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消防队员讲述兰州楼房坍塌事故救助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21:39 央视《东方时空》

  东方时空9月20日播出节目《时空连线:脚手架坍塌之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董倩):

  前不久在甘肃兰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坍塌事故,一边是受困的民工发出了绝望的呼救声,情况万分紧急,另一方面,是身经百战的消防战士在面对救援情况的
时候束手无策,却在有些地方发生了盲点。现场的情况应当说是瞬息万变的,他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一起去看一看。

  事故发生在8月31号晚上9点30分,事发地是兰州市区一个尚未完工的住宅小区的会所。这栋建筑共有三层,中间是一个天井,就在工人对天井的顶棚浇铸混凝土框架时,顶板突然发生垮塌,牵扯着中间的三层脚手架和正在上面作业的施工人员一并坠入楼底。

  李娟 记者:

  这里就是当时的施工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栋三层的建筑,那么中间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当时工人就是在对建筑的顶部进行施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坍塌,带动周围的脚手架一下子垮塌下来,就成了眼前您看到的恐怖的景象。那么当时在这些钢筋、混凝土底下到底埋了有多少人,他们是不是还活着,是当时最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22点,5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赶到了现场。

  符勇 兰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

  从现场了解情况,民工也具体说不上有多少人在里面,但是里面声音非常嘈杂,感觉里面人非常多。

  这是一个连专业救援人员都感到非常罕见和棘手的事故现场,脚手架上几千根相互连接着的钢管从高空落下后,扭曲变形,夹杂着水泥、木板紧紧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直径达十几米的巨大钢丝球。事故发生之后,当时落在上层的十余名施工人员得以幸运的逃生,可以想见的是,一旦有人身陷其中,势必凶多吉少。而此时要在这样的事故现场,搞清楚受困人员的数目和以及他们的具体位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明安 兰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空间太这窄,人特别难进去。

  符勇:

  喊叫声,哭喊声,救命声,浇筑在一起。

  刘明安:

  也很着急。

  刘玉德 兰州市消防支队消防员:

  紧张。

  符勇:

  恐怖。

  22点15分,搜救队员尝试着进入现场,此时是否还会发生二次坍塌谁也无法预料。

  刘玉德:

  下面能见度特别低,光线特别暗,空间也极其狭小。

  符勇:

  这里面的钢管横七竖八,像蜘蛛网一样。

  刘玉德:

  我们只能是趴着地面,趴在这些狭小的缝隙之间,趴着接近地面,我们进行侦查。

  22点25分,他们陆续找到了七名被困人员,其中的三人已经不幸遇难。另外四名幸存者被脚手架压住,情况十分危机。

  刘玉德:

  当时东边这两个人,他们压得比较浅,一个是趴着的,一个身体侧身的。

  符勇:

  还有两个人压得比较重。

  刘玉德:

  一名是在正北方最里边,他埋压在里面深度比较深,整个两条腿被钢管挤压住,还有一名是在正西边,在那个位置,他整个下半身被钢管压住,下身被混凝土所覆盖。

  此时,在黑暗的废墟当中不断传出四个人痛苦的呻吟声,两名埋压较浅的受困人员由于身上重物相对较少,救援人员首先尝试着对他们展开施救。22点48分,第一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两分钟之后,第二被困人员也脱离了险境。另外两名被困人员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他们被重重叠叠的脚手架死死的压在了最底部,别说营救出来,要想接近他们都非常困难。

  刘明安:

  咱们抢险救援也是多少年,第一次见这个,感觉没办法下手。

  符勇:

  没有一点我们救援的通道。

  李娟:(记者)

  现在我们就到了事故现场垮塌的最底层。大家可以看到,三层脚手架整个垮塌下来以后就形成了你眼前看到的这个景象,密密麻麻的钢管横七竖八地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网状体,当时最严重的第四个被困人员就被掩埋在钢管的最里面,在那躺着。当时他的两条腿就被两根钢管紧紧的压住了,而且他的下半身也被当时半凝固状的混凝土掩埋住了,所以情况非常的危急。当时救援人员能够听到他的呼喊声,甚至能够看到他身影,但是却无法接近他,为什么呢?大家可以看,这个钢管密度非常大,所以说救援人员根本就钻进去,无法接近他去营救他,所以如果要救助这个受困人员的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打开一个通道,让救援人员进入。

  符勇: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要进去,必须把前面的路障先排除掉,排除掉,我们的人才能进去。

  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半封闭废墟中进行清障,最大的危险莫过于会引发新的坍塌。如果那样,包括救援人员在内的所有的人都在劫难逃。

  刘明安: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感觉到难度非常大。

  医生:

  现在想给他输点液体,他的腿根本就挪不出来,不能增加你们救援的难度。

  眼睁睁的看着受困者如此痛苦,由于无法靠近,连医生也束手无策。危急关头,救援人员没有选择,只能冒险实施救援。

  刘明安:

