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面对面》专题 > 正文

中国导演耗时八年拍摄靖国神社纪录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7:58 央视《面对面》
中国导演耗时八年拍摄靖国神社纪录片(图)

导演李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导演耗时八年拍摄靖国神社纪录片(图)

主持人王志


中国导演耗时八年拍摄靖国神社纪录片(图)

导演李缨


  央视《面对面》9月17日播出《李缨:解密靖国神社》,以下为节目内容。

  一部拍摄八年的纪录电影

  彻底透视靖国神社的秘密

  一场侵略的一个罪恶的战争,

  傲慢与偏见如何产生

  狭隘和自负怎样驱除

  他们怎么会成为英灵呢?

  那里面又放着这个东京审判判为战犯的人,那你说这个能够单纯是一个内政的问题吗?

  《面对面》专访纪录电影《靖国神社》的导演李缨正在播出

  人物介绍:李缨,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1989年到日本留学研究影像人类学,1993年在日本创立第一家在日华人的影视制作公司,现为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1997年开始拍摄纪录电影《靖国神社》而受到媒体关注。

  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叫《靖国神社》的纪录电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部电影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公映,甚至还没有剪接完成就受到很多人的注目,那么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他讲述了怎样的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拍摄这部电影的导演李缨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王志:我很好奇,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部片子还没有剪出来,还没有公映它就引起了那么强烈的反响,你认为呢?为什么? 李缨:我觉得这个首先是肯定直接的因素是因为小泉的参拜问题,小泉重新把这个问题给刺激出来了,引起了一个世界的一个关注,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像这种题材以前没有人拍摄过,那我觉得这种引起一个关注,那也就说明这个时代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

  李缨从1997年开始拍摄靖国神社,在8年的拍摄中,他记录了大量的有关靖国神社的影像素材,捕捉到很多发生在靖国神社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志:那怎么选择你的拍摄对象?或者说采访对象? 李缨:最基本的两方面,一个是一个即兴的选择,因为靖国神社是一个太有意思的舞台,各种人物、各种角色、出现在里面,感觉都像演员一样,他们带着各种表情,各种观点做着各种行为。我会有一些选择,即兴的一种观察、随时的一个交流、随时的一个记录、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我觉得,我要研究很多历史资料,就是真是要研究它,上百年的历史,靖国神社跟天皇是什么关系,跟他的历史,军国时期是什么关系,跟他的所谓的一些传统是什么关系。跟他们认为的一种生命的理解,跟各种的仪式是什么关系,我这里面要读一些大量的研究的东西。

  靖国神社建在东京的九段,占地近10万平方米。1869年,明治天皇为了纪念那些帮助他建立明治政府的战死者,创立了“东京招魂社”。10年后的1879年正式更名为“靖国神社”。至今为止已有二百四十六万多个在历次战争中战死者的军人被招为“英灵”供奉于此,其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他们的名字精确到个人。同时靖国神社也供奉了一些在人类历史上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如比中国人熟悉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主要罪犯松井石根等等。

  面对复杂深奥的靖国神社,李缨一边拍摄一边研究靖国神社的历史,这是1999年李缨在靖国神社里拍到的一段影像,

  (一名身穿日本军服的年轻人在表述那场战争中日本是受害者,正是日本给中国带来了独立)

  记者:很容易拍到这种场面吗?

  李缨:当时很多,很多8月15号的时候,他们都会有这些参拜,

  记者:是有组织的一种表演,还是自发性的一种宣泄?

  李缨:都是自发的团体,就是一些年轻人自己组成的一些团体在里面。

  记者:想表达什么?

  李缨:对我们的先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因为他们在为国家成为了英灵,我们应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应该感谢,然后那场战争也并不是说,一场侵略的一个罪恶的战争,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怎么会成为英灵呢?

  记者:那他们这种情绪在日本年轻人当中有市场吗?普遍吗?

