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CCTV《面对面》专题 > 正文

浙江省奉化市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20:03 央视《面对面》
浙江省奉化市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节目支持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浙江省奉化市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力邦村全景


浙江省奉化市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位于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奉化市西坞街道的力邦村


浙江省奉化市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力邦村


  这里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奉化市西坞街道的力邦村,集中居住着2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者,外界习惯上称它为“民工村”。这里看起来与别的社区并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它却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近年来,它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学习。那么,“力邦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又因为什么使它倍受各方的关注呢?

  在力邦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低廉的价格,六毛钱住一天,两块钱吃一顿饭,一个人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是180元,在经济较发达的宁波地区,这样的价格到底能维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水准呢?

  记者首先来到了力邦村食堂,我们注意到,在这个能够同时容纳400多人吃饭的食堂里,环境清洁,很有秩序。卖菜的窗口分作两元区和四元区,供人们自由选择。

  记者:你好,打搅一下,两块钱的餐可以吃什么菜?

  女:两块钱,一荤一素。

  记者:一荤一素。一般有几个菜可以选择?

  女:两个荤菜,两个素菜。

  记者:任何一个菜,都有可以选,我可以选两个菜?

  女:是的。

  记者:那明天跟今天菜会不会一样?

  女:不一样。

  记者:不一样。

  女:天天换新菜。

  餐厅的工作人员人员介绍说,两元菜是一荤一素,四元菜是两荤一素,不管是两元还是四元,米饭和汤都是免费的,可以随便吃喝。

  记者:你这是多少钱?

  男:两块钱。

  记者:能吃饱吗?

  男:能。

  记者:味道怎么样?

  男:还可以。

  记者:别的地方还能找得到这样便宜的吗?

  男:一般就是这样的,算下来还是比较实惠的。

  男:别的地方场地,卫生没有这个地方管的好,这个地方卫生,还比较可以的。这打工的人来说比较合适一点。

  在随机采访中,外来务工者表示两元钱能够吃饱饭,至于饭菜质量,相对于两元钱的价格来说他们也比较满意。另外,吸引他们的还有这里的住宿费。每个床位一个月是18元,一天才六角钱,那么,六角钱一天的住宿条件怎么样呢?

  申科:我们寝室六个人,一个小房间,应该算人住的最多的。

  这位年轻人名叫申科,湖北随州人,以前,他在深圳打工。今年年初,他来到奉化市西坞的一家工厂打工,住进了力邦村。

  申科:我今年来浙江这边,我就过来看了一下,就觉得这里的环境相对不错。

  记者:怎么说不错?

  申科:最直观的就是视觉嘛。

  记者:你给我们大家描述描述

  申科:像这样的,一走进外面就看到那么宏伟,给人一种这种房子不错,再一看这红砖绿瓦的,给人的感觉有一种心里舒服的感觉嘛。

  记者:哪个是你的床?

  申科:这个是我的床。

  记者:这个好象跟你在学校里的宿舍差不多。

  申科:是啊,就是再怎么,我们从学校里面出来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一样,就是提供一种舒心的感觉嘛。

  我们注意到,力邦村的集体宿舍里配备有双层铁床,桌子、凳子、衣柜、电风扇、IC卡电话和有线电视。每个宿舍住的人数,从6到10人不等。

  记者:住进来多长时间了?

  村民:一年多吧。

  记者:感觉怎么样?实话实说。

  村民:感觉还可以吧。

  记者:会不会不方便呢?

  村民:我感觉这里挺方便的。

  记者:安全有保证吗?

  村民:有的,像门卫那里都有摄像的,我感觉安全一点。

  集体宿舍中的外来务工者是由所在的企业安排住进“力邦村”的。至于住宿费,有些人是由企业承担,有些人则是由自己承担。来自湖北的申科就是自己承担住宿费,虽然是自己承担,但廉价的住宿费并却没有给他增加多少负担。

  申科:以前就是打工的时候,就是供不应求嘛。

  记者:怎么讲?

