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海峡西岸行专题 > 正文

记者手记:风雨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10:03 央视《海峡西岸行》

  9月11日

  于行进车队15号车中

  从厦门到泉州,雨中的开始,风中的继续。

  在启动仪式前的晚宴上,记不清是哪位领导曾经献上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直播刚四天,深深佩服这位领导的预见性。的确,在室外搞直播,就像是把演播室完整地搬了出来,没有地板,没有台子。日出的时候是热光源,阴天的时候是冷光源,下雨的时候女主持人最好不要化妆。既然置身于旷野之下,一切都要听从自然的安排,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设备仪器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与挑战。在厦门的三场直播,一场在雨中,两场在日光下。那个时候大伙的心里都有一种疑问,既然是海边,为什么一丝海风都没有?热的时候,温度可以高达35℃到39℃,大家多么盼望来点儿风啊!而到崇武古城的那一天,刚一下车,便被烈烈的海风击倒,在崇武的两天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风平浪静的时候,来之前曾听人说,直播那天的风可能有六七级,我以为只有在直播那一天是这样,但到了以后才知道,崇武一年四季风不断。

  风雕的古城

  崇武地处一个狭长半岛的顶端。

  我们先说一说崇武古城的来历。崇武,顾名思义应该是崇尚武装和崇尚武力的意思,但是当地人给我们解释说,崇武是崇尚武备的意思。平常我们很少用武备这个词,但这种解释正符合崇武古城的历史。明朝末年,戚继光大将军带三千兵甲驻扎于此,为的是防止倭寇的袭扰。大明王朝曾经创造过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纪录,但是由于这个即将没落王朝的统治者的保守思想影响,凡沿海的民却片帆不能出海。在没有竞争的海上,作为近邻的日本,不断有半武装性质的海盗袭扰中国的大陆沿海,倭寇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所以三千兵甲驻扎于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击退侵入者,防备的意义大于击溃和进攻。

  随着三千兵甲的到来,崇武古城诞生了。崇武人说,当年的古城是三千丁,七户人,百家姓。由于兵丁来自四面八方,而倭寇又持续几百年不断地袭扰沿海一带,因此这三千兵丁便慢慢地在当地居住下来,娶妻生子,入乡随俗,改变乡音,世代繁衍下来。

  崇武古城面积很小,步行绕城墙一周,40分钟。和内地的很多城墙不同,崇武古城墙全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崇武方圆几十里没有什么树木,但山中石材丰富,海中盛产贝类,地上丰产地瓜,所以古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取石于山中,将贝壳烧成灰末,再将地瓜蒸熟,和在贝壳灰中。这种贝壳灰泥据说比水泥的效果还好。现在我们看城墙,石缝间依然是这种黑色的贝壳灰泥。四、五百年间,虽经无数次风吹雨打,但崇武古城依然屹立不倒。

  走进崇武古城,你会发现实际上这就是一座石头城,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无论是地基、地板、墙体、屋顶,一律都是石头。在这儿我第一次看到了用整块的石条覆盖的屋顶。进入任何一家的院子里几乎看不到任何裸露的黄土,因此便也看不到什么花花草草。偶尔看到一些绿色的植物也是生长在特制的石槽中,这些石头砌成的房子,窗户都很小,大概相当于北方民居窗户的五分之一大,采光并不好。房子和房子之间的距离也很狭窄,因此街道也不宽,大概并排只能走两个人,

摩托车过来,行人还需要给摩托车让路。整个古城看不到高大的树木,只是从西门出来的时候,在西城门的瓮城里,看到了一棵高出城墙的榕树,不过这棵榕树不是生长在地上,而是扎根于城墙的半中央,无数的根紧紧地攀附在城墙的一角。

  从西城门出来,我理解了为什么这里有石头而不是木制的屋顶,狭小而不是宽大的窗户,狭窄而不是宽阔的街道,还有那棵紧紧抱着城墙的榕树:崇武古城因风而成。

  来之前就听说惠安石雕产业发达,我们的车队刚一进惠安县城,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排雕刻精美的石雕作品。其实在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产石材的地方很多,为什么惠安的石雕产品能够占到大陆市场的70%。走完了崇武古城,我觉得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与风相依相伴的日子里,先人们逐渐发现惟有石头不会让风带走。他们采石、切石、磊石、用石、雕石,艺术的创造力也便通过这些原本形状各异、光怪陆离的石头而迸发出来。虽然这里更多的是石头、大海和四季不断的海风,但崇武人从来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在这儿人人都是是雕刻艺术家。

