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涉外狩猎场真相揭密:中国没有真正的狩猎业(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16:37 国际在线

  东方国际狩猎场有7个狩猎区,分别根据每种动物的集中情况划分,方圆200多平方公里,“到了狩猎期,5个导猎员根本忙不过来,一些工作人员也临时充当导猎员。”王磊说。考虑到我们的情况,他决定引领我们到邻近沁源的猎区,“那里野鸡比较多,野猪也不少,是老外常去狩猎的地方,不过现在这个季节没有老外。”

  要到目的地还需经过一段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王磊与我们一路交谈,他说老外狩猎
一般都在山上一住很多天,而中国人一般都不会超过两天。“大部分国内的客人在猎区逛一天,啥都打不到。末了,为了让他开心,我们就抓一只野鸡给他打!还有些人见到动物就打,连喜鹊、松鼠都不放过!前几天一个团,打了半天,打了两只喜鹊,你说,喜鹊怎么能打嘛!”

  王磊的基本工资是每个月500元,他笑着告诉记者为老外服务会得到小费:“老外比较大方,出手就是500元、1000元,有时候他们会把猎物直接送给村民,图的就是一个狩猎过程的乐趣。”

  20多分钟后,我们接近猎区,寒气渐散,逐渐感受到太阳的热度,露珠也开始蒸发,王磊突然让司机停车。

  “快打,一只野鸡站在石头上,看到没有?快!”看到持枪的李国忠还有我们在当地的那位朋友不知所措,王磊有点着急。

  “砰!”李国忠对着王磊手指的方向就是一枪,却打空了,枪声回荡在山谷,4只野鸡噗噗飞远。大家都有点遗憾,却对枪的威力更加好奇,王磊干脆站在路边给众人讲解了狩猎的枪法技巧。

  在王磊的指导下,李国忠他们很快就打到了一只野鸡,不过三四个月大,尾羽还没有长全,但众人显然已经很兴奋,一手托枪,一手拎着猎获的野鸡,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像国际猎人那般背靠大山留影。

  猎场里也有一些山村,村民们面对山谷里不断传来的枪声习以为常。两个小时后,一行人一共打了20多发子弹,枪法也渐渐靠谱。

  “今天来晚了,真正打猎的人都是早上5点就进山,这个时候已经下山了。”王磊告诉记者,去年,曾有一个老板组织了一个猎手团队,8辆越野车浩浩荡荡开进山里,很是壮观,狩猎场甚至放鞭炮欢迎。

  进山3个多小时后,终于打到了3只野鸡,王磊说:“猎人打到多少猎物都是导猎员说了算,上个星期我带一个人在山上守了一夜,打中了一只野猪,但是不知道死在哪里了,客人最终还是空手而归,结账时我就报没有打到猎物。”

  “金钱豹是有,但至今还没有人遇到过。因此,猎区的猎物基本上都是不会引起很大争议的,所以我们导猎员不干涉,随客人见啥打啥。”王磊说,所谓导猎员,主要任务还是看管枪支、保证安全。

  在返途中,几个村民将记者一行拦了下来。

  “帮我们打野猪吧!昨天夜里又糟蹋了我的庄稼!”44岁的村民雷永生满脸焦急,他将我们领进玉米地,只见一大片玉米伏倒在地。“几乎每天夜里野猪都从对面山上下来,二三十只,轰隆隆冲过来,山洪暴发一样,谁也不敢拦!”雷永生抱怨,“我们没有枪,即便有枪擅自打了也犯法!打猎的收益全归狩猎场,可我们的庄稼损失了却得不到赔偿!我已经有3亩地被毁了!”