  申科:打工的工资不够自己用的,回家的时候,家里还要贴路费。

  记者: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申科:现在我在过来,寄了1000块钱回去,虽然只来了几个月。

  记者:家里什么反映?

  申科:他们就怀疑,你以前花钱都大手大脚的,怎么还会省到钱呢?我就说,我说这边相对消费低一点。

  申科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经济帐,住在力邦村,早餐1元钱,中餐晚餐各2元钱,每个月的住宿费18元,再加上7元的水电费和

物业管理费,一个月175元就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了。那么,如果申科不住在力邦村,在外租房生活,需要的费用需要多少呢?为了进行对比,我们走访了一些在外边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者。

  记者:那就是说主要的花费是什么呢?

  吴小林:花费就是房租,生活费。

  这一位是来自湖北的打工者吴小林,她以前也是在力邦村住集体宿舍,半年前,吴小林的丈夫也来到这里打工,他们就到外边租房居住。

  记者:房租多少钱一个月?

  吴小林:120,不算水电费。

  记者:水电费需要多少?

  吴小林:水电费一个月20块。

  记者:那吃饭呢?

  吴小林:吃饭有时候两三块也过去了,有时候10几块也过了。

  记者:平均一天大概多少?

  女:平均一天两个人一起差不多20块钱吧。一个月这样算下来了,就是600多块了。

  记者:一个月600多块,再加上房租呢?

  女:加上房租就要700多了。

  这样计算下来,吴小林和他的丈夫的食宿费用每人每月平均350元左右,是力邦村基本生活费的两倍。与住在力邦村时的生活相比,吴小林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吴小林:反正我就觉得那边好。

  记者: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女:那里什么都有,又有看电视的地方,又有看书的地方,又有网吧什么的,都挺好的我感觉,生病了还有医务室,反正就是什么都很齐全的,像我们这个外面都不齐全,而且又乱七八糟的。

  据了解,“力邦村”是奉化市力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项目,如今力邦公司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资了2100万元,项目的内容包括四栋民工公寓以及食堂、超市、酒店、文化宫等小区配套设施。

  力邦村是力邦投资公司经营的项目,公司投资当然是要赚钱,但是按照目前宁波市场的水平,六毛钱一个床位,两块钱一顿饭是没有多少利润可言的,那么力邦公司是在赔钱赚吆喝吗?

  记者:现在整个这个村的规模有多大。

  蔡烈烽:现在总共占地面积是52亩,建筑面积是21000个平方。

  蔡烈烽,奉化市力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在四年之前开始运作“力邦村”项目。

  记者:18块钱一个月,还包括水电费,每顿一荤一素,还一汤,两块钱,能赚钱吗?我们觉得像个谎言。

  蔡烈烽:一开始的时候是不能赚钱,18块钱一个月,含基本水电费,要亏的。两块钱一餐,一荤一素,不会亏,微利。

  记者:就整个项目来说,企业现在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

  嘉宾:现在是赚钱的,但是很微利。

  记者:从哪赚钱呢?

  蔡烈烽:从三产那一块赚钱啊。

  记者:怎么讲?

  嘉宾:住宿的收入很低,才18块钱一个月,食堂又赚不了钱,但是大量居民集聚在这里,他们所带动的三产已远远超过了我们原来的想象。我们现在的商铺的收入跟开始原来的商铺收入,三年半时间翻了四个番,这个增长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蔡烈烽所说的三产是指力邦村配套的超市、酒店等配套设施的经营收入。以“力邦村”大门口旁边的超市为例,在力邦村建立之初,力邦公司甚至是免费提供场地,四年之后,这里的租金已经从4万元上涨到了16万元。

  记者:那现在租金翻了四倍,他们还有钱赚吗?

  蔡烈烽:有钱赚,现在是比原来赚的多了,因为现在的人多了。一开始的时候只有超市,这个超市不能说超市,只能说是一个副食店,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有51家商铺,

  记者:就你企业目前来说,你每年赢利介意之透露一下,多少?

