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捐赠奖候选人—陈奇伟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2:06 中国扶贫基金会

  1979年,一个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学子被在香港的可口可乐太平洋区公司录用,担任助理会计员,就在那一年,可 口可乐重返阔别三十载的中国大陆市场;二十七年后,当初的助理会计员已经站在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高点”,成为可口 可乐在华历史上首位华人董事长!二十余年来,由他领导下的可口可乐公司也打下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 人家喻户晓、最为熟悉、最受欢迎的品牌。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到叱咤一方的商业巨子,他见证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迅速发 展和蓬勃成长,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
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和经济奇迹。他就是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

  红色品牌重返中国

  “八十年代初我刚到内地时,眼里看到的几乎只有四种颜色”,陈奇伟这样描述二十年前他对中国大陆的最初印象, “蓝色和绿色的衣服,橙色的桔子水,再就是鲜艳的红旗。而如今,除了红旗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变得缤纷多彩了。”二 十多年的时间,伴随着“颜色”从单调到多彩的巨变,

可口可乐也经历了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存货有限走向无处不在的历程。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在中美宣布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即宣布重返中国大陆市场。其实,可口可乐进 入中国市场可追溯到1927年,当时在上海设立了瓶装厂。作为一种“洋水”,这种深褐色的饮料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尊 贵”,饮用它不只是为了解渴,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十里洋场殖民时尚的氛围中发展壮大,1948年时上海瓶装厂已经成为 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可口可乐瓶装厂。

  “可口可乐宣布重返中国的第二天,我们就把可口可乐从香港运到北京,反应迅速从来都是我们的传统。”陈奇伟笑 着回忆道。可口可乐刚重返中国的时侯,还只能在国内大城市里的友谊商店有卖,并且必须用外汇券购买,3块钱一罐355 ml的易拉罐可口可乐在当时也只有外国人喝得起。1979年当年可口可乐半年的销量只有2.8万箱,而今,可口可乐系 列数十种产品在中国销售量已超过10亿标准箱,合计570万吨,已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的第四大市场!27年光景,可口可 乐已经成功“罗致”了无数的中国人,大众消费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可口可乐,当年老外才喝得起的奇缺商品变成了百姓日常生 活中的一种普通消费品。而现站在可口可乐中国制高点上的陈奇伟二十余年来也正是和可口可乐一起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陈奇伟,1956年生于香港,在香港上小学和中学。之后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大学会计系毕业,1979 年在香港加入可口可乐中太平洋区公司担任助理会计员。两年后,陈奇伟被派往美国总部任国际审计员,并在接下来差不多四 年时间里几乎踏遍了世界各地。他拿着一个衣箱子走遍了五大洲,到各国的可口可乐厂去审查帐目。他笑说“我那时最长的一 次出差是18个月,只有两套西装替换,每个月只有五分钟长途电话额度,超过要自己付。”这大约四年的长征远航,纵然是 扩阔了视野,增加了不少见闻,但游子之心,思乡之情却是既深也切。1984年底,归心似箭的他终于被调回香港担任会计 经理,到1989年升任为中太平洋区财务总监,成为第一个华人地区财务总监。在从事了10年的财务工作之后,陈奇伟开 始转向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1991年升任为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及总经理,并在随后数年里创下了可口可乐 公司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华人执行副总裁,第一个华人总裁,在2000年成为可口可乐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中华地区的董 事长!

  陈奇伟对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贡献是有目共睹的:1991年起,陈奇伟开始领导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中国业 务的发展和整体策略的制定,其中1993年与当时的中国轻工业部制定了五年发展“备忘录”,以“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为原则,确保了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共同发展。这个备忘录一下子为可口可乐增加了十个新的灌装厂, 为公司后来在中国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可口可乐公司在推广中国品牌方面也取得飞速的发展, 一系列饮料新产品像醒目、天与地等都已成为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新品牌。近几年来,在陈奇伟的努力下,可口可乐公司加快了 在华投资的步伐,更加强了与中方的合作,公司总部最高管理层对中国区业务日益重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长远规划也已 经出台:迄今为止,可口可乐在华投资超过了12.5亿美元,设有现代化罐装厂35个,以及一个在上海的浓缩液厂生产厂 和一个在天津的中国品牌饮料主剂生产厂,年销售总额达160亿元人民币。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墨西哥、巴西之后 的可口可乐全球第四大市场。“但是中国的饮料市场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非碳酸饮料方面。我们公司在这方面所佔的 市场份额还相对少,所以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像茶和果汁系列饮料。”陈奇伟说。