  大海的女儿:因劳动而美丽

  崇武史惠安女的故乡,惠安女的形象通过各种影视作品我们都见到过。来到这,见到真正的惠安女,并不觉得稀奇。但当我真正走进了她们,才发现了她们为什么如此美丽。

  惠安女的服饰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我们从头说起,惠安女的头上有两样东西是标志,一个是直径40厘米的斗笠,一个是从头到肩披下来的头巾。在外面见到的惠安女从来不知道她的发型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她们是否带有首饰。那块头巾将耳朵、脖子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只露出一张张黝黑而俊俏的脸。头巾花色、面料各异,但大部分都色彩鲜艳。头上两样东西中,斗笠的里面大有玄机。对于惠安女来说,斗笠就像是城市女人的随身小包。翻过来,斗笠的内侧就像惠安女的百宝箱。由于斗笠是竹编的,所以姑娘和女人们的心爱之物都可以轻松地用一个发卡或者别针藏在斗笠里,像家人的照片、头花、皮筋儿甚至小钱包、口香糖、小手绢等等。所以当惠安女全副武装的时候,从头上来看真有些伊斯兰的遗风。但是往下看,却又开放得令人瞠目。惠安女的上衣一般都是斜襟短衫。斜襟和裤腰之间,大概有10厘米的距离。因此,一部分肚皮和肚脐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猛一看,就像现在城市姑娘的露脐装。或许,露脐装的灵感就是来自惠安女的服饰。她们的上衣不仅短,而且袖子也不长,紧紧地包住胳膊。一般袖口到手腕之间有7、8厘米的距离,有点像七分裤的比例。与紧而短的上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宽而肥的裤子。有意思的是,惠安女的裤子一律都是黑色,走起路来甚是潇洒。我一直在琢磨,惠安女的服饰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直播结束,我的答案也找到了。实际上惠安女的服饰是长期因为在大自然中劳动而逐渐演变成这个样子的。崇武的海边,四季海风不断,有时风中夹杂着细细的沙粒,打在皮肤上象针扎一样疼。不下雨的时候,这里往往是艳阳高照。因此斗笠和头巾都是为了防止咸咸的海风的吹袭和太阳的毒晒。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条件这么不好就不要出来劳动,让女人在家里干活多好。但是,这也许不符合惠安女的性格。在崇武一带,男人一般都是驻守边防或者下海打鱼、出外打拼,家里的什么活都留给了女人们。因此,她们必须要在沙滩上织渔网、晒渔网,甚至到近海捕鱼。男人长时间不在家,她们还要扛石头、盖房子。据说,我们在崇武古城看到的那些长3米宽30厘米、勇于作屋顶的石条,都是由3、4个惠安女一起扛上去的。因此,干这些重活的时候,上衣、袖子都不能太宽松,那样不便于弯腰低头,而宽大的裤子可能更多是为了在打鱼的时候防止海水对皮肤的损害。我在节目里曾经感慨地说,惠安女的美不在于她们的容貌,也不在于她们的服饰,她们是因为劳动而美丽。要娶就娶惠安女。但是当地人告诉我,惠安女从来不嫁到惠安以外去。

  雨中的石狮

  离开了惠安,告别了惠安女,继续我们的海峡西岸行。这一站是到石狮去。惠安到石狮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到石狮,晋江是必经之路。这两个城市现在离的很近,路上根本就没有看出什么明显的分界线,就已经从晋江跨入了石狮。所以有很多人把这两个城市混淆,其实这两个城市不止是在地理上非常接近,在经济发展模式、产品结构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我们这次直播点设在石狮,但讲述的是两个城市的故事。我们的直播点设在石狮服装城前面的广场上,从宾馆去服装城的路上就已经开始在下雨。到我们直播结束,雨就没停,但还好基本上是零星小雨。石狮是个小城市,加上外来人口一共不到53万人。但这儿是典型的“小城市、大经济”。石狮有17个中国驰名商标,有3000多家服装工厂,产品50%销往国外。2005年GDP总量170亿元人民币,人均4000多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居民的收入。晋江的经济规模比石狮要大两三倍,石狮主要是生产服装,晋江主要是生产鞋,因此它们各自把自己称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鞋都”。据说全世界100个男人中就有12个人穿晋江产的夹克。石狮原来是一个镇,由于从80年代开始着力发展服装产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后来合并了周边的两个镇成立了石狮市。现在的晋江和石狮都看不出原来城镇的痕迹,而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规模的城市。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服装产业会在石狮发展起来,这个疑问我们在节目中也作了解答,展示了3件古董,那就是手摇的缝纫机和两个烧炭的熨斗。那3个古董可以看出石狮有服装制作的传统,石狮之所以出名,也许就是靠这烧炭的熨斗熨出来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走向世界的这些石狮服装就是靠手摇缝纫机摇出去的,每个企业的背后都有自己发展的模式。直播完了,快要离开服装城的时候,雨还在下着,服装城建筑精美、环境整洁,但是我却觉得有些人气不足,就像这天气一样,石狮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需要重新整合各种资源、优化产品结构的时候了。中国已经从短缺经济时代进入到产品过剩的时代,世界对中国服装的认识也并不是只有“物美价廉”了。虽然石狮有17个中国驰名商标,但世界上又有谁知道这些品牌呢?一件皮尔•卡丹衬衣,它的利润可能是200元人民币,但我们的衬衣每件却只能赚1块钱。虽然量大,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升高,企业也面临着产业转移的问题。零星的小雨也许给我们是一个启示,未雨绸缪方能永远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完了双城故事,我们又启程了,下一站是德化祖龙宫,我们将在那里给你讲述闽中三品:安溪的铁观音、永春的芦柑和德化的陶瓷。

  相关专题:海峡西岸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