  蔡烈烽:不多,很微利,5%左右。

  记者:作为投资项目来说呢?它算是一个好项目吗?

  蔡烈烽: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不好。假如说一个项目5年以内不能收回成本的话不是一个好项目。

  蔡烈烽:你们原来预计?

  嘉宾:20几年。后来真正预算出来估计在十几年,13到15年左右。13年到15年也不是一个好项目啊。

  记者:但你们还是做了?

  蔡烈烽:对,这是一个经营策略的问题,到底是一下子要赚了钱回家呢,还是慢慢的赚钱,这是一个经营者思想的问题。

  在蔡烈烽眼中,“力邦村”是一个由消费链组成的市场,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商铺租金和酒店经营,其它还有网吧、电话费、浴室等收入。那么,“力邦村”最初是怎么建立的呢?奉化市西坞街道党委书记蒋加明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蒋加明:最初,到时候就是为了招商引资吧。因为那时候我们西屋是一个以产品为主的地方,工业很少,所以要发展经济。要发展经济我们就想方设法怎么样吸引人家企业进来,那么我们就想到这个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人员集中居住区,

  根据蒋加明的介绍,“力邦村”最初是西坞镇政府在2001年出资兴建的外来务工者公寓。建成之后,当时的镇政府决定把它的经营推向市场。

  记者:明显的力邦村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那么为什么政府不自己做?

  蒋加明:应该外来务工这一块生活也是我们政府的责任,但是我们考虑一下,力邦村是作为一个企业一样的来运作,可能我们政府自己来操作有点难度

  记者:你们当时的顾虑是什么?

  蒋加明:我们当时一方面考虑,可能因为政府没有这么多的精力,第二个呢可能也考虑力邦村形不成今天这样的规模。所以当时还可能有点甩包袱的味道。

  记者:如果是不交给企业做它会不是一个包袱吗?

  蒋加明:那比较难说了这个事情,可能会成为一个包袱,也可能会成功,但是我们当时考察了周边的外客公寓以后,政府做的都不是很成功。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当时的西坞镇政府开始和奉化市力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商谈投资事项,后来,经过7个多月的艰难谈判,双反达成了协议,力邦公司出资购买了力邦村90%的股权,政府保留了10%的股权。

  记者:是你们找的力邦,还是力邦找的你们?

  李永正:是我们政府找。

  李永正,原奉化市西坞镇党委副书记,作为当时镇政府的代表,他参与了力邦村项目谈判的始终。

  记者:为什么选中力邦?

  李永正:像我们早就熟悉的,知道他这个人,他应该是一个儒商,而且他比较注重于精细管理,理念相当好,他这个人很实在。

  记者:谈那么长时间,你们的分歧在那儿?

  李永正:根本的就是经济问题,作为他到底你什么价格给我,我有没有钱做,你政府卖给我,你来不来管我,能给我什么支持,作为我们交给他,我们也不知道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搞的不好,如果搞的不好,作为我们政府以后肯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记者:为什么要留这个10%呢?

  李永正:不是一个10%或者20%或者5%的问题,我们政府留10%,当时主要考虑还是如果我全部给你了,经营都由你来了,你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我要来干涉的,我要来帮助,作为他也担心,你如果全部卖给我,你是不是烂摊子搞不下去,卖给我,这个是不是能赚钱,我不知道,如果你撒手不管我怎么办,我希望政府给我支持。

  记者:10%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李永正: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参与进来这个问题,

  记者:但是10%怎么管住90%呢?

  李永正:这不是管的问题,相互合作,信誉和支持,关键还是在这儿。

  记者:每月18月住宿,每顿2块钱,这个价格是谁定的?怎么定的?

  李永正:政府定的,而且当时定的。

  记者:你们怎么定的这个价,有没有考虑到成本?

