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生活》专题 > 正文

幸有义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13:39 CCTV《生活》

  8月12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由于大面积普降暴雨,引起了山洪爆发,伊通河水位迅速上涨,不仅冲毁多处护河堤坝,而且还引起了河水倒灌县城,使伊通县城部分地区受到了洪水的严重袭击。

  洪灾期间,该县有两位居民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们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救援,共救出近30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他们二人被当地百姓誉为“抗洪英雄”。

  首先我们把镜头对准其中的一位英雄——王长青。

  洪水夜袭

  2006年8月12日16时,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普降暴雨。像其他居民一样,该县居民王长青对这场仲夏之雨并没有太在意,吃完晚饭后,他看了会

  电视就睡觉了。

  雨还在下,熟睡中的人们谁也不会料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正向他们袭来。连续的暴雨使流经该县的伊通河水位迅速上涨,到23时,伊通河的水流量峰值达到967立方米/秒,而该县的护河堤坝的设计流量最高峰值为722立方米/秒。很快,护河堤坝有13处绝堤,河水迅速倒灌。

  王长青被外面的呼喊声惊醒了,他马上叫醒了妻子。

  妻子:他说你看那老曹家,一点动静都没有,能不能出来了,是不是淹了。

  为什么王长青醒来后首先想到是曹家的安危呢?原来,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曹廷栋家,两家距离虽然很近,但地势却不同。王长青所有的邻居里,曹廷栋家地势最低,比自己家足足低出两米多,最主要的是,曹廷栋家的房子是单独院落,离最近的邻居家也足足有30米远,这样一来,洪水来临,曹廷栋家必然先受其害。

  此时,曹廷栋也被呼喊声惊醒,当他急忙跑到院子里时,发现自己和家人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曹廷栋:涨得非常快,非常快,我就到我就从这儿出去了,出去到大门那儿。那时候这水上一尺左右。(开铁门)到外面一看,这边水也就是一米来深,外面的非常深,也就有两米多深,人已经撤不出去了。

  当天晚上,曹廷栋家共有7个人,除了曹廷栋和妻子孩子之外,四位从长春来的亲戚也在他家留宿。

  义邻援手救人

  滔滔洪水让曹廷栋家七个人慌了神。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王长青的声音。

  王长青:我就喊我说老曹家你能出来吗?他说出不来了。我说你等着,那个我有船。

  王长青所说的船实际上就是他刚刚买回来准备用来捕鱼的橡皮筏,他急忙展开崭新的橡皮筏开始充气。此时,洪水已经涌进了王长青的家,王长青十分清楚,自己的家进了水就意味着曹廷栋家的房子已经被淹了一半。离他家不到50米的七条人命让他不能不竭尽全力。一般人10分钟才能充好气的橡皮筏王长青不到5分钟就给充足了气。

  王长青:这时候他们家水已经到窗台了

  曹廷栋:15分钟就上一米,就这么快,第一次救出来的是我爱人,五岁孩子,和我嫂子。

  由于橡皮筏承重有限,王长青每次只能救两个人,为了减轻重量,这次他只好推着橡皮筏艰难前行。

  王长青:那水涨得特别快,我就推着他们走,反正是费了老大劲,

  曹廷栋的妻子:他边推,他边说,我怎么动弹,咱们掉水里,你们也别动弹,掌握好平衡,要么船翻了,孩子掉水里,一直推到他们家院里头,给他累够呛。

  王长青的妻子:他第一次回来时候吧,就是可身是鸡皮疙瘩,除了胳膊这地方,都是变紫的,冻的,然后他就是把他们送上来了,然后马上又回去了。

  水还在涨,王长青十分清楚,营救的速度一定要快于洪水上涨的速度才行,否则,不但曹廷栋和家人会有危险,而且自己一家也会遭难。

  曹廷栋:第二趟是划回来的,他非常着急,划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曹廷栋:这院里已经一人那么深了,就不行了。

  转危为安

  第二次,王长青又救走了曹廷栋的两个女亲戚。水越涨越快,此时,只剩下曹廷栋和他的哥哥还没有被救出,

  曹廷栋:当时我们俩一看不行了,拿梯上房吧没有啥指望,

  眼看着划皮筏的王长青大口地喘着粗气,兄弟俩不由得担心起来。

  曹廷栋:我们俩寻思这就没指望了,不说别的没指望,他不会划船,水涨这么快速度,他不一定划回来,不一定啥时候能划回来。

  曹廷栋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王长青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但他很快又来营救他们了。

  曹廷栋:等划到他家,他累得就不行了。他那就,一下坐那水里了。

  此时,洪水仍在迅速上涨,王长青的家也已经变得不安全,于是所有人从窗口爬到附近的墙上,并顺着墙走到了安全地带。通过这次营救,曹廷栋一家人转危为安,洪水退去,曹廷栋用尺子量一下水印线,距离地面高度为1.74米。由于王长青家地势较高,当时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转移重要财物,可是这次营救却让王长青一家损失不小。

  王长青妻子:我家损失两万多吧。因为我家电脑是一万多,电视还有

冰箱这得有个4、5千元,然后还有床啊家具啊,这些都不能用了,就是我家所有的东西都没拿出来,这加起来就有两万多。

  在灾难面前,王长青没有想到转移自己的财产,减少自家的损失,而是首先想到了邻居更需要别人的救助,他凭着一只橡皮筏使七人转危为安。

  洪水隔离小村庄

  与此同时,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五四村的18位村民也是被一只橡皮筏救了性命,但是这18位村民想说声谢谢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橡皮筏的主人一直都找不到。

  洪水退去后的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五四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受灾群众被安置在临时住所,8月18日,一些村民在村头围住了村支书陈凤山,要求他给找一个人。

  村民1:那个人,反正我也不认识那个人,个子也就,也就像你那个个,长的挺标准的。

  村民2:找着人家,当面谢谢他,要不就没有我家孙女(哭),当时吓坏了,也没来得及说谢谢人家。

  这些村民想找的人到底是谁呢?他们为什么想要找到这个人呢?

