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当定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6:30 《环球》杂志

  从几十万元一件的晚礼服,到几块钱一条的自编彩铃,“量身定制”的意义正在逐步蜕变;而同时被改变的,还有我们的生活……

  当定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环球》杂志记者/夏海淑

  对于部分追求时尚的中国人来说,“量身定制”恐怕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

  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以“高级定制”为主要业务的时装工作室就已陆续出现;今年夏天,时装巨头阿玛尼更把自己的高级定制时装秀开到了上海——这意味着中国富豪们或许很快就能在国内定制到真正的高级时装。

  当然,可以定制的不仅仅是服装。如今翻开任何一本都市消费类杂志,你都能看到各种各样以“定制”为卖点的广告。无论是家具电器,还是旅游聚餐,只要你愿意,都完全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

  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定制,已不再是选择奢侈,而是选择一种强调个性的生活方式。

  定制的历史:极致奢华

  尽管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之前,定制曾是一种最普遍的消费方式,但真正令现代都市人心驰神往的“定制”一词,无疑来源于法国的高级定制时装,它有一个专门的词汇——Haute Couture。

  作为世界时尚之都,世界上第一家符合“Haute Couture”概念的时装店于1858年出现在巴黎街头;1868年,法国高级时装联合会成立;1945年,法国政府从工作室规模、设计和推出新款时装的能力等方面为高级时装订下严格标准,高级时装成为了只有夏奈尔、迪奥等十几家顶级品牌才有资格生产的“梦幻时装”。

  按要求,定制一套高级时装,不但有世界著名设计师提供独家设计,由最专业的员工全手工缝制,而且至少需要量体三次,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节调整……这样的服装自然价格惊人,如一套迪奥的高级定制礼服价格通常为5~20万美元。

  由于如此昂贵的价格和苛刻的标准,在时装王国里,高级定制时装一直高居金字塔的塔尖。根据巴黎时装工会的调查,现在高级时装的常年消费者全球总共为约200人。

  说它是王室贵族和超级富豪的专利,毫不为过。

  与高级时装一样被视为奢侈品的,还有定制的名牌皮具、首饰、手表、汽车等等,其奢华与高端,丝毫不亚于高级时装。

  以皮具名牌爱马仕为例,定制一款女用手袋通常需要等待1~2年,想拥有一个价格为数万美元的凯莉包则有可能需要等待5年以上。

  尽管时装大师华伦天奴曾感叹:“设计高级定制女装只是源于一份寂寥的浪漫之心!”但不难看出,这个浪漫的“定制王国”,实际上是由顶级名牌和顶级富豪共同制造的一种奢侈标准,其目的与其说是唯美和浪漫,不如说是夸耀:它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最热门的定制品牌会拒绝为“不明来历的人”服务,因为保持矜持和神秘,保持对世界上极少数人的吸引力,正是这些品牌的生命所系。

  谁让定制不再贵族

  上世纪50年代,由于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奢侈的追捧,高级定制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当时巴黎高级时装年销售额近5亿美元,客户一度达到1.5万名。

  但好景不长,60年代之后高级定制的市场便开始了一路下滑,从1993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品牌退出高级时装发布会,数家品牌店被迫关闭——这一年,高级时装销售额不到5000万美元,仅为鼎盛期的1/10,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其真实缩水度更加惊人。

  2002年,著名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宣布退出时装界,因为“高级时装已死”。2005年的数据则表明,高级时装的销售额已不足2000万美元。

  以高级时装为代表的高级定制业,无可挽回地日薄西山。

  不过,高级定制市场的萎缩并不等于“定制”这一消费概念的没落。恰恰相反,对大工业化生产模式和流水线产品的厌倦,让越来越多人开始青睐“定制”概念的产品——只是,它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时尚领域,更不是极度奢华的代名词。

  在西方,最典型的定制一族是近年来兴起的NONO族:NO LOGO(拒绝标牌)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化的衣食住行,让他们的定制生活无须奢华便独有情调。

  而即使是在名牌为主的时尚王国里,平民化的定制风潮同样流行。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名牌意识到,为消费者提供更平民化的定制服务,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

  在时装领域,H&M、Mango等品牌近年来就先后推出了低成本的系列定制时装,有的时装更明确打出了“为更多女性提供全新服务”的口号——是的,很多女性都希望拥有独一无二的时装,但不想飞到巴黎量三次身材。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厂家以更低成本提供个性化产品成为可能。

  以世界名牌Prada的手袋为例,最新一季Lux系列的手袋就提供了不同颜色、尺寸、质地的定制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等上三个月以及多交10%的定制费用。

  中国人的定制生活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时尚领域,如今中国人的定制生活与世界潮流相比,似乎多少有点错位。

  正是在高级时装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的上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了对“高级定制”概念的追捧——北京、上海的高级定制时装工作室10年来大量涌现,据某设计师介绍,她的工作室业务量两年来已由每年数十套发展到上百套,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此外,2005年以来,马艳丽、马克张等国内知名设计师也正式推出自己的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会,吸引了无数眼球。

  

名模出身的马艳丽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级定制虽然在欧洲已经衰落,在中国却是很好的发展时机。国际大牌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与爆发力,所以在快速的占领这块市场。高级定制在中国将来的前景可以说相当广阔。”

  果然,到了今年夏天,阿玛尼先生高调访问上海,夏奈尔品牌挥师直下香港,在大力展示其品牌形象的同时,对中国高级定制时装市场的冀望亦不言而喻。

  正在崛起的中国新富豪以及他们对奢侈生活的向往,让这些老牌奢侈品看到了新的市场曙光。有设计师公开表示:“中国的高级时装市场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市场。”

  当然,和世界其他市场一样,定制已不再可能被这些富豪垄断。在中国,强调个性的年轻一代和追求品质的中产阶级,同样是定制式消费的主力军。而国内商品市场的细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也足以让他们的定制生活来得相当轻松。

  例如一对新人要举行婚礼,他们就完全可以在时装店定制婚纱和西服,在珠宝店定制婚戒、在旅行网站或旅行社定制自己的蜜月旅游路线、在家具厂定制自己设计的家居用品……而且与批量化产品相比,这些“定制品”的价格通常只高出一至两成。

  新华社记者在重庆市场上的调研显示:2006年钻戒定制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自己绘制家具草图交由家具商生产的消费者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而且其年龄层也明显扩大。

  从富豪到普通消费者,从年轻一族到社会中坚,在个性化消费的潮流带动下,定制生活正在成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或者不要,仅仅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这才是时尚的真谛。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