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军营部设在我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6:5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田杰谢辉本报记者陈建兵文/图 9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驱车来到距雅江县城约6公里的河口镇三道桥村。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78岁的马天健老人深情地向我们述说起儿时与红军相遇、相交的点点滴滴。

  营部设在我家

  见到红军那年,马天健刚满9岁。1936年3月初,“红军要攻打雅江”的消息一传开,“红军的脸一半黑一半白”等谣言迅速在村民中散开。红军进入雅江前夜,村民们几乎全躲进深山丛林及岩洞中。马天健的父亲带着年仅3岁的弟弟早早躲进河对岸的深山老林,马天健与身体虚弱的母亲胆战心惊地留在家中。

  “16日上午,三个红军士兵在我家房前屋后侦察一番后,一支部队浩浩荡荡从我家门前经过。面对人去楼空的村子,征得母亲同意后,两三百名红军就在空房间和房屋周围空地上驻扎下来,红四方面军十二师某营的营部就设在我家。”马天健老人回忆道。

  红军驻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此后,他家种菜喂猪,甚至一日三餐也全被红军包干。这对长期为土司干苦活的马天健的母亲来说不可思议:“世上哪有这样好的‘菩萨’兵!”他母亲每天主动帮红军搓毛线,缝补衣服,马天健也与红军打成了一片。

  唐营长送我一个笔筒

  “那时我虽没上学,但唐营长在我家墙壁上写的50多条

  宣传标语,我全都背得。唐营长的毛笔字写得好,每写好一幅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读,‘红军要男女平等’、‘建立中国苏维埃政权’……我尽管不识字,但时间一长,标语内容都记住了。”如今,马天健依然倒背如流。红军临走时,唐营长将一个浅灰色笔筒送给他。

  上世纪80年代末,马天健将这件钟爱的文物献给国家。“浅灰色笔筒”已成为雅江县档案馆唯一的红军留下的实物。

  与红军在战壕里捉迷藏

  红军在三道桥村驻扎时间不足两个月,最令马天健难忘的是成天在房后格洼山上与红军战士嬉戏玩耍的情形。

  在他家屋后约300多米高的山上,有一块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平地。陡峭的山上,青杠林密布。老人兴奋地站在“战壕”旁,用手指着先前红军放哨的大青杠树的位置,用拐杖比划着红军帐篷宿营的地点。尽管“战壕”内杂草丛生,但童年的记忆分外清晰:每天都有战士准时送饭上山,宿营地帐篷里住着20多名战士,休息间隙还同他一道弹弹壳、捉迷藏、摘野果。

  红军离开的那天下午,3名红军战士护送他母子和隔壁的阿波前往俄望沟老林避难,并一再嘱咐:“国民党部队已经赶来,战斗就要打响,千万不要下山。”

  “待我们返回家时,红军已经离开了。”70年来,红军的形象深深地烙在马天健老人的心中,与红军相处的日子成了他一生最骄傲的记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