  中国发展成为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陈奇伟先生最大的心愿。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稳步发展,使他对中国市场 充满信心。他表示,可口可乐将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传统战略伙伴合作,兴建更多的装瓶厂,研制更多适合中国老百 姓饮用的产品,并扩大在营销配售方面的投资。  

  企业公民与“共富哲学”

  作为一家拥有11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在其独有的企业文化中, 企业公民策略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陈伟奇有一段关于可口可乐“企业公民”内涵的阐述:“第一,对市场以及国家负责,这主 要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角色;第二,对社会负责,反映在企业对社会公益事务的参与上;第三,是对环境负责,即在环境保护 方面恪尽义务和职责;第四,就是对员工负责,在员工福利、权力、培训和管理方面有好的机制。”

  一个企业,它最基本的责任和价值就是体现在它的经济活动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上。可口可乐公司作为较早参 与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在推动

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中国27年以来, 其投资总额已超过12.5亿美元,整体业务系统一共聘用约2万名员工,创造了相关配套行业45万个就业机会,每年本地 原料采购额超过6亿美元,每年上缴税款超过25亿元人民币,通过乘数效应,每年使中国经济增加的产值达300亿元人民 币之多。不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丰富的饮料,可口可乐更在就业、税收、本地采购、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促 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可口可乐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美国南卡来罗那大学一 项联合调查的结论。

  1979年重返中国后,可口可乐参与并重塑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作为全球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饮料品牌, 可口可乐带给中国饮料业一整套的规范体系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营销和管理技术,使整个中国饮料行业 得以受益。例如,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玻璃瓶比较薄,只能承受16个大气压,达不到可口可乐公司要求的32个大气 压。于是,可口可乐把国外的玻璃瓶专家请来,无偿把技术提供给中国的玻璃瓶制造商。而可口可乐为中国饮料行业建立的一 套新产业模式——“集中生产主剂,分散灌装饮料”更在中国软饮料业起航时期被当时国家轻工业部正式提出作为指导行业发 展的重要产业政策。

  最为重要的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完善的独立供应商和销售网络,籍此带动了大批相关企业的发 展,更使部分国营企业由此得以改革重生。调研显示,一个可口可乐直接聘用的人就能产生30个工作岗位。“我们的整个系 统是一个共富的哲学——共同创造财富,让所有可口可乐系统的成员都能分享到财富创造的机会。”陈奇伟说。在全球各地, 从分销商到装瓶厂,从货运公司到瓶子生产商都是可口可乐的共富伙伴。以装瓶厂为例,1981年至今可口可乐与太古集团 、嘉里集团、中粮集团三大伙伴合作,已在中国建立了35

家装瓶厂,几乎每个装瓶厂都成为当地经济的交税大户和贡献先锋 ,如可口可乐最大的装瓶厂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过去十几年中上缴政府利税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而在未来,可口可 乐致力拓展中国市场的长远规划意味着,这个世界第一品牌将带领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走上共富的道路。

  可乐大王的“公益情结”

  2000年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干涸的天漠沙丘上,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员工正奋力挥锹培土,协助当 地农户种下防沙化的树苗。为了阻止沙尘暴对首都北京的袭击,在陈奇伟先生的提议下,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捐资200万 元人民币支持“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植树100万棵,并在沙丘周围打井5口以灌溉树苗,保证树苗的 长期生长。“当陈奇伟先生手执辘轳摇出‘保护母亲河行动’第一井的清水时,我们看到这里老百姓脸上的喜悦。真是难以形 容。”中国青基会秘书长顾晓今回忆道。

