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河村梦想成为东方“麦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2:59 东方今报

  

陈河村梦想成为东方“麦加”

  玄奘故里

  18年前,偃师缑氏镇陈河村村口的玄奘故居右侧立了块石碑——“玄奘故里”,碑文为佛学大师赵朴初所书;18年后的今天,玄奘故居的左侧又立了块石碑——“玄奘之路”
,苍劲有力的行楷出自红学大师冯其庸之手。

  18年过去了,默默无闻的陈河村随着国内外玄奘热而声名鹊起。有专家建议,应该把玄奘故里打造成东方“麦加”。

  今天来自全国的文化精英、40位新唐僧,将到这里朝圣,由此开始他们的新“取经”之路。

  【陈河村因玄奘而自豪】

  10月12日下午,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村口西,玄奘故里前广场上,十余位当地农民正从一辆蓝色卡车上搬卸着上百盆黄色的菊花。与广场上忙碌的农民不同,来自缑氏镇外村的三位农妇则悠闲地饮用从玄奘故里“慧泉亭”取出的慧泉井水。

  据当地村民讲,此井开凿于北齐年间,深4丈,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玄奘饮此井之水长大,智慧早开,聪慧过人,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水”。

  但走进“玄奘故里”览胜时发现,这里没有人们来之前想像的那种神秘莫测:建筑物很少,东西厢房、慈恩堂、慧泉、玄奘母亲居住的房屋等,院子后侧没有围墙。相传,1400多年前的一天,玄奘就是在最后端西侧,那幢三间蓝瓦青砖瓦屋中降生的。

  在院子待时间久了,新油漆的甲醛味让人有点头晕。为迎接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活动——玄奘之路首发式,偃师市缑氏镇对玄奘故里再次进行了修缮,粉刷墙壁,油漆了门窗。

  由于陈河村是玄奘出生和学习的地方,村里不少人都能讲出玄奘的许多故事。“我们就是听着玄奘的故事长大的。”陈河村32岁的村民陈志伟是玄奘大哥的第48代世孙,他目前在玄奘故里上班,负责售票和保卫工作。如今的陈河村,居住着玄奘大师的陈氏后裔72户人家,总人口288人,已经延续至第49代孙。

  在陈志伟看来,虽然玄奘故里是从洛阳到少林寺旅游中间的一站,但是参观者并不是太多。他说,上午来的客人多,下午一般没有什么人来。玄奘的第46代世孙、陈河村50岁的村民陈致庭说:“作为我们这一代,并不想从老祖先这方面发多大财。只求给我们带来福气就行了。”言语间,玄奘后代们的朴素和坦诚表露无遗,“你问我那红条幅写的玄奘精神是啥?咱也没上过学,咋说呢,我感觉主要是吃苦耐劳和普度众生的精神。”

  每月初一、十五,陈河村都要自发到玄奘故里烧香、跪拜。每年的正月初一,全体村民基本上都去祭拜。

  陈致庭对玄奘故里最大的感受是“骄傲和自豪”,“我们老祖宗名扬天下,能不自豪吗?与外村农民比,我们就是很自豪”。

  但这种自豪感没有阻挡住纷纷远行的村民。与他们的祖辈玄奘法师的远行不同,陈河村村民不是“取经”而是打工,他们要通过远行打工去改善自家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

  【修复故里村民无条件搬迁】

  “客观地说,玄奘故里修复以来的14年里,确实没有给村里的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偃师玄奘故里管理处主任董煜焜说。

  10月12日下午,董煜焜一个人在自家二楼的书房里查阅资料。董煜焜的家距离玄奘故里不足一公里,去年退休前,他任偃师市缑氏镇工业办和旅游办的负责人。据他介绍,1985年以前,缑氏镇陈河村一直默默无闻。当时玄奘故里叫陈家祠堂,居住着13户玄奘法师大哥的世孙,其他三四户是外姓村民。

  “1985年的一天,我去省政府办事时,在人家办公室里见到一份《光明日报》,就顺手翻了翻。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报道说,需要尽快修复的玄奘故里就在我们偃师缑氏镇陈河村。”董煜焜说,虽然自己家在陈河村,小时候大人也说唐僧的老家就在陈河,但是,由于年龄小他们并没有当成一回事。从郑州回到家后,董煜焜开始第一次认真思考:历史真的如此吗?

