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派历史书民族苦痛一笔带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3:5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盖茨取代毛泽东;大幅削减古代史内容,用所谓当代文明史取代中国史;营造所谓“和谐史”,革命、战争、苦难内容被大幅删减,南京大屠杀内容只在初中部分简单提及;高中部分完全抛弃传统中国、世界编年记史的方式,改用一部笼统的“人类文明史”代替……

  今年9月正式启用的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参与编辑此版
历史教科书的人认为,这个争论不但迟缓而且没有任何意义;上海市教委则以课改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一切未有定论为由,对此事采取不予回应的做法。

  新华网等几大网站开辟了专题,从教材的内容呈现、编写的指导思想、实际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通常教科书的比较等多个角度对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进行争论。某网站所作的调查显示,不支持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做法的比例占到8成多。

  争议一:内容删减体现创新精神

  反对者:高中生不知中国近代屈辱史赞同者:强调殖民史不宜造就人才

  新版教科书中,初中的中国史和世界史从3年压缩到2年,高中仅有的一年历史课只集中于文化、思想、文明。高中部分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本历史书,王朝更替、国家兴亡,革命与战争,殖民与反殖民等传统的历史编纂内容全都没有,通常的编年历史时代也不见,代之以“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等泛泛而谈的内容。

  【反对者】上完这套教材,你基本上不知道各西方国家的盛衰,也不会知道中国近代的屈辱,也看不到十月革命,法国革命,也不会知道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的具体事迹。

  【赞同者】香港大学教育学副教授白杰瑞认为:“这强调了创新思想和使学生适应全球化。过多强调殖民时代民族苦难的历史,是否能造就今天上海所需要的高级人才?”

  争议二:

  全球史观完胜民族史观

  反对者:培养爱国主义最重要

  赞同者:这才是历史的完整形态

  高中教科书不分中国史和世界史,只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出发阐述历史。侧重介绍宏观的历史框架,比如法系、民族国家、瘟疫、种族与人口等。

  【反对者】这种所谓宏观的全球史观,和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世界各国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政治制度和国体如何,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该如何编写,该承载怎样的教育功能,看法都惊人一致,几乎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赞同者】历史本是互相关联着的。全球史观更倾向于一种人类学的宏观角度,抹去人为设定的国别与编年,将历史以最原始最统一最完整的形态展现出来。历史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记住多少事件发生的时间,而是培养学生思考历史的方法和能力。

  争议三:

  文明史取代编年史

  反对者:这是在消灭历史

  赞同者:走出只关注领袖的历史

  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介绍,初、高中课程内容都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文明史为线索、框架而编制的。初中阶段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高中则以“人”、“生产力”、“交往”等影响文明进程的要素为内核架构主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与成果的各个重要层面,以点带面,凸现文明特征。

  【反对者】网友“陶短房”认为,这是在消灭历史。一套没有历史年代、事件、人物和事迹的“历史教科书”,到底想给青少年传播怎样的历史观?

  【赞同者】对一个初高中生来说,不知道汉武帝与不知道路德维希二世没什么区别,都不重要。只要通过6年的历史学习,他能了解到自己所归属的中国文明的魅力,能做个地道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不至于被淹没同化在复杂的种族人群中,就是教育的成功。

  争议四:

  时代元素代替经典历史内容

  反对者:是历史书还是百科书?

  赞同者:教科书应与时俱进

  新版教科书增加了文化和科技等新课题,经济成长、发明创造、对外贸易、政局安定、全球化和社会和谐出现在教材里;摩根、盖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美国太空船、日本子弹列车等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事物也都出现在新版教材的显著位置。本版历史教科书的主编之一、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周春生说,编写新版高中教材的目的在于将历史从只注重领袖和战争的传统中解救出来,并使人民和社会成为中心主题。

  【反对者】一名高中教师说:“你想要学生记住古代服饰的设计,还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一些解说旧风俗和服饰的篇幅取代,历史课已失去了它应有的重点。这到底是历史书还是百科全书?历史上的人、事都没有了,这还叫历史书?

  【赞同者】在不同的社会年代,人类对事物认知也应允许有其侧重点。今天的孩子需要去根据他们生存的世界来了解他们需要的知识。全球化经济、地球村共存、和谐社会、和谐人生应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因此经济改革需要教育的改革来适应。以新世纪的名义,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需要,教科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据青年周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