  李永正:18块和2块,我们当时考虑住1千左右的人的话,他运行的成本和银行的利息可以过去了,但是没有利润,就是这样计算的。而且我们政府也担心他价格很高,也达不到我们招商引资的目的,也达不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低水平消费这个目的,我们给他定了是两年,两年内不许改变,两年以后我们可以商量,政府10%股份当时最直接的条款就是一个否决权。

  后来的事实证明,镇政府的否决权对于保证力邦村食宿价格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干预你提价?

  蔡烈烽:那么就是大家协商,比如说我们要调价了,就要跟他们协商。前年的时候,就是2004年的时候,下半年我已经提出来了,两块钱要调价,镇里没有答应。我又提了一个方案,不提价可以,给我改变一下嘛,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改成五一菜一汤一饭嘛,也不行,他还是给我否定了,所以他这个否定权还是很有力的。

  记者:那你当时提价的理由是什么?

  蔡烈烽:市场的成本在上升,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大米已经从7毛多卖到一块四毛多了,一个人一顿饭吃半斤米,7毛钱就过去了,原来只是三毛几,现在一块四就是变成七毛多了,那我再不提价我怎么经营啊?

  记者:那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

  蔡烈烽: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为居民服务的最好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是吸引周边企业的务工者到这来居住的一个比较好的吸引点,因为力邦村一开始的时候是用价格在吸引他们,到后面用服务用管理在吸引他们,但是这个价格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心里了。

  记者:那你怎么又接受了呢?

  蔡烈烽:我认为可以,因为这一块增长五毛,增长一块钱对整体的收入不是很多,一年最多20万钱左右。家如说我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入住,生产做的再好一点,远远可以弥补这一块,所以说最后还是放弃了。

  因为食宿价格方面的低利润经营,虽然是市场化运作,“力邦村”项目却带有福利色彩,那么,在“力邦村”的经营中,有没有优惠政策?政府在充当什么角色呢?

  记者:那从政府来说,到底给力邦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蒋加明:一个我们现在是在土地这一方面,给他们优惠,到时候我们供地给他的是比较优惠的价格给他的,

  记者:优惠到什么程度?

  蒋加明:那就是按照市场工业用地地的价格给他,我们认为力邦村也是个企业,所以我们就是按照工业用地价格给他。

  记者:政府还有别的优惠政策吗?

  蒋加明:政策上面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上面,我们都给他支持,我们把力邦村就当做我们一个行政村来看待。

  记者:那在力邦村的项目当中,政府的角色是什么?

  蒋加明:在力邦政府我们现在只是一个掌舵者,就是划桨的是力邦投资公司。我们就是控制一些政策,给他一些思路,给他一些支持。

  政府掌舵,企业划桨,在力邦村人们这样形容政府和投资企业的关系。但是我们关心的是,作为乘客28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愿意乘坐这样的船吗?在这样的船上,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

  来自河南的刘丽娜是4年前到奉化打工时住进力邦村的。作为最先入住力邦村的一批村民,至今她还记得刚入住时的情形。

  刘丽娜:当时来力邦村的时候,//前边两栋宿舍楼,两个食堂,前边一片荒凉。

  记者:什么感觉呢?

  刘丽娜: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上当受骗的感觉。

  记者:什么时候转变的?

  刘丽娜:因为我们过来的时候,是02年12月,也是年底,那一年也就没有回家,然后12月25号,也就是快要元旦了,圣诞节了,西坞跟妇联举行了一次圣诞节晚会,也就是迎新晚会,当时我没有想到住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就是后勤公司,还有街道的领导,他们会给我们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还有比如说过年的时候,让我们吃上饺子。

  更让刘丽娜意想不到的是,她作为一个外来务工者还可以参加力邦村的竞选,并且竞选当上了力邦村的团委书记。如今她已经是浙江省优秀团干部,在工作上她也从一个普通工人奋斗到了公司的中层。

  记者:力邦对你有什么吸引力呢?