  还是在8月12日的晚上,由于地势较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五四村顷刻之间被洪水袭击。

  五四村支书陈凤山:咱们村是123口人,出来13个,剩余都围在村子里了。

  面对凶猛的水势,当地村民十分清楚,在防汛救援人员到来之前,他们只能先实施自救。由于没有救援工具,所以村民们纷纷爬上了房顶,此时陈支书开始担心起来。

  五四村支书陈凤山:村里有两个婴儿刚满月,还有一个孕妇,孕妇在水里泡时间长了,兴许就是流产。再有两个老人,半身不遂的。

  离村子不到300米的公路是安全高地,在洪水的隔离下,平时近在咫尺的公路如今却变得可望不可及。

  一只救命的橡皮艇

  就在这时,空荡荡的公路上突然有一辆车驶了过来并停在村子最近处。村民们看到,一个人跳下车后,迅速展开一只橡皮筏,他边划边喊:“先救孩子、妇女和老人。”

  此时,水流越来越快,这对儿子不在身边的老夫妻刚转移到邻居家,他们的房子就轰然倒塌;从睡梦中惊醒的孩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大哭。

  村民1:那时候牢牢地抱着,吓得就不行了。

  这时,那个划橡皮筏的人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可是,人们突然看到,那个人却掉转船头,往相反的公路方向划去。

  看着唯一的希望上了岸并钻进了汽车,当时村民都以为,一定是上涨的洪水吓退了那个人,看来,要想摆脱困境真的要自己想办法了。

  村支书:采取解决自救的办法,在家拉木材,绑筏子。

  正当村民在绑筏子的时候,刚才那个划皮筏的人突然又划了回来,并把一根长长的绳子栓在了村里的树上,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刚才他并没有被洪水吓退,而是回去取绳子了。这个人对村民们说,水流太急,划船有危险,用绳子拉更保险。

  五四村支书陈凤山:这边搁他汽车,拴他的车轱辘上,完了拉绳子,搁在橡皮艇,拉一点,走一点,走了这么六趟,救上了18个人。

  就这样,孩子,妇女,老人——这些村里最需要帮助的人在第一时间依次获救。

  此时,防汛救援人员驾驶着冲锋舟赶到现场,将其余村民解救出来,虽然洪水肆虐,但全村123人无一伤亡。

  当惊魂未定的村民正要对那个在第一时间出现并营救他们的人道谢时,却发现这个人早已驾车离去。

  辗转寻找英雄

  村民3:非常想找到那个人,想当面对他说声谢谢,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们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通过村民的反映,陈支书获取了两条线索。

  五四村支书陈:线索就是一个车,车牌是吉A的SUV车,剩下知道姓兰,叫兰什么生还不知道,原来说叫兰洪生,还是兰巨生,不知道,我就知道这两个线索,旁的线索不知道。

  这两条虚无缥缈的线索着实让陈支书犯了难,车牌为吉A的车辆注册地是长春,而长春市有近30万辆汽车,根本无从寻找。

  五四村支书陈:长春市那么大,就找个吉A车,也不太好找,找姓兰的,在咱伊通县好找,到长春怎么找?

  无奈之下,陈书记只好跑到县委求助,希望获得更多的线索。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马书芝:我当时跟分管的新闻局长,分管新闻的局长,还有广播局的局长,我说怎么能办了,有这么个事,咱能不能打字幕。

  广告播出后,陈支书马上收到了一条十分有价值的线索。一位正想买车的居民在五四村附近的乡道上,偶然用手机拍到了一辆车牌为吉AT4940的车,这辆车与村民的描述十分接近。

  陈支书马上打电话调查,经查证,车牌为吉AT4940的车主名叫兰永生,在长春暂住,原籍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人。陈支书马上前往县户籍办公室。

  经查证,兰永生正是那位用橡皮筏进行救援的人。兰永生就住在离陈支书的村子不到一公里的镇上,陈支书怎么也没想到,这位英雄居然是自己的近邻。

  原是义邻

  在县委办公楼前,陈支书与兰永生终于相见。

  据兰永生讲述,那天晚上他驾车回家,看到了五四村陷入了危难之中,兰永生想到自己家住的是楼房,并没有多大危险,于是决定下车全力救援遇险群众。

  同我们前面说到的王长青一样,兰永生也是凭着自己对家附近地形的熟悉,并且利用自己手中的救援工具,在洪水来临的第一时间帮助他人成功脱险的。由此看来,当灾难降临时,身处灾难中的我们,在专业救援人员还未到来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想办法互相救助,不但要想到谁能帮助我,更要想到我能帮助谁,这样才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关专题:央视《生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