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施明德不排斥任何协商版本强调"扁下台"是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08:03 人民网

  

施明德不排斥任何协商版本强调"扁下台"是底线
岛内倒扁静坐进入新的阶段,近来各种政治协商的建议纷纷出笼,倒扁总指挥施明德(右四)表示,卸任及在任的政治领袖都应该参与,但他不会列名其中。(台湾《联合报》图片)

  

人民网9月22日电综合台湾媒体消息,随着倒扁情势的步步进逼,岛内各种政治协商“退场机制”的传闻甚嚣尘上,虽然肯定“朝野”政党领袖出面协商,但倒扁总部总指挥施
明德昨日再三强调,“阿扁下台,没有任何条件。”因为人民对陈水扁已失去信任感。施明德还表示,扁下台,吕接任,问题比较好处理,因为吕秀莲人缘不好,她继任也是“虚位元首”。

  调停僵局人选属意李连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倒扁”、“挺扁”僵持不下,针对台湾政坛近日传出诸多解套方案,包括扁不下台任“虚位元首”、“立院”多数“组阁”、“内阁制”等。倒扁总部总指挥施明德表示正面看待这些对话,“有挑战就会有响应”;但他强调,改“内阁制”绝不能做为陈水扁不下台的交换条件,“没有人会接受这种缓兵之计。”

  施明德认为,“朝野”政党领袖应该进行政治协商,协商成员应多元化。为避免政党领袖过于现实的权谋考量,也应邀请退休的政坛领袖如李登辉、连战等“有经验有智能不再追逐现实权力”的人参加。至于台“中研院长”李远哲,施明德坦言“不期待”。

  据台湾媒体指出,李施之间的对话管道畅通,居间传话的不止一人。李对凯道广场上的群众运动保持关注,并多所建议。李登辉近日并呼应施明德的主张,认为台湾应改采“内阁制”。

  施明德再三强调:“阿扁下台,没有任何条件。”就算他现在要回归“双首长制”,让“立院”多数党“组阁”,“问题是,谁会相信他(陈水扁)?”

  政坛盛传李登辉属意“立法院长”王金平出任“行政院长”,施明德不愿对此评论。不过,他也认为,由过半数支持的人当“行政院长”是回归台湾“宪政”本位的作法。但阿扁若不下台,仍然有诚信问题;用“立院”多数联盟的作法拿来救急,“倒扁的群众会怎么想?我不知道。”

  与李接触倒扁总部震撼

  岛内政坛传出倒扁总指挥施明德与李登辉有所接触、部署扁后政局的讯息,倒扁阵营也受到不小的震撼。据指出,在周三晚的决策会议中,施明德数度涨红着脸向律师魏千峰等人表态,他绝不会做背叛群众的事。

  据透露,周三晚上,个性耿直的魏千峰在决策会议上,拿着报纸,单刀直入就问施明德是不是有这么回事?陈耀昌医师也当场附和魏千峰的意见,要求施明德说清楚。气氛当场十分尴尬。

  幕僚斥李想割稻子尾

  一些泛蓝背景的倒扁总部决策人士则在会中直指李登辉想来“割稻子尾”,“罢免”案投弃权,现在竟想来当大老。简锡阶则提醒施明德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让群众感觉被出卖。

  据指出,当晚可能是施明德在领导群众运动以来面临最严厉的挑战。他涨红着脸,不断对同志说明他绝对不会这样干,也会适当地对外澄清。

  施明德昨天与记者分批会谈,他虽未强力否认与李阵营的互动,而事实上“台联党”和宋楚瑜等各方面的放话,也让他很难说的清楚。但施明德仍一再强调他不能混淆角色,不便对政党协商下指导棋。

  另据;了解,施明德在“九.一五荧光围城”之后独排众议,暂停“遍地开花”的“倒扁行动”,避免冲突对立气氛扩大。为了静待“九.一五效应”扩大,再加上南台湾的群众冲突不断,本周的运动策略明显走软。

  不过,一旦群众运动与政局变化连动起来,变量陡增,所谓的“退场机制”也更难预料了。

  明年推“内阁制”“立委”席次不减

  倒扁总指挥施明德昨天指出,陈水扁若能主动下台,并在下台前呼吁朝野共推“内阁制”,这样以个人政治生命换“国家体制”的优雅背影,或许人民愿意较宽容看待阿扁的错误,否则陈水扁连要像尼克松一样下台都很难。

  施明德强调,要“阿扁下台”,是台湾百万倒扁人民共同的信念与主张,因此陈水扁不能自己推动“宪改”。

  他说,阿扁若愿选择优雅地下台,他期待“朝野”能在明年初推动“内阁制”。

  施明德并不讳言,由于第七届“立委”的113席席次不足以因应“内阁制”所需,推动“内阁制”,也必定要恢复已遭减半的“立院”席次。他强调,“立院”席次减半是错误决定,席次减半将使人民厌恶的“立委”权力反而大增,明年“立院”改选后,台湾将面临严重局面。

  施明德指出,他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既不是参与者,也没有资格坐下去参与协商。他没有决定的权力,也无权力下指导棋、更无裁决或仲裁的权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