  刘丽娜:作为一个打工的角度来说,气氛真的很温馨,我就觉得像一个大家庭,然后现在我又觉得好像有点像学校的感觉,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有机会有的时候参加一些培训。

  记者:如果需要离开的话,会离开,会有一点舍不得吗?

  刘丽娜:如果我需要离开的时候,也许我提前一两个月,我心里就难受了

  记者:将来你来描述力邦村的话,你怎么描述?

  刘丽娜:将来也许那天我真的离开力邦村,不在力邦村,以后等到想起来力邦村,也许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站吧。

  那么,是什么让刘丽娜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力邦村”与外来务工者中间到底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蔡荣华:跟他们相处,称不上父母亲跟子女,但跟兄弟姐妹差不多。

  蔡荣华,力邦村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力邦村社区居委会常务副主任,力邦村建立指出,它就开始为村里的大小事务不断忙碌,人称力邦村“村长”。

  记者:怎么管这个村,像现在这样发展到2800多人。

  蔡荣华:原来的思路,我们想半军事化管理的,也就是说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强硬的处罚措施,你到这儿来,只能这样那样,不能够这样那样,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进行这儿的生活。

  记者:为什么制定这么刚性的管理措施?

  蔡荣华:因为当时想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这儿来以后,想用一定强硬的措施,我们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听话一点,所以制度也定了好多,措施也很多,所以这样开始像半军事化管理一样开始的。

  记者:有效果吗?

  蔡荣华:没效果,没效果,因为那个制度在8月定的制度,在9月16号开始用的,因为9月16号是我们第一批村民入主的,两个月三个月不到,这个制度就不用了,后来所有的制度都是重定的,这个制度就没用了。

  记者:为什么没有用呢?

  蔡荣华:比如说明晚上几点钟要你寝室,男女之间不能串门,我们原来规定10点钟你男的不能在女的寝室里面呆了,还有你不能随地的往窗户里扔垃圾,食堂里面不能乱倒剩菜剩饭,这些都有规定的,如果你违反了,我们有罚款,原来有罚过,罚过几次,就要给你吵,好像你一个房东,我是房客,我付给你钱了,你不能这样对待我,你只提供物业管理,你不是一个什么组织,不是什么司法公安,你不能这样对待,去吵,很对立的情绪。

  记者:怎么解决呢?

  蔡荣华:我们想改变这个工作方法,改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记者:什么叫人性化管理?

  蔡荣华:主要是按照他们的意志为主的,就是人性化的管理。

  记者:比方说?

  蔡荣华:原来楼梯口,食堂牌子,比如说严禁往外倒垃圾,严禁泼水,在食堂里面严禁乱倒剩菜剩吃饭这些都是些很严肃的事情,我们一边搞人性化管理,一边把告示牌换掉,换成温馨的提示,像我们食堂,这句话也比较巧妙的,我们是力邦村村民,排队体现了我们的素质,说明什么,你不排队,就是你没素质,下面一句话没说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那个效果最好?

  蔡荣华:比原来强硬的处罚措施,硬性的规定要好的多

  渐渐地,力邦村里的村民在发生着可喜的改变,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力邦村里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变。

  记者:那现在力邦村的卫生状况你满意吗?

  蔡荣华:我满意,很满意。

  记者:发生过问题吗?从一开始就这样吗?

  蔡荣华:不,完全不一样。一开始是一塌糊涂。

  记者:怎么一塌糊涂。

  蔡荣华:很脏。就是完全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

  记者:怎么转变的?什么措施?

