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日送礼焦虑症:这病不好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5:26 新民晚报

  礼物是人类的情感的外化,“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互。不过,古人又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看来,礼物自古就兼具了传情达意和利益交换的双重功能。抛开赤裸裸的行贿纳贿不算,送礼在很多时候都捆绑着情谊和利益,二者相互缠绕、紧密纠结,谁又能清楚地区分送礼是为了“联络感情”还是“勾兑关系”呢?

  伴随着社会分工越发精细,人际关系的网络也越发复杂,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承载着情与利的送礼就显得更为必要。我送了,你收了,我们就进入到一个“施与报”的循环关系中,“报”不一定非得回赠礼物,我有所求,你能够满足;我有麻烦,你替我摆平;我做事情,你不要干预,这些都是回报的表现。

  而节日正是经营社会关系的最好机会,无须再为送礼找借口,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不过,掺杂着种种欲求,送礼往往也让人患得患失:送谁不送谁、送多少,礼重了怕不敢收,礼轻了又怕表达不到位……于是,在这个本该放松身心的假期,“送礼焦虑症”集中爆发、突然来袭。

  “礼多人不怪”“宁愿花钱不愿丢面子”“不要到用得着人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诸如此类,正是形成新的“假日病”的心理基础。道理很简单,说一句“今年过节不送礼”自然是轻松自由,但既然都是“网中人”,谁敢说自己轻易就挣脱了那张大网的束缚。为了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或许还为了更好一点的位置,人们甘心情愿承受着“送礼焦虑”,其间的尴尬和无奈心知肚明却难以言说。

  是送礼的人病了,还是社会病了?人们行色匆匆、营营役役,追求财富的聚敛、社会等级的提升,然而智者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人生的本质。心为形役,惆怅而悲——是身心俱疲、忘我地搏杀还是回归心灵的本真,其间取舍值得我们掂量。成都商报(岷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