  野猪泛滥的情况,段新风曾与记者介绍过,他以此说明适当狩猎的必要性。

  王磊有点感触,他说枪曾经是山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他的父亲就是一个老猎户,“早上进山,晚上回来枪后就挂着一大堆野鸡、野兔、獾子,卖了贴补家用。”王磊回忆,父亲打到过十几头野猪,每头都能卖六七百元,“我们村有20多户,曾经都是猎户,现在枪支管理严格,他们都放下猎枪另谋生路了。”

  他承认,父亲现在看到山外来人在猎场狩猎只能心痒,对一个老猎户而言,看到猎物从自己眼前跑过的确不是个滋味。

  回到接待处,段新风面对记者面露尴尬,他承认是在有意回避采访,“谨慎是不得已的,现在这么多争议,我少说为妙,希望你理解!”

  我们算了一笔账。

  4个半小时的狩猎时间,两支枪的费用是900元,加上200元导猎费、280元子弹费、80元一只的猎物费,一共消费1460元。

  这个价格,前提是自备越野车,枪支等诸多项目打折。我们了解,老外狩猎一次消费起码都是好几万元。

  “狩猎,如今是有钱人的游戏!”猎区的一个村民说。-

  一位猎场老总的自述

  中国只有各自为战的狩猎场,并没有真正的狩猎产业;只有“猎民”,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猎人。

  撰稿/张 静(记者)

  刘浙张有点失望。

  《中国青年报》刚刚曝出“中国要首次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他就直奔网上去看“板砖”。本以为会是“口水”滔天,但反响似乎没有他想象的激烈。

  “我在新浪网上找到4700多条留言,随便翻一个‘王菲女儿兔唇’,留言超过27万。再过几天等拍卖会延期,基本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刘浙张是北京奥林狩猎俱乐部的老总,也是美国国际狩猎俱乐部(Safari Club International)的会员,拥有一家占地56万亩的五寨狩猎场和占地300亩的奥林射击场。

  虽然一见面刘浙张便主动挑起了“敏感话题”,但当初动员他“出镜”还是颇费周章。这位老总担心被卷入是非,斟酌了一周之久。“我在等有人打电话来骂我,因为我在媒体曝光了。”

  偶然“吃螃蟹”

  原以为猎场老板都应该一身迷彩,脸庞黝黑、肌肉健硕,然而眼前的刘浙张淡色衣裤,儒雅、白皙。

  上世纪90年代初,刘浙张还是北京新侨饭店的一名服务员。“1993年有朋友带我去山西五寨打猎,一到那儿就像进了天堂。在北京要么山势太陡,鹿一放出来全跑到山顶上,都知道那儿安全;要么一天走四五十里,只能碰上两三次放枪的机会,还没反应过来野鸡已经没了。”

  直到现在,五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从来不出煤矿安全事故,因为它是山西少数几个不产煤的县之一。刘浙张觉得丰富的野生动物本身就是挺好的资源,如果当地愿意拿出来,他负责在北京做市场,大家可以合作开发。

  “我们是山西第一家狩猎场。当我提出狩猎是产业的时候,人家都笑话我:开玩笑吧,纯粹是玩,怎么能是产业?一开始我自己也怀疑。”

  到林业局去办手续的时候,刘浙张吃了一颗定心丸。“林业系统内部了解国外狩猎业的发展,他们没有任何成见,关心的只是法律程序的问题。”

  筹备了近5年,1997年刘浙张的“猎场梦”算是水到渠成。“1996年《枪支管理法》出台,很明显个人不能再持枪出去打猎了。当时北京市收缴登记在册的枪支是1万多支,按照从前一个人可以拥有两支枪的规定,至少有5000名以上的狩猎爱好者。我们办一个猎场,有一批合法的枪放着,这样的源头还能没有活水?”

