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光明日报》反击网络恶搞红色经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1:39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实习生陈琛/北京报道

  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孩子天天在“恶搞”成风的虚拟空间里成长,接触的全是离经叛道的表现方式和哗众取宠的传播风格,他们就会把追逐无厘头文化作为时尚,把叛逆、反传统作为价值取向

  潘冬子:你看,青年歌手大赛开始报名了,我们也去报名吧。

  春伢子:对,闲着也是闲着。你说,咱们报哪一种唱法好呢?我想报美声,谁让咱长得像帕瓦罗蒂呢。

  潘冬子:不,我爸说,民族唱法容易上春节晚会。对,我们唱民族吧。听说刀郎一场演唱会能赚100万,那得多少钱呢。我们就唱民族吧。

  春伢子:好,民族就民族。我们一起走穴,那得赚多少钱呢。

  潘冬子:对,去年“超女”那么火,今年也轮到我们了。

  这是网络视频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的一段对白。在这个时长9分36秒的短片中,所有画面皆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但其中的对白、配音全被篡改了,片头也变成了“八七电影制片厂”,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片中不少情节对“送礼拿奖”、“歌手参赛只为抬高走穴身价”等现象进行了讽刺,很多台词显系粗俗。

  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针对该视频短片发表的公开声明中表示:这样去篡改一部红色经典影片,如此戏谑地调侃一个备受迫害奋起反抗的小英雄形象,已经伤害到影片《闪闪的红星》相关创作人员,更伤害了对《闪闪的红星》有着深厚情感的中国观众,同时也会误导青少年观众,使他们漠视中国革命历史,甚至会引发许多人以恶搞红色经典影片为乐趣。

  8月10日,《光明日报》刊出《红色经典不容恶搞》一文,同日,光明日报社举办“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由此,中国主流媒体对愈演愈烈的“恶搞”之风的反击蔚成声势。

  红色经典事关文化安全

  “红色经典本身就是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再现,弘扬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关于正义、理想、信念主题的深刻表达,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主流文化意识,应当说红色经典本身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问题,是不容亵渎、不容践踏,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曲解、颠覆、恶搞。”在《光明日报》组织的座谈会上,作为从事文艺创作生产单位的代表、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如是说。

  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主任、光明网负责人张碧涌在会上从字义上对“恶搞”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恶搞”是中义词,“恶”表程度狠,过分,并不是坏的意思,关键在于“搞”的对象是什么。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闪闪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两者恶搞的对象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相对开放时代和价值观单一时代,恶搞《闪闪的红星》是对一个时代的挑战。”专门从事网络传播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很多年轻人根本不了解那些年给几代人打下的记忆烙印,更不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含义和价值准则,在无意中触及了神圣和权威,你们这一代人以及以后的人不会再把某个东西当作惟一正确的了。”

  “新浪不完全排斥恶搞,但恶搞应仅作为偶尔的娱乐放松来点缀网络,而不应成为网络娱乐主流。”新浪全球副总裁陈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英雄人物进行恶搞是一种亵渎,只能说明制作者缺乏才华,借助经典著作哗众取宠,算不上创作,充其量是雕虫小技。正史、主旋律题材以及经典著作等都不应成为被恶搞的对象,除此之外,有一小部分泛娱乐化,基于其解说的娱乐化再创作的东西,比如前段时间对‘黄健翔解说世界杯’进行的恶搞,都是合情合理的。”

  因制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夜成名的恶搞明星胡戈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他对这个由“胡倒戈”制作的短片的评价是:不好看不好玩,也没什么意义,解构的不是票房大片,影射的也不是热门赛事,很难引起广大网民的共鸣。

  不同于胡戈调侃商业影片、娱乐大众,网民“胡倒戈”所制作的视频短片,调侃的对象是公认的英雄人物,改编的著作是公认的“红色经典”影片。

  “恶搞只是伟大作品的寄生虫”

  “我做这个就是为了好玩,和朋友分享我的快乐,这些视频短片用一些夸张的搞笑和荒诞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主要功能就是娱乐,针砭时弊都是次要的。”胡戈告诉记者,“我对英雄正面题材不感兴趣,当初我只是觉得《无极》不好,想有目的地发表批评意见,大众是有正常的批评权的吧。”

  人大哲学系讲师周濂认为,“从开始的自娱自乐,到后来的情绪表达,直至现在网络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商业炒作或者成名渠道,网络‘恶搞’迎合了娱乐化时代人们的某种需要,客观上成为大众精神上的抚慰或催眠。”

  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孩子天天在“恶搞”成风的虚拟空间里成长,接触的全是离经叛道的表现方式和哗众取宠的传播风格,他们就会把追逐无厘头文化作为时尚,把叛逆、反传统作为价值取向。

  “拿英雄人物调侃不好。”胡戈表示,但他同时强调,“我的作品是艺术制作,不是政治说教。”

  “恶搞”的道德底线

  “恶搞”红色经典、损害英雄形象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幽默的初衷,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表示,“红色经典”著作和影视作品的知识产权严重受损,就是因为恶搞者只是受到道德谴责,一句道歉就可了事,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国已由精英传播转为草根传播,会有个从压抑宣泄再到严谨理性的过程。文化转型期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由朝阳的一代用年轻一代的处理方式为旧式的话语权松绑,出现文化冒犯是正常的。”文化评论人、青歌赛策划组成员江小鱼说。

  网民如何学会珍惜自己在草根传播的形式下的发言权和表达自我的机会与权利?彭兰教授认为,“先是要尊重上面几代人积累起来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尽可能不伤害别人的感情,还必须要接受这个转折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不去碰上一个时代的东西,而对同时代的人和事,则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比如不侵犯版权、不侮辱、不漫骂等。大多数情况下,恶搞是没有碰到道德的底线的,只是可能会伤害当事人的感情。”

  “其实也许过些年我们回头来看,会觉得这样的问题根本不成问题,

  如果那个时代是一个真正的多元化的时代的话,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些,只是我们现在不能超越时代。”她补充说。-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阅《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5期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