  蔡荣华:一个是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第二个我们被动的告诉他们,就是被动的做,一个是主动的做一个是被动的做。主动的做就是告诉他们这里要讲究卫生,被动的做我们是,他们乱丢,我们后面扫,不采取罚款的措施,而是采取相对理性的方式,您丢没关系,我们后面扫。丢垃圾的都是年轻人,20岁左右,后面搞卫生的都是跟他们妈妈年龄差不多的,40多。您说这种行动不用多做几次的。

  人性化的管理缓解了外来务工者和物业管理者中间的矛盾,同时,力邦村慢慢走向了外来务工者自治的道路。2003年12月,力邦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这是全国第一个外来人员的自治组织。

  李永正:居委会成立以后,这里就是他们主人,他们可以坐在桌子上,大家平等的讲,有什么事可以随时的说。

  刘丽娜:因为我也是居委会委员

  刘丽娜:然后就是说居委会力邦村的那些领导

  他们会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

  记者:一般都提什么建议呢

  肯定是站在你们的立场上提的

  刘丽娜:对啊 肯定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提的

  记者:你们的意见会接受吗

  刘丽娜:一般情况下会接受的

  通过居委会,力邦村里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力邦村里的外来务工者还可以通过居委会与用工企业交涉,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除了居委会之外,力邦村还成立了团委、青年中心、妇联、工会等等众多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增加了外来务工者维护权益的途径,他们平时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蔡荣华:重大节假日,我们都有一系列活动,就是我们组织的,他们自己就成立相关的沙龙的形式,比如说模特培训班,什么礼仪培训班,女子怎么打扮,还有逛街俱乐部,喜欢逛街的人成立一个俱乐部,我们什么时候休息去逛街,他们自己组织成立也很多,当然羽毛球队、

乒乓球队,篮球队很多,另外从设施方面,我们一个1千平方米文化宫,棋牌室,影视厅啊,练功房,阅览室都有,另外我们每个星期两天给他放电影,露天电影,免费的。

  这是力邦村村民集体过生日的场面,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长蔡荣华喜在心里。

  蔡荣华:我们这个村民,他们的素质一步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像卫生习惯,他们一点一点改善,改正了,所以我们当地的村民,也有的喜欢他们,所以象住的这儿的小姑娘,不管来自那里,只要3个月左右时间,他就变了,他就变了,这个变,首先变了是一个外表的形象,然后慢慢再变内在的素质,变,穿着打扮,走路举止大方了,卫生习惯也好,自己的外表影响也好,我们当地人也会慢慢喜欢你。像我们这儿有10个人跟当地人结婚了,如果不喜欢你,你结婚干吗?

  记者:你作为“村长”,你什么态度?

  蔡荣华:他们结婚,当然是好事呀。

  这一位小姑娘名叫曾玲艳,来自安徽省,三年前她住进了力邦村,如今她正处于热恋中,他的男友就是一位当地的小伙子。

  记者:那别人怎么看你呢?你找到一个当地的男朋友。

  曾玲艳:也许有人会说,就是说本地人不好啊,会变心,会看不起外地人,也有人会很羡慕,就是说挺好的,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好了。再说我男朋友也挺老实的。

  记者:你现在带你女朋友回家吗?

  曾玲艳男友:带去。

  记者:邻居怎么看?

  曾玲艳男友:邻居现在很热情

  记者: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曾玲艳:我现在想,就是说在力邦村住然后在分化我也融入这个当地的这个气息吧,然后我也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说如果说我们俩以后没有意外发生的话。

  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一个温馨家园,这是力邦村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投资商,居民,当地社会,甚至用工企业,这五者之间实际上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如何解决矛盾,实现多赢,这是摆在力邦村经营者前面的一道难题。

  记者:对于力邦的存在本身能不能维持呢,大家仍然拭目以待。

  蒋加明:这个是我们的期待。如何让力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力邦企业如果它赚不到钱,投资者肯定要撤资的,要把力邦村给关了,所以我们现在也想方设法让他赢利。这也是力邦能够持续的长久的发展下去一个重要的保证。

  记者:但是企业赢利,跟你们获取社会效益、安置务工人员,这是一个矛盾。怎么把握好这个尺度呢?

  蒋加明:我们现在力邦村运作来看,应该是不矛盾。我们力邦外来人员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那么现在企业呢,他通过他精心的运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随着我们西坞经济的发展、我们企业的增加、随着力邦规模的扩大、随着它运作的成熟,可能赢利会更加可观。

  记者:那现在客观效果呢?

