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与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1:50 中国新闻周刊

  和谐与调控

  吕劲:我们觉得现在挺和谐的,越来越和谐,越调越和谐。

  赵晓:如果是和谐的话,我们政府现在搞这么多调控,搞这么都措施,要不就是全无必要,要不就是使和谐变成不和谐。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聂会长,小广。他们在这一点上都是
一致的,认为这里面的确有不和谐的因素,当然这个不和谐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社会方面,包括经济方面,包括资源方面。

  我现在提这么一个问题,假设吕总有机会给总理提一个建议,我们现在已经很和谐了,没错,在这个阶段已经很和谐了,但是我们怎么样让它变的更和谐?你可能会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吕劲:正常情况下有媒体在的话,我一般是不回答假设性问题的,所以我今天还是不改变这个习惯,而且是反映我们这个行业的实情,特别有媒体在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聂梅生:我们每年都做一些提案,这些提案有些会被采纳。现在我们正在准备两个提案,还没有成形,这个提案是写给人大政协的,一个提案,我们在酝酿还是关于限制流通的,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这种住宅,在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因为我觉得当时三大改革,房改,医改,教改,对教改和医改现在说的比较多,我们也应该从房改进一步深入,以前更多说的是

商品房,。当然商品房也应当管,它影响经济,影响金融,造成坏账当然要管了,但上一次房改完了以后重视不够的地方,重点是缺失的这一部分要补,这一块出现了不平衡,不和谐,地方政府很多时候还是解决地方的这部分。

  另外一个问题比较复杂,现在土地是这样的,在进入到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就是农用地转成建设用地,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农民这块反映很大,农民收益太小,土地增值部分农民没有分享,为什么不能直接参与开发用地?

  吕劲:我谈谈我的观点,关于政府要不要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政府还是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特别是一个城市的城府。你看世界各国一些成功的案例,每一个业主还是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去维持整个城市的运营,也就是我们说的地税,这是全世界一个可行的办法,成功的办法。

  但在我们国家这个路很短,大家在目前也在争论这个事情,其实地方政府它还是有需求,一定要有资源去把这个地方建设的更好,这里边的资源其中一部分是从房地产中去获得,这个是正常的。不至于说需要从农民一手拿了以后我再拿高价,这个是相反的。像我们整个城市这种管理模式,咱们物业的税收政策里面,跟世界成功的案例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我们一次性把所有的七十里面发展商收在手里,收完了以后,这个地方政府在七十年里面不会再有机会收第二次了,七十年里面他收了这一次以后,每一个具体城市需要这笔资源。长远来讲是应该跟世界接轨,每一个持有物业的业主,都应该在一定的期间里面,一个月也好,一个季度也好,一年也好,去给当地的政府一个税收的费用,这也是大家所说的房产税,不管你这个业主来这里住也好,出租也好,拿来空置放也好,只要你持有这个物业,你就应该拿出这样的资源。特别是你这个区域,北京市二环以里应该高一点,那么你持有二环以里这个物业你就应该多拿点资源,五环以外还没涨,政府自然会这个资源少一点,你交的税收少一点,当五环以外也发展到像洛杉矶这样,五环以外的人同样要交一样高的资源,这样才能把城市维护好。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指责各地的政府他的这种冲动,说要收取土地出让金,在目前这种情况这是其中一种说法,但不断我们会把这个情况调整过来,这是一个最终的,让我们整个房地产产业跟我们最终每一个持有物业的业主,整体的一个和谐关系。毕竟发展商跟全体业主还是一个巨大的差别,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应该关注在目前的,已经持有物业的这些业主身上,在他们身上获取资源,来供养地方政府,或者是拿出这个资源,把地方资源,或者每个不同的区域搞的更好一点,假如这个区域贡献是大的,区域的政府把这块资源,这个特定区域他们这些业主贡献的资源,就应该大部分还是拿来维护提高这个资源的公共需要,卫生、治安、建设等等,这是我个人观点,我们应该向这种模式靠拢。在这种时期地方政府不收任何地价,他怎么让这个地方的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提高的更快,所以我的个人观点是这样的。谢谢。

  范小冲:刚才大家说和谐,平衡,实际上对于今天,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在这么一个又是高速成长的发展阶段,所以肯定会出现很多的不平衡,像刚才聂会长说的扁担,你在快速爬山路,那个东西肯定是一颠一颠的。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应用中国的智慧,原来的中医是怎么做的呢?赢则去之,缺则补之,而不是像简单的西医见脓包就挑,中医实际上是用药来调动你自身的潜力,然后使你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实际上还是借助你自身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利用中国的智慧。