  李缨:这是很少数的一部分人,并不是说能够代表大部分日本年轻人,绝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可以说对这方面不感兴趣,他们也不了解,他们也不感兴趣,这是绝大多数,这种声音还是极小的一部分,当然与其说是代表现在日本年轻人很多声音,不如说,他是接受的一种靖国史观,

  记者:那你面对这种表演的时候你的感受。

  李缨:我既有那种很强烈的刺激,不愉快的感觉,但是我们又同时感觉到他们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挺拙劣的一些表演。

  这些片断随时在刺激着李缨的拍摄,也在鼓励着他坚持把影片拍摄完成。这是靖国神社里一次日本右翼的聚会。

  (有一个右翼人士在宣读文件,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的人的内政,不要听信外国媒体的宣传和美国人的反对,他们无权干涉)

  记者:这个是偶然拍到的,还是?

  李缨:有很多是临时捕捉的,也有一些是我预先就会了解到他们会做什么事情,然后我会准备,等待着拍摄他们,我觉得他们非常有这种代表性,他们说的话就代表很多日本人的那种心情,确实是有很多日本人平常不愿意说,或者是不想提,但是他们确实代表了很多日本的一种声音。

  记者: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是日本的内政呢?

  李缨:他觉得这是我们纪念追悼死者的一个方式,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悼的权利跟自由,追悼英灵的自由,他们很简单,日本很有意思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把很多事情,是内部跟外部会分的很清楚,对内的准则跟对外的准则两回事,对内的要求跟对外的要求往往又是两回事。那么像这种问题,靖国神社的问题,他是关起门来塑造自己的一套精神美学,一套生命观点。

  在2005年8月15日,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小泉再一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天,日本国内有20万人前来参拜,作为影片的记录者,李缨这天也在靖国神社里拍摄。

  (一个日本青年在现场高呼,反对小泉参拜,被警察按翻在地,警察一边打这个青年,一边说,中国人滚回去)

  记者:画面上这个年轻人是哪国人?

  记者:是日本人,是日本的一个大学生。

  记者:为什么所有的日本人会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中国人?我很奇怪。

  李缨:我也还奇怪,我当时我都觉得太奇怪了,但是在那样的一个气氛里面,在反对参拜,就会被认为是中国人,被打出靖国神社,这样的话可以看的出,现在其实我觉得日本跟中国的关系确实已经进入了一种非常不妙的一个时期,大家都是非常情绪化的一个时候,日本人现在对中国的印象也很情绪化,其实中国人对日本的有时候也会非常情绪化,这个都是非常不好的一个状态,而这种状态其实在靖国神社里面被激化,激化出了一种畸形的方式,一种情绪。

  记者:那这个日本年轻人的真实背景呢?

  李缨:一般的一个学生,他就是觉得这个,他肯定是对历史知识有过学习,他了解到日本在亚洲杀害了多少的亚洲人,那场侵略战争的性质算什么,这样的一种参拜会对亚洲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记者:在你拍摄的过程当中,这是唯一的一次吗?

  李缨:应该说反对的,他们在靖国神社的外围反对的是有不少的,游行,比如说包括日本的这些左翼人士,但是直接在靖国神社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又造成这样的冲突,最剧烈,这是唯一的一次,

  记者: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个年轻人这样的声音?

  李缨:这是肯定的,在日本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他必然会出现另外一种声音,我觉得,只不过是在出现的时候,出现的反映是什么,这个结果是什么?我觉得我很意外的是,警察把他给拘捕,把他带走了,而打人的没有处治,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理解,也许是我的偏见?就是日本媒体也好,或者说我接受到的信息,他们很少对参拜这个本身来进行一种反省,相反,对于中国人反对参拜的声音有很多的偏见。

  李缨:当然这是媒体上的一个问题,他们很多都仅仅是日本的政治一直在做一种,我觉得是一种策略,把它给弄成一个外交问题,每一次抗议的时候,媒体也都大量报道,中国、韩国是怎么抗议的,是怎么反对的,那么造成印象,都是外国人在反对,我们本身没有,平常他不会报道这个事情,现在终于,就是说开始能够有更多的日本人、日本社会开始关注他们内部的问题是什么,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相信我这个电影也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他们现在也很关注的是这一点。