  试试看,救一步算一步,但是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他的生命。

  为了尽量保持坍塌物的稳定性,救援人员首先选择清理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障碍物,如木板子、水泥石块等,把他们化整为零,再一块一块的传送出去,由于空间极其有限,所有的工作都只能趴在地面上一点进行。

  符勇:

  这个时间花费得也比较长,最后我们终于打开了一个人孔大小的,刚好一个人能钻进去的通道,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希望。

  救援人员:

  慢点进去,慢点进去。

  救援人员:

  头盔呢,把头盔换过来。

  救援人员:

  小心点,陈玉德,自己也注意安全。

  刘玉德:

  大概有这么高,一点空隙,人只能钻进去,我就是爬进去了。

  当救援队员终于爬到第三名被困者的跟前的同时,他已经在惊恐和疼痛中煎熬了三个多小时,而他的附近就躺着一名不幸遇难的工友。

  刘玉德:

  我接近他的时候,他就看到我,因为当时穿的衣服也比较明显,很明显他就能看出来是救他的人来了。当时他看到我,脸上露出一些惊喜,他说同志麻烦你救救我,他手这样拉我。我说师傅,你别着急,我们马上就救你。

  当救援队员试图用专业的救援工具挪动被困人员身上重重的钢管时,却一下子傻了眼。

  刘明安:

  首先我们采用起重气垫,结果进去之后发现这个起重气垫由于空间太小,没办法施展。

  刘玉德:

  于是我们两人携带救援千斤顶又二次下去,救援千斤顶比较高,但是埋压在民工腿上的钢管,它那个高度又比较低,所以说我们千斤顶根本就无法使用。

  符勇:

  我们就改用液压扩张器,但是液压扩张器撑不到最大的力,液压扩张器都使用不上的时候,我们就傻眼了。

  这个时候我们有人想到了给汽车换轮胎时用的普通车用千斤顶,它比救援千斤顶要小很多,承载的重量却很大,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车用千斤顶,还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凌晨1点53分,第三名被困人员终于从几十吨的重压中被解救出来,整个救援过程花了将近三个小时。

  这个时候,对于埋压最严重的第四名被困者,救援人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救办法。

  李娟:(记者)

  当时压在第四个受困人员身上的钢管非常多密度大,而且空隙非常窄,大概只有三四公分,因此像千斤顶这样的工具都无法发挥作用,他们唯一的一个办法只有使用扩张器,大家可以看扩张器就是这个样子。扩张器的前面是一个尖尖的鸭嘴形状,它的厚度只有一两公分,因此只有这么窄的厚度才能塞进压在受困人员的身体中部的两个钢管中间,就这么塞进去。塞进去之后,大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因为这个扩张器扩张力最大只有9.1吨,而这个受困人员身上压的这个钢管的重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因此用这个办法,当时也一时很难发挥作用。

  为了减轻被困者身上的重量,让扩张器发挥作用,救援人员决定采取一个更加冒险的办法。

  刘明安:

  当时想把支架锯断,或者是用气割割,腾出来把压到身上的管子剪断,割断,把人从里面拉出来,是这种想法。结果在施救的过程中发现不行,每一个支架它都是一个支点,在截的时候就往下面塌落,救不成,我们就把人撤出来。

  这次冒险的行为使所有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被困者由于埋压时间过长,也开始出现间歇的昏迷状态。

  李锦开(兰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急救中心医生):

  如果继续抢救不出来,再拖延时间的话可能对病人生命会造成危险,不行的话最后一条就是截肢。

  救援指挥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最后再试一次。

  刘明安:

  听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就进行加固,进一步对旁边的支架进行加固,加固完了以后,再确定不仅一部坍塌的前提下,我们对辅助的一些(钢管)压在身上的管子才进行切割。

  同时切割用的电动工具也换成了手工钢锯,速度虽然很慢,但能随时关注脚手架振动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加固。

  陈玉德:

  在扩展同时也是利用木头楔子不停地往里面打,因为上面的重量特别大,我扩张起来它上面的重量把我的钳子可以继续压下去,尽量扩张起来一点我打一点木楔,扩张起来一点我打一点木楔。

  当三块木楔被成功打进去之后,大家终于见到了曙光。

  救援工作人员:

  可以,马上出来了。

  救援工作人员:

  出来了没有?

  救援工作人员:

  可以出来了。

  凌晨2点46分,经过近四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最后一名被困人员也脱离了危险。

  主持人:

  我们的记者在最近也了解到,被营救出来的这四名工人师傅他们只是受了些轻伤,身体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大碍,应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而像甘肃省兰州市消防支队这样,能够从坍塌的脚手架废墟里面能够成功地营救出伤员的情况,在我们国家还是首例。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