  蒋加明:居住者满意,居住者在我们力邦村里面,他不但享受到了比较低廉的生活,我们说安居乐业吧。现在他居住环境好,比较安心,并且他在我们力邦里面,他不但居住着,还学习着,还进步着,很开心。我们提供各种学习、娱乐、各种教育培训。

  当地政府最初建力邦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那么,经过四年时间的运作,当地政府的这个目的实现了吗?

  蒋加明:我们通过力邦村建成以后,应该说企业到西坞投资非常踊跃,特别是这几年我们都安排不下了。那我们现在是连续五年取得了全市招商引资第一名。

  记者:投资的增长仅仅是因为力邦村呢?

  蒋加明:力邦他是功不可没。

  记者:怎么说?

  蒋加明:因为他现在有好多企业他就冲着我们力邦村来的,

  蒋加明介绍说,力邦村目前已将成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招牌,那么力邦村对用工企业来说到底有什么吸引呢?到西坞投资建厂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向我们分析了其中的缘由。

  某企业负责人:工人的吃住,其实是公司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住宿的问题就是找房子。要去管理宿舍的环境好差、设备好坏,对不对。工人住得好不好,安心不安心,对不对,这个在公司内任务相当艰巨,会花费就是好多要专门的部门。这个精力投入相对来说是不值得。他这边相对价钱也比较便宜,他管理各方面我们觉得这是对我们非常有利的。

  记者:那从工厂的生产管理角度来说,你自己做的企业,自己来管理员工的宿舍,会不会控制好一些?

  某企业负责人:围起来、住宿在里面,可能这一种比较强制性的管理,我觉得这个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发达,这个很难再控制。说实在的,他们能住到这里来,对我们公司有好处。还有其他方面,其实他们内在的素养也在提高。

  以往外来人员聚集地,往往是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的高发区,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力邦村存在不存在呢?

  记者:力邦村现在治安怎么样?

  民警:力邦村它成立以前,成立当初我们还是担心的。实事求是说还是比较担心的。

  记者:担心什么呢?

  民警: 担心就是这么多外地人集中在一起,会不会有事。从目前情况来看,就是治安比较成功,从成立以来就是没有发生影响比较大的事。

  记者:是一开始就这么好吗

  民警: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混乱,就是管理不到位,通过我们的一个管理,这部分外工人员对我们来说,现在目前来说压力应该相对来说比较轻一点。

  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力邦村”的发展思路被总结成了力邦模式,那么,这种模式对解决外来务工者集中居住有什么启示?力邦模式能不能被推广?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宁波市市委副书记唐一军 。

  记者:你感觉力邦村跟别的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有什么不同?

  唐一军:从我们宁波来看,对外来的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实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许多地方做了探索。那么力邦村在这方面做的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首先从它的服务和管理的理念来说,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按需而为的这个理念。

  记者:那力邦村的这种模式能够被推广吗

  唐一军:在宁波或者在宁波之外,这样的模式在我们宁波正在被倡导。有条件的地方正在逐步做这样的事情。类似于像力邦村的也有,其它的集中聚居地也有。但是我们在逐步的推广。

  像力邦村这样的模式,在宁波是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因为尤其它的理念、它的思路,它的这种具体构建的方式,是符合党委政府所倡导的,是符合外来务工者,也就是新宁波人的这种需求的。这种需求很旺盛,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记者:那么在你的眼里,你怎么给外来务工者定位呢?

  唐一军:外来务工者就是新的宁波人,这是我们对于外来务工者一个基本的定位。我们认为善待外来民工、外来务工者、善待新宁波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依靠市场机制集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力邦村先行了一步,如今来这里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但是力邦村的模式是唯一的吗?这样的模式能否真的推广呢?这样的村庄到底应该享有什么样的行政权利,他的规模是否应该受到限制,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构建

和谐社会,这一系列问题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相关专题:CCTV《面对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