  李缨,1989年旅居日本。他在日本拍摄的多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因此,他加入了日本导演协会,成为了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唯一的中国人。

  李缨:1989年3月份,当时我是在中央电视台做纪录片的,做导演,因为我那时候结婚,我太太不在北京,她先到了日本,那我那时候对家庭对爱情是有很大的梦想的,当然还有一个方面考虑,我想就是对纪录片的一种考虑,因为我在1987年,就是那时候是代表中央电视台去参加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就拿我拍西藏的记录片,那时候我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纪录片,那么对我的刺激是非常大的,一种记录电影,那么我也想看看有没有可能在自己做一种新的尝试,找一种新的可能性。

  记者:但是去日本之前,你对日本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或者对于军国主义,对于靖国神社。

  李缨,对靖国神社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所以我到了日本之后,是先去靖国神社去看樱花,语言又不通,所以很多东西是非常茫然,完全是跳到一片汪洋大海里面,一片孤舟,根本也谈不上什么特别要去捕捉靖国神社的什么东西。

  记者:我们年龄差不多,受教育的背景可能几乎相仿,那么你对于60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来说,你的认识是不是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

  李缨:一到了外面所有的都是那种面孔,那种文化氛围里面你很明确你就是中国人,那么这时候你很自然的就会把自己的人生,生活、生存状态跟自己的国家的背景,自己的历史,很多东西是联合起来的

  经过4年的生活磨难,李缨逐渐适应日本的生活,1993年,他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取名为龙影电影公司。公司除了制作一些小的影片之外,也代理一些记录片在日本的发行,1997年,他代理了由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

  纪录片就是日本人是普遍不接受这个,不接受关于南京大屠杀这方面的问题,当然我那时候就接触了很多日本的学者、教授,结果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们会抓住你一点不够精确的地方来否定你的全盘。从那个过程里面,我就是非常发现这个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跟我们的历史问题的认识的隔阂之深,所以我在这个里面,我当初的那种想法还是想拍一个跟南京有关的,进一步拍一个与南京有关的电影。

  正当李缨为拍摄有关南京的纪录片做准备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放弃了原来的拍摄题材和拍摄思路,起因是他参加了一次让他深受刺激的研讨会。

  李缨:一个很大的会场,很豪华的会场,那就在靖国神社的旁边,原来的一个军人会馆里面举行,举行了一个南京事件60周年的研讨会,有上千人,那么在那个研讨会第一个项目就是放映一个纪录片,就是日本人当年在战争当中拍摄的记录电影叫《南京》,那么里面都是有日本军怎么攻入南京,然后在南京里面怎么维持秩序,如何占领,然后如何升起他们的太阳旗,那么我看到他们在升旗的时候,我那时候是一种非常刺激,但是就是没有想到,完全没有想到会场上一阵热烈掌声。我就觉得真是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一种,就是我的感受,我现在想起来就是好象那种很脆的掌声,很可能是一种战场上那种被机枪扫过来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我一直都没法忘记。

  记者:为什么?

  李缨:过了60年,然后居然在那么一个战场上发生过那么一个事情,他们还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继续他们的那种尊严,所谓骄傲,表达他们的那种喜悦,而不顾及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历史,作为南京我们这方面的一些感情,这种东西对我的刺激非常大。

  记者:所以你决定要拍一部片子来反驳。

  李缨:我觉得不单纯是一种反驳的东西,我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我首先要有一种自我表达,我怎么来把它表达出来,然后你的声音尽量的不要被别人漠视,因为我觉得在国外的话,我们有太多的这种感觉,就是你要说一句话,很容易就淹没在茫茫人海里面,没有人顾及你的表情,没有人顾及你说什么声音,不在乎你的各种感受,那你要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我觉得就用我自己熟悉的方式,那么还是用影象,用纪录片,或者用电影的方式怎么能把它表达出来。因为我也想进入到他们的社会里面,想了解他们为什么到底这么想,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这么大?这个历史问题的认识到底是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带着种种疑问,李缨做出了它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打算,他决定拍摄一部多角度透视靖国神社的纪录电影,力图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靖国神社。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CCTV《面对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