  打鸡不如侃鸡

  第一年刘浙张的猎场就赔了。

  “打猎这个圈子很保守,大多数靠朋友推荐,对广告不感兴趣。”一直到2002年,猎场知名度上去了,生意才逐渐有了起色。每年从9月中旬到来年的4月份是刘浙张最忙碌的时候,他在北京和五寨之间来回奔波,组织一批批中外猎手进山。

  最让刘浙张难忘的经历都在“狩猎”之外。“黄土高原上一户农家窑洞,我们十来个人,稀里哗啦都上炕了,盘腿一坐。这家主妇说没什么好吃的,给摊了20多个鸡蛋,端了一大脸盆出来,还有他们自己中午要吃的莜面卷。就是把莜面剂子用手掌碾成长条,手指一卷往屉上一戳,摆满了上笼蒸熟。我们蘸着碗蒜汁、撒点盐,就着一大盆摊鸡蛋,香!又想弄点酒喝。主人家答应得很爽快,半个多小时还没来,原来70多岁的老爷子现到山下小卖部去买,正扛着一箱往山上爬。我们临走给钱主人家死活不收,意思是不值那么多。

  野生动物都是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生存,那里人活得比较艰辛,但没什么太多的奢求,有一点就特别满足。你去打猎的时候,能接触到社会和人性中久违了的最本质、最淳朴的一面。”

  刘浙张有一个要好的同学是国旅的副总,刚开始拉他去打猎总推托没意思、工作太忙,过了两三年终于被说动了。一行人扛着枪进山打了半晌饥肠辘辘,瞅见老乡在收土豆,先挖了二三十个出来,搂一把柴火,把土豆往火里一扔又去接着刨地。闻到烤土豆的香味,所有人都挪不动脚了,问都来不及问,往地上一坐掰开就吃,抹得脸都是花的,你看我我看你哈哈大笑。

  “我这位同学说打猎有没有意思不知道,不过吃饭最香的就是这顿。他现在上瘾了,到季节就走一趟,回城里继续什么都不爱吃。”

  刘浙张有句名言:“打鸡不如侃鸡刺激。”很多人都问他,五寨除了打猎还有什么娱乐。等到一个地块一个地块打完,回到住处才知道,最享受的莫过于烫上一壶酒,大家凑在一起一通“神侃”。等到吃饱喝足吹够了牛,谁都不提卡拉OK了。

  中国没有狩猎产业

  “天子脚下的人,有天子脚下的‘毛病’。北京的需求比其他城市旺盛,我们做得比其他同行要好一点,被我‘害’的人95%以上都是回头客。”但是刘浙张依然认为中国只有各自为战的狩猎场,并没有真正的狩猎产业;只有“猎民”,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猎人。

  “北京1000多万人口,只有密云、房山两处猎场,加上河北、山西,猎场不会超过两位数,全国不超过3位数。所有的从业者包括我在内,都是惨淡经营。我们到现在只卖了几十张消费卡,真正意义上的会员还没有。有家号称皇家狩猎场的都易手好几主了。没有规模怎么能叫产业?”

  五寨一年有多少收入?

  按照它去年的报价,包括食宿、车辆、枪弹(20发)、导猎费、猎物费限3只等所有项目,每人一天800元。

  “五寨有40支枪,最大的接待能力是一天40人。按照一年180天的狩猎期计算,最多能接待4000-5000名客人,入账400多万。由于我们借用的是当地的接待能力,其中一半收入要划出去。而客人平时都要上班,打猎多集中在节假日和周末,如果每天接待40人,一年只有1000多名客人。有猎场声称一天能同时接待100人,你去问问它有多少支枪?除非它把不打猎的同伴也算上。”

  “最大的障碍在观念。不少人听说打猎第一反应就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都颁布十几年了,连麻雀都保护,你们怎么还敢打猎?其次就是到目前为止,狩猎场的规模小、水平低。匈牙利那么小的国家有200多个猎场,动辄成千、上万公顷。而在供国内打猎的猎场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面积太小,一般只有五六千亩,还没过瘾猎物已经跑到圈外去了。”

  刘浙张认为还有一个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一批高水平的参与者。“就我而言,最多也只是一个爱好者、参与者,不是猎人。我们有好多猎人嗜杀,只要有猎物在会没完没了地打,打光才罢手,这让狩猎充满了血腥味,不招人待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