  随后,“非常激动”的董煜焜去洛阳市图书馆查找资料,并最终查到了有关权威资料。当他把这个消息转达给远在北京民政部上班的儿时同学时被告知,“就是在咱们陈河村啊,许多历史学家早都证实过了”。

  “这个人物太伟大了,我有责任去保护他的故居。”当董煜焜把自己修复玄奘故里的想法告诉当时的偃师市缑氏乡党委书记时得到了肯定:“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后,有空你就去跑吧,政府给你解决开支。”后来,身为乡镇一般干部的董煜焜竟然面见到了当时我省主管旅游的副省长并得到了赞许和支持。

  1991年,由我省旅游部门和洛阳市旅游部门共同出资80万元修复和重建了陈家祠堂,形成了玄奘故里现状。“当时乡亲们非常高兴,都认为应该修复,涉及搬迁的十多户村民都是无条件搬迁且毫无怨言。其中个别困难户,在搬迁后三四年内一直借住在其他村民家,直至政府帮助建设新居后才解决住房问题”。

  董煜焜说,在故居修复期间,陈河村一千多名村民不计得失,自发参加义务劳动。去年,当地政府在故居门前修建了一条玄奘大道。

  据史料记载,玄奘法师的遗骨存葬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内地其他多个地方。自2000年以来,偃师市的有识之士和陈家后人多次向日方提出严正要求,迎取法师顶骨舍利回归故乡,但至今未能如愿。

  【专家建议打造东方“麦加”】

  “我们建议将玄奘佛文化游的有关打算,层层上报甚至争取当面汇报,让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此事,支持此事。”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专家给偃师市提出建议说,应该把玄奘故里打造成玄奘文化旅游区、东方的“麦加”,成为世界级的佛教文化旅游中心。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佛文化游将成为旅游文化产业中不可轻视的一脉,具有可持续性。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沙特一年一度的伊斯兰麦加朝圣,为期近一个月的朝圣时间,游客每天在5万~10万人,而麦加一个城市总共才有40万人。为当地创造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可想而知。

  在我国,佛文化游近10年间也成为旅游市场上一个亮点和热点。继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后,普陀山的“南海观音”规模和影响巨大。调查数据显示,普陀山2005年接待游客达250万,旅游总收入12个亿,当地老百姓收入每人每年平均20万元以上。事实说明,佛文化魅力无穷。

  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玄奘文化是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垄断资源,既是偃师市的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旅游经济资源。首先,玄奘是一位真人真佛,是一个祖籍清楚、履历明确、有资料可鉴的真实存在,在学界、佛界毫无争议。玄奘不仅是一位佛学大师,而且是公认的著名哲学家、旅行家、佛经翻译家。他在我国传播和发展佛教教义,理论高深。玄奘本人取经求法,执著坚强,不畏艰苦,不求名利,其佛德情操,其精神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学习效仿。因此,玄奘文化资源也是唯一的、垄断的。

  玄奘大师圆寂距今已1342年,玄奘其人以及他留下的文化遗产,一直被国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所重视,也被旅游界、新闻界所关注。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欧美的俄、德、美等国,近几年兴起了玄奘研究热。在印度,玄奘的纪念堂已修缮一新。印度人研究本国历史,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去考证。印度的史学家说:“没有玄奘,就没有印度中世纪的历史。”印度中学和小学的教科书,都有玄奘内容。

  10年前我国就成立有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中心。1991年,全国著名专家学者17人联名在北京倡议:开展玄奘研究,修复玄奘故里。中央电视台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首批的6人中就有玄奘。2004年5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玄奘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为此,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曾给偃师市制作了极其详尽的规划书。据董煜焜透露,目前,偃师市政府还就包括是否建立玄奘佛学院等在内的多个重要规划意向给出明确意见。但他渴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扩建玄奘故里的资金支持,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玄奘精神,让玄奘精神影响世界。

   他是一个儒家佛教徒

  玄奘,姓陈名祎,生于公元600年,自幼聪明,爱好佛学,后出家,法名玄奘,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举世闻名的佛学家。

  其父陈惠是一位儒学大师,后人评其“英杰有雅操,早通经术”。在其父的教育下,玄奘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等,8岁时就能背诵《孝经》,11岁能诵《维摩》和《法华》等。母亲宋氏是一位知识女性。5岁时,玄奘母亲去世,后父亲辞官,家道中落,但玄奘从不结交富家子弟,不羡慕豪门安逸的生活。

  后因家境贫寒,玄奘随二哥陈素来到当时洛阳城的净土寺正式出家,取法名玄奘。潜心研修佛理多年的玄奘觉察,有不少经文翻译不准确,名师所说也相互矛盾,他下决心到佛国印度去拜取佛经原本。

  唐太宗贞观三年,他抱着“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决心,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终成一代宗师、佛界至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