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建设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不能“实功虚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09:08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3日电(记者慎海雄) 时下,关注民生的话题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于刷标语造声势,喊空口号,搞花架子;真正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却很少。
比如,有的地方喊出的口号是今年要实现“村村通公交”,但记者到相对偏远的乡村一看,连进村的道路都还是坑坑洼洼的不成样子,解决行路难问题八字没一撇,却奢谈“通公交”?有的地方腾出个小房子、挂个“医务室”的牌子,弄几个游医一坐诊,就说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当地居民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要往城里医院挤。 类似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虽然不能断言这些地方的干部就是喜欢做表面文章,但有一点可以指出,某些干部在关注民生事项上,不具体、不深入,没有把握群众的喜怒哀乐,没有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因而导致实功虚做、流于形式,甚至劳民伤财。 与那些花花草草的表面文章相对照的是,有些地方在关注民生方面频出实招,成效显著,百姓满意。这些地方的成功,就在于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善于从具体问题抓起,深入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 >>点击详细 人民日报:民生为天 家乡领导人来京,若能见面,都会客气地问一声:老家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尽管老家没有亲属,但每次我都有话想说。来京打工的乡亲很多,谈到家乡的事情也多,我要尽力反馈回去。今年初,提了两件事。一是路。一条乡级公路,不足10公里,修了多年,至今没有硬化路面,大坑小洼,积水成泽,坐车走在上面,像跳迪斯科。二是水。农民吃水还是老习惯,到池塘里去挑。今时的池塘水,已非昔日的池塘水。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城镇垃圾和排水污染,使池塘水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饮用,危险很大。路的问题,水的问题,并非只有家乡有,相信当地领导人比我更了解,再强调一下,是想让他们更多地放在心上。 >>点击详细 新华网:民生无小事 病人、送水工、低保户、求职者、受灾群众……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百姓。“想学点技术”“愿意从基层做起”“还缺1万床棉被”“好医生再多一点”……这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愿望。 >>点击详细 瞭望:摸清群众利益诉求重点 让党心与民心紧贴 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关口,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社会性矛盾,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 >>点击详细 文汇报解读: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使民生之基即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得到巩固;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其进一步完善,将使民生之本即国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得到扶持;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构建起民生之安全网并使国民的多种生活风险与后顾之忧真正得以解脱;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将使全体国民共享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迈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今天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三个方面:一、现时代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民生问题;二、中国民生问题现状如何;三、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需要智慧。 >>点击详细
来源: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