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忆史著书记长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6: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我们的部队有两条不同于其他方面军的特点,一是到达陕北最早,并立即与陕甘红军一起打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两个漂亮仗,为党中央和主力红军进驻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人员不减反增,出发时,我们的总兵力只有2900余人,到达陕北后兵力达到3400多人,还不包括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师等部队。” “死都不怕,受伤算什么!”这是老红军、原广东军区政委宋维栻说得最多的话。在
忆战友:功垂青史 血沃中华 今年8月,宋维栻写下了5000多字的纪念文章,缅怀红25军的军政委吴焕先同志。1935年8月21日,红25军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时,后卫第223团遭敌人突袭。吴焕先带领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100余人,直插敌人侧后。他一边指挥,一边向战士们振臂高呼:“同志们,压住敌人就是胜利,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一定要坚决地打!”这时第223团也发起反击,对敌形成夹击之势,敌人顿时混乱,纷纷溃散。激战中,吴焕先突然中弹,不幸牺牲。这一噩耗激起指战员们满腔悲愤,大声喊道:“为吴政委报仇!”将1000余敌人全部歼灭。“吴政委牺牲时年仅28岁,离我们部队到达陕北保安只差20天了。”宋维栻摇着头,无比惋惜地说。 在庾家河战斗中,25军军长程子华的手腕被敌人的子弹击穿,血流如注,宋维栻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的伤口,直到把他送到担架上。“军长知道副军长徐海东已经负伤,怕影响军心,一再嘱咐我,不可说他负伤,只说是生病了,打摆子(疟疾)。”宋维栻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伸出手,指着手腕说:“程军长的手后来一直是残废的。” 念军队:最早到达 战功赫赫 “1935年9月9日,我们抵达了陕北保安县,与陕甘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老百姓们唱歌欢迎我们:‘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25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动百姓好喜欢。’”谈到自己昔日所在的红25军,宋维栻充满了自豪,轻唱起了这支迎红军的秦腔。红25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历时10个月,途经4省,行程近万里。“我们的部队有两条不同于其他方面军的特点,一是到达陕北最早,并立即与陕甘红军一起打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两个漂亮仗,为党中央和主力红军进驻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人员不减反增,出发时,我们的总兵力只有2900余人,到达陕北后兵力达到3400多人,还不包括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师等部队。”当记者问道为何经历多场恶战,红25军人数仍能不减反增时,宋维栻仰了仰身子,呵呵一笑说:“因为我们在长征的过程中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这在所有长征队伍中是独树一帜的。”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毛主席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实际就是表彰红25军,表彰以吴焕先、徐海东为代表的红25军广大指战员。宋维栻谈起军队的骄人战绩,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声音也充满激情,变得更加洪亮。当记者问他自己受过几次伤时,他把手一挥,说:“不说这个,打仗哪有不受伤的?死都不怕,受伤算什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宋老屡次重复这句话,他认为,红军长征过程中,那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这条命,算是捡回来的。 宋维栻15岁加入红25军;18岁,他跟随军首长开始了艰苦的长征;33岁,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作为四野军43军127师政委,与师长一起率领3000多名勇士,乘88艘木船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船战胜军舰的海战神话;34岁,他平静地坐在缴获的美式吉普车上,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广州市;39岁,他被授予少将军衔;46岁,他任广东军区政委,此后历任海南军区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中共八大代表。 享晚年:戎马回眸 笔耕不辍 1987年,宋维栻回到广州,并选择了永远留下,在这座城市里安享晚年。他还记得自己与部队进驻广州时,这个“南方最大的一个城市”给他的印象:“到处千疮百孔,唯一的海珠桥已经被炸毁,机场也被炸了。唯一的高楼是爱群大厦,唯一的百货大楼是先施公司。人们穿着破旧的‘薯莨’和‘香云纱’衣服,脚上蹬着木屐,一点‘南方大城市’的样子都没有。” 离休近20年,宋维栻并没有闲着,他组织和支持老同志,一起忆史著书,先后编纂出版《战争史上的奇迹》、《苏北抗日烽火》、《军旅足痕》以及《铁道兵不了情》等文史集,共百万余字。去年,他编著的23万字文集《征战回眸》出版发售。多年来不辞秉笔忆关河,用他的话说,是为了“慰先哲,告来者”。“我们是战争的幸存者,有责任有义务在有生之年,把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整理出来。”宋老深情地说。 记者告辞时,他有力地握住记者的手,特意叫上夫人,一起把记者送至门外。宋维栻曾作诗曰:“春蚕吐丝情犹炽,秋水风生心不波。无悔人生应自况,不教岁晚叹苍幡。”(本报记者 刘晓星、刘旦)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