  刚才王老师说有一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就是说现在的需求是有泡沫的,这可能跟购房情节,包括现阶段的发展都有关系,包括对未来

房价上涨的预期,在这块实际上房地产是个需求有泡沫,而不是这个行业有泡沫。刚才也提到城市化,房价上涨阻碍了城市化,包括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城市化没有过深的研究,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伴随着急剧的效应,大家进入城市,应该拥有更好投资的回报,拥有更多投资的机会,也拥有更多就业的机会。同时在这儿也享有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实际上城市是更加集约的,所以这种城市的集约就使得过去可能是非常低效的,完全靠着自然资源,靠天吃饭的,逐渐就形成了人工的环境,使这种土地更加高效的来利用,使它通过全新的所谓的有成有失,来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城市化必然导致房价的上升,因为它的土地的价值是被开发出来,土地的价值是被提升的,如果地价下降的话,它实际上表面看着只是房价和地价在上升,实际上它所创造的价值是更加在提升的,就像CBD,它实际上正常的流动,最合适这儿的人,能够最创造价值的人会再增,这种流动是非常好的,这种产业是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换代,在这种房价虽然上升,它在某种程度上,当然你说上升到一定非常高的程度,你说限制城市化,它也是促使城市在转型,在升级,结构在调整。

  我们理解的城市化肯定不是原有的城市人口,一个简单的消费升级,当然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主要还是增量市场,现在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而今天的城市化也不简简单单就是民工进入城市就是城市化,现在看大量的,你看学生就业,你可以看到我们公司的人,包括我们卖房的,包括我们二三建城市,有很多比例都是周围郊县的人,他们到城市来就业,到城市来发展,所以我们针对的客户叫做新新白领阶层,这也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迅速崛起的阶层,这个阶层也是今天购房主力的阶层。所以城市化是今天中国,应该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像二战之后的日本,像当年的美国,在这个阶段,在这个快速城市化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这个是跟农业化,工业化和今天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在这个阶段应该来说,我不敢说一个国家或城市,在这一个阶段都是城市在集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都伴随着房价地价上涨。

  我知道纽约当年是花了一百多美元就买下了曼哈顿,今天大家看看曼哈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所以城市化也伴随着城市价值的提升,也伴随着大量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把土地的价值更加开发,也使更多的产业和在这儿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城市竞争力的表现。

  再说一个支柱产业,在今天这个阶段,房地产确实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这只是一个现阶段。因为中国对经济的拉动现在房地产,刚才说的上下游,实际上拉动众多的产业。在今天中国经济的贡献,房地产又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么一个拉动中国经济的成长,对中国今天经济的贡献要占有这么大的比例,同时又对刚才说的产能过剩,又起到巨大的对资金,对资源具有着巨大的,使得它创造更大价值的这么一个产业,毫无疑问在现阶段就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个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是这么明确的,当然它并不代表着它永远就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你就像西方国家,现在实际上房地产在国外成熟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现在已经从开发阶段走向了现在的第三产业,所以它房地产的金融,二手房,包括它的旧城的改造,它已经成为主导,而今天中国实际上还是处于一个增量市场。所以中国房地产大家看到,实际上是一个开发过程,所以大家的眼光还都看在它的增量,开发,存量,因为实际上真正中国房地产的存量也就是近五年,八年才形成一定的存量,过去的很多存量都拆迁了。

  所以我感觉今天城市化,对于中国房地产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在一个战略的高度,不在一个中国大背景下来看房地产,简单就看房价,简单就看房价怎么办,靠这个拉下来,见包就挑,这样的话这个人早晚被他折腾死,一定要找到他内在的原因,要通过制度安排,要通过调动市场自身的机制,才能使这个人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不和谐走向和谐,这个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不是靠着输血,然后靠着家养,维持着一个植物人。谢谢。

  赵晓:感谢小冲,现在大家热烈的鼓掌可能一半是给你的,一半是欢呼他们提问的时间终于来了。好,我们已经完成两个阶段了,发言阶段和讨论阶段,但是我感觉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讨论清楚。刚才有的人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很和谐了,有的人认为不和谐。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现在的确不和谐。我们很难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和谐的,我们很难说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我们也很难说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现在全中国所有产业中最不和谐的领域就是房地产领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