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丧子家庭组成星星港:在助人中延续孩子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14:55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琳、程瑛/上海、北京报道

  对于“星星港”的成员来说,他们坚信一种传说:人间每失去一个孩子,天上就多一颗星星,满天繁星中,有一颗就是他们在天上的孩子

  22年了,心还是一样的痛。

  22年前,舒言(化名)还不满30岁,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岁半的女儿永远离开了她。

  贴着女儿渐渐冰冷的小脸,舒言感觉心被生生地掏走了,整个人空落落的,像要飞起来。但她飞不了,她得无条件执行从部队离休的父母的命令—— 孩子的遗体捐献医学事业。

  面对父母在“遗体捐献书”上的亲笔签字,舒言什么都没说。她知道父母的悲痛有多深。女儿的每一餐饭每一片尿布,无不浸透着老人的心血。两位老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孩子睡着的时候,用手丈量着孩子的成长,一 , 二 ,三 ……

  母亲告诉舒言,她在军医学校门口的台阶上坐了几个小时,最后还是狠狠心进去了。从那一刻起,舒言作了个决定。她去了非洲,选则了抗疟工作。

  每一次听到黑人孩子在免费救治后稚嫩的感谢声,舒言都恨不得深深地鞠上一躬,谢谢人家恩赐她心灵的洗礼。在非洲,对女儿的爱已经延伸成一种广博的爱。

  在舒言看来,因独生子女现象而形成的倒金字塔形的中国家庭结构,使得每一孩子的逝去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如果能有一个机构,帮帮那些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那该有多好。

  丧子之家的互助港湾

  舒言的希望,在8月27日上海淮海路社区大楼的一个房间里,已经变成了现实。

  三年前,在网络的帮助下,十户失去孩子的人家自愿筹办了一次聚会。那是2003年7月27日,共同的经历让大家从下午一点一直聊到了晚上八九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聚会参与者说,当时大家都想倾诉自己的哀痛,平时和人家谈总怕被看成祥林嫂,所以这些同病相怜的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那一次,大家共同商定每月聚会一次。

  8月,这十户人家又一起去了松江的农夫山庄,讨论并确定了以“星星港”作为他们这个互助组织的名称。这个名称有两层含义:孩子是天上的星星;孩子永远在父母心中,即便他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爸爸妈妈的“心”。对于“星星港”的成员来说,他们坚信:人间每失去一个孩子,天上就多一颗星星,满天繁星中,有一颗就是他们在天上的孩子。

  慢慢地,“星星港”的会员增加了,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2005年9月,“星星港”终于成为有合法身份的民间组织。新会员倾诉,培训教育“星星港”的发展宗旨,心理咨询,法律顾问答疑等,都被确定为“星星港”的活动程序和内容。

  8月27日下午的会议,就是新会员的“倾诉会”。人们围坐在一张长方桌边,每人面前放着一瓶矿泉水,桌子中间摆放着几包纸巾。“做清洁的阿姨都知道,新成员来了要多准备一些纸巾。”一位老会员说。

  一些新成员看上去状态的确很糟,当天,两位父亲在谈到各自孩子的遭遇时,都泣不能语。不过,这样的情况可能在不久之后有所改观,因为“星星港”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在助人中延续孩子的生命

  一位失去孩子的妈妈告诉《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于是否加入“星星港”,她想了一整天,一夜没合眼,因为对她来说,这意味着要重新触碰已经结痂的伤口。但最后她还是决定参加,以前她就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组织,把很多失去父母的孩子,以及失去孩子的父母联系起来,让爱延续。在她眼中,“星星港”正是一个延续爱的地方。失去了孩子的家长们,把对孩子未了的爱延伸在更多人身上—— 白血病患儿、少管所误入歧途的少年、敬老院孤寂的老人、儿福院的残疾孤儿,都走进了他们关注的视野。

  一位家长说,我们的孩子生命比较短暂,就活了人生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做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就是延续我们孩子的生命。

  “星星港”能不能发展成残联那样的组织?“星星港”以后将如何进一步的发展?更多详细内容见《瞭望东方周刊》148期。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