一想,当他们忍受着巨大灾难压力在为灾后救援和恢复拼命时,一些媒体上不负责任的舆论将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伤害!我们的媒体,有必要在他们巨大的创伤上再撒一把盐吗?

  三、因为所站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对待“桑美”过后的媒体的一些舆论,灾区干群有不同看法,本来应属正常,只要相互沟通,相信能逐步达成共识。就是监督也应是相互的,灾区党政干群需要媒体监督,媒体也应允许别人监督,让人说话。但看近日网上一些媒体的举动,对地方媒体、地方领导提出的意见大有口诛笔伐之势,这实际上大可不必。需知媒体拥有极大的话语权,特别是国家级的网络媒体,有巨大的舆论威力。但也正因如此,媒体必须慎用这一话语权,应当有宽阔的胸怀对待不同意见。如果听不得不同意见,如果对提不同意见者一味咬住不放,那就是对话语权的滥用。说到这里,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媒体在灾害面前,能够更多地意识到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抗灾抢险的整个大局为重,用正确的舆论,帮助灾区恢复发展,带给灾区人民福音。作者:佚名

    相关报道

    8月14日 新华网:福建福鼎400多艘船只沉没:悲伤笼罩海港

    8月18日 福建日报:省委书记批评有媒体对台风灾情报道不实

    8月20日 东南新闻网:桑美之灾拷问媒体良心

    8月22日 南方网:该拷问媒体良心还是官员私心

    8月22日 新华网:桑美考验执政能力:信息发布不完善导致百姓误解

    8月26日 新华网: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桑美一线采访手记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台风桑美与宝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