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诗坛芙蓉”赵丽华回应恶搞:我的诗被恶搞正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20:00 深圳晚报

      据信息时报报道面对自己的诗歌在网站论坛“遭遇”网友恶搞调笑,掀起仿写狂潮之后,被网友们戏称“诗坛芙蓉姐姐”、国家级女诗人赵丽华15日开出自己的博客,于19日抛出《我要说的话》文章,首次从恶搞、我的诗歌、个人的好诗标准等四方面加以回应:“如果把这件事件中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

      平俗事物里蕴涵着诗性

      在《我要说的话》中,赵丽华说网上被恶搞的诗歌是2002年刚刚触网时期的即兴之作,当时是想卸掉诗歌众多承载、担负、所指、教益,让她变成完全凭直感的、有弹性的、随意的、轻盈的东西,想变个方式玩玩,或者说是“尝试”。所以,当时只在网上随意贴了下就收起来,知道它们不成熟就没有发表,但是没有想到某网站专门挑出这几首出来做文章,有些诗还刻意丢掉几行,显得更不完整,因此遭网友批评在情理之中,被恶搞很正常。

      赵丽华表示,她认为那些人性的、客观的、本真的、有奇妙的好味道的、有汉语言的原初之美、有伸展自如的表现能力、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和翅膀的诗歌就是好诗。

      好诗非“白话加几个回车”

      网友争论的焦点是赵丽华的“废话诗”到底是不是诗,是不是评论者所吹的那样好?

      网友“飞来的”表示,是不是诗不能自己说了算,虽然白话可以入诗,但条件就是要有绝大多数人能产生共鸣的艺术感染力在其中。按赵丽华的好诗标准,那乡间一个老农说的话加几个回车,也就是诗了。”

      口语化让诗更贴近生活

      网友“霍飞”表示,赵丽华的诗的创作手法其实有根可循,最高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时兴的“口语写作”,并且在中国诗歌史中曾经产生过类似的尝试用“口语”进行诗歌创作的理论和观点。例如:清末倡导“诗界革命”的黄遵宪就提出“我手写我口”,把大量方言俗语入诗,并汲取客家民歌中的精华;五四时期,胡适的“新诗革命”也是以使用白话写诗作为突破口。但是,诗歌口语化不能等同于赤裸裸的日常用语,大量“伪诗歌”出现,口语写作导致泛诗歌论,从而把诗与非诗的界限变得模糊。

      《摘桃子》

      诗人们相约去北京西郊摘桃子

      问我去不去

      我说要是研讨我就不去了

      但摘桃子好玩远胜过赏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