  陈伟奇和可口可乐公司一起投身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十多年。在他的领导下,从1993年起至今,可口可乐已经为 中国公益项目捐资超过5,000万人民币,在教育、环保、救灾、扶贫、学生健康、农民培训和就业、预防艾滋病宣传等多 个领域均有活动,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积极的“社会公益先锋”!以教育资助为例,可口可乐在全国27个省市建起了57所希 望小学(其中还有一所处于朱德故乡的四川省仪陇县希望小学正在筹建中)、100个“希望书库”、30所“网络学习中心 ”和52间多媒体教室,直接受益者包括6万多名农村儿童、790余名“希望之星”中学生和1,250余名“农村大学生 ”。为了提高希望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能接受现代化教学,在陈奇伟先生的积极倡导下,2001年-2005年可 口可乐公司出资近200万元人民币,与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培训中心共同为来自全国5 7所可口可乐希望小学的校长、老师开设培训班,参加人数共计636人。

  希望小学学生的健康问题,一直是陈奇伟先生担忧和牵挂的烦心事,每次看到一张张从希望小学拍来的学生照片,陈 奇伟便语重心长地对同事们说:“学生健康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我们千万不能让这些孩子长大后成为发育不健康的人。”在他 的推动下,2004年可口可乐公司启动了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健康之旅”项目,向51所希望小学21,000名师生提供 公司特别研制的豆奶粉,有效地补充了农村孩子所缺乏的蛋白质。经过一年度的饮用时间,师生们体质有明显增强,脸色也渐 渐由黃转红,上课更有精神了,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帮助42所希望小学改善饮用水条件,并 为15所希望小学改造了厨房。除此,可口可乐公司在陈奇伟先生的领导下,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体育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广泛 支持了世界杯、中国北京奥运申办、上海世博申办、奥运火炬接力、中国国家足球队,中国女足等活动。

  “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做典范的社会企业公民,是可口可乐公司一个长期性的、全球性的策略。”陈奇伟说, “把在中国的部分收入回馈于中国社会,可口可乐以此为荣。”作为可口可乐中国区的董事长,陈奇伟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工作 时间花在公司的慈善公益事业上。三年前,可口可乐中国公司专门成立了公益事务部,事务部负责人锁定在“总监”一级,由 董事长办公室直接管辖,公益投入的经费划拨由陈奇伟亲自过问。在陈奇伟看来,在可口可乐公司,慈善公益事业与推动产品 销售的地位是并列的,执行时也应当同样严格和有成效的。

  “抽出如此多的时间参与公益事务,并不是所有公司经理人都能做到的。但要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就必须一要投入 资源,二要投入时间,尽心尽力、持之以恒地参与。”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陈奇伟的带领下实践着一个模范企业公民的职责, 1991年陈奇伟由财务转向业务领域,可口可乐中国公司之后便全力投入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而这与陈奇伟本人的志趣不无 关系。十年前,他开始以个人名义赞助河北开滦山区的农家女孩钱丽华,现在那个因读不起书而流泪的小女孩已长成了一位亭 亭玉立的姑娘,并且走出了大学的殿堂,踏上了工作岗位。去年,陈奇伟又资助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身染肺结核 ,于是他让下属帮忙联系为这位父亲治病。“那个孩子的母亲早逝,我实在不忍心孩子再失去父亲了。”说到这里,陈奇伟颇 为动情。

  中国公司应尽全球企业公民义务做典范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和他的领导者用自身行动诠释着这 一主题。“可口可乐在未来还会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国的公益事业,”陈奇伟表示,“跨国企业有必要担负起一个模 范企业公民的责任。出发点不应该光从利益一方面来考虑。可口可乐将致力于在经济、社会和环保等各个领域为中国做出贡献 。”

  可口可乐公司参与中国公益项目始于1993年,13年来,在陈奇伟先生的领导下,可口可乐对公益项目全心参与 、真诚相助,不断深化和前瞻举措的义举得到了中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内外知名媒体的称赞。令人兴奋的是,在200 5年的最后四个月,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荣获了来自中国政府、媒体和公益组织的6项企业公民殊荣:2004年-200 5年,连续两年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2005年9月,获得光明日报颁发的“2005年跨国公司光明公益奖”;200 5年11月获国家民政部企业公民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以及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奖”;同年同月 又获上海美国商会颁发的“企业公民环保奖”;12月获21世纪经济报导颁发的“2005年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 ”奖。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