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古冰川遗迹白水洋依旧是“宇宙之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8:49 海峡都市报 | |||||||||
N本报记者 关永辉 本报讯 “福建白水洋的成因肯定不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昨日,我国冰川学泰斗级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等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福建纬度低,白水洋海拔只有数百米,这么一个低纬度的地方,古代不可能有冰川出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的自然力作用,完全有可能出现相类似冰川遗迹的地貌特征。
此前,福州大学原地质教研室施满堂等5位教师,经过多次实地勘察,认为白水洋水上广场“原是100多万年古冰川运动形成的槽形谷”,并表示,此项发现正式填补了福建省无冰川遗迹的空白(本报昨日A15版报道)。 【福大专家】 坚信自己的理论 “冰期来临时,当累积的冰石重量和谷底坡度的关系达到临界点时,冰舌就顺着坡,向下游方向缓慢移动,并发生各种冰蚀作用,山顶冰、石断续崩落,冰溜槽的槽壁一次次遭受铲刮而断续后退,加上冰流的作用有清除谷底和两侧障碍的自然趋势,于是白水洋开阔、平坦的槽谷就逐渐形成了。”昨日,施满堂老师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们多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并发现了许多物证。而持不同观点的人并没有到现场作考察。 据了解,两年前多名国内地质专家曾对白水洋形成之谜进行考察,这些专家提出白水洋“水上广场”是火山熔岩形成的。与施满堂等老师共同考察白水洋的屏南县科技局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认同这些地质专家的观点,但火山熔岩不可能造就这么平坦的地势,之后应该还有冰川作用才可能形成如今的白水洋地貌。 【院士观点】 福建古代 不可能出现冰川 “如果一个地方存在冰川遗迹,那么这个地方古时候长期被厚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冰雪覆盖。”施雅风院士认为,福建在第四纪冰川期时若有冰川,就意味着福建那时候夏天的平均温度不超过零下10摄氏度左右。试想,如果真是如此,福建植物在这一段时间内大面积消失,那么福建的植物演变史都得改写,而生物学者却没有发现福建等南方地区在这段时间生物突然大面积消失的证据。 施雅风还提出,类似“冰斗”、“冰臼”这样凹陷的地质特征,它的成因很多,水流和泥沙长期冲刷可以形成这种特征,风蚀也有可能。也就是说,相类似的地质特征,它的成因却是不同的,只有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不过比福建纬度更低的台湾发现过第四纪冰川遗迹,那是在台湾海拔3000多米的玉山才出现的,而低海拔的地方未发现这种地貌。”施雅风肯定地说。 “李四光也有出错的时候” 在福大上述专家的论述中,另一个说明白水洋存在冰川遗迹的理由是,专家在白水洋槽底发现大量奇形怪状的漂砾、条痕石和“李四光环”等等。而李四光环是第四纪冰川遗迹中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甚至要超过冰臼、冰川漂砾、冰石等标志物,它是以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硅质“冰川冰碛砾石”。 “援引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理论,来证明中国南方出现冰川遗迹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但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理论已受到很多冰川研究者的怀疑。”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理学会理事郑达贤昨日也向记者表示。福建这么低纬度的地方不可能出现冰川遗迹。 据了解,自从上世纪30年代初期,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把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的观点公之于世之后,在我国大专院校有关教科书中被广泛应用,庐山成为我国研究第四纪冰川的标准地点。作为第四纪冰川对比的依据,中国东南部存在第四纪冰川地质作用的观点,为许多人所接受。但上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是否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地质、地理科学史上,争论时间最长、分歧意见最大的悬案之一。 其中施雅风院士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所发表的《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庐山冰川真伪问题的争论。 “著名的科学家同样也有犯错的时候。”施雅风说,庐山纬度比福建高,也没有冰川形成的条件,福建更没有;福建专家所提出的白水洋中发现“冰川冰碛砾石”,极有可能是泥石流作用的结果。 【宇宙之谜】 依然是个谜 至于白水洋水上广场的形成原因,“我只能说肯定不是冰川作用的结果,但我没有到过现场,无法判定它的成因。”施雅风说。 而郑贤达认为,其成因疑与地表的抬升有关。白水洋原先的河谷经过剧烈地质运动后得以抬升,完全有可能变得平坦。 据了解,白水洋以其神秘的地质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被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面积达8万平方米。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先后有许多地质专家、旅行家等专业人士、知名人士到白水洋考察其形成的原因,但至今尚无统一的科学定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