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六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2:4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如果说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的南京是一朵盛开的花朵,那么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举办,则将她的芬芳吹向世界。应邀前来主持市长论坛的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启正评价说:“名城会确立了南京在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的领头羊和先锋作用,这是南京收获的最独特的名誉价值,这一价值留在各位国内外市长心里,将成为南京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本届名城会按照“专业策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在短短一周时间里,近百项活动轮番登台
,不仅让广大市民在激情与喜悦中,品味了从未有过的一场文化盛宴,而且奏响了一曲古都文化华章,把南京的历史文化魅力辐射到更为广阔的地方,对提升南京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中外市长面前,南京展开风景长卷

  9月22日,秋日夕阳下,名城会在明城墙边、秦淮河畔缤纷开幕,来自国内外53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市长和市长代表,身着色彩绚丽的云锦服饰,缓缓通过长干桥,去触摸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都灵魂。入城式,是名城会的“惊艳之作”——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说:“选在中华门城堡举行,更好地体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与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传承文明和创新思维的有机和谐。”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则评价,南京在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方面做得很好,是其他城市的一个表率,有资格来举办名城会。

  越南胡志明市市长代表陈光勇参加入城式后,兴奋地对身边的政治经济处官员发出感慨:“这个开幕式有创意,赶紧记下来,回去写份详细的报告,给我们以后举办盛大节庆活动提供参考。”

  名城会的举办,宛如打开一扇门,把南京遍地遗珍的历史文化资源亮了出来。就像市委书记罗志军在开幕式的欢迎词中所说,中华门是历史之门、文化之门、欢迎之门,从这里进入古城,相信每一位朋友都能触摸到悠久历史的脉络,都能亲身体验到现代南京人博爱博雅的精神风范和创业创新的不懈追求。以中华门为起点,南京古都文明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美景渐次展开。

  “南京真美”——银川市市长白雪山真诚地感叹。西班牙雷阿尔市市长弗朗西斯科·希罗特哈·林龚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地后说:“南京真是一座奇妙的城市,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很有人文气息,又极具现代化,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洛杉矶郡郡长米切尔·D·安东诺维奇表示:“两年前来过南京,留下了美好印象。这次来,发现南京更加美丽。”名城会成为南京通向世界的“精美名片”金陵的美景,让嘉宾心灵沉醉;名家大师的荟萃,则为嘉宾搭建了脑力激荡的平台。

  9月23日,国展中心,中外名城市长论坛开幕。如何把促进文化发展与构建和谐城市有机统一,市长们妙语如珠。名城市长论坛,是名城会的“点睛之笔”——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市长们的智慧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达成“促进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识,与会城市还共同发表《南京宣言》。

  同样在23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上,100多位中外专家、参会代表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南京宣言》上签字。此后7天时间里,南京国际和平论坛、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手工工艺研讨会、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陈列、龙腾虎跃——南京“十五”发展成就展、世界民族织锦精品、名城石文化展等一系列论坛、交流会、展览一一铺陈开来。

  这一系列活动的背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与交融。名城会期间,多元文化集中展示碰撞,为南京人了解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打开一扇窗口,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交流合作架起一座桥梁,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让世界真正认识南京,感受南京,提升南京的知名度和国际声誉,扩大南京的国际影响。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把他们各自城市诸如建设规划、发展韬略、文化特色等新鲜经验带给南京,使南京可以汲取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长,引进世界上最先进文化,结合自己实际,研究发展战略,大大加速南京国际化进程。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成为南京通向世界的精美名片,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提升城市美誉度,使文化与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市长蒋宏坤在市长对话会上言简意赅。事实上,南京通过举办名城会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从其初衷就强调了城市整体发展上的“争先进位”。按照这一定位,南京可以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胜出一筹,这一定位还带来许许多多看不见的“软收入”:南京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南京日报记者解悦(编辑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