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扬州捧得“人居奥斯卡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9:00 解放日报

  在秀美扬州的胸前,又挂上了一枚金灿灿的世界级荣誉勋章———联合国人居奖。

  10月4日上午, 当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蒂贝琼卡·安娜宣布,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时,全球100多个政府机构、组织的负责人长时间地鼓掌。全世界关注人类生存现状和生活权利的人们共同为扬州喝彩———扬州,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联合国人居奖”被比作“人居奥斯卡奖”,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扬州是中国唯一获得2006年此项大奖的城市。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向世人彰显其最宜人居的独特魅力!

  从“糠箩”跳进“米箩”

  王女士家住5楼,她每天最享受的就是站在阳台上,沐浴阳光,远眺外边的风景。

  王女士以前住在“扬州的下只角”———洼字街,一家三口挤在20平方米的旧平房里,低矮狭小,四季难见阳光。丈夫下岗,自己又身患重病,购买商品房连想都不敢想。2003年,洼字街一带居民拆迁至扬州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文昌花园,王女士一家搬进了近百平方米的新房。她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从糠箩跳进米箩啦!”

  扬州市房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朱元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1996年开始建设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就是像王女士这样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2年推出廉租房,供租对象为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住困难户;2003年推出解困定销房,供应对象为既不符合廉租房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住房困难家庭,售价每平方米仅790元。

  记者在扬州采访时,当地各级官员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识:夯实民生之本,让更多的老百姓生活稳定,和谐社会才有保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居民住房变得拥挤。如何改善市民的人居条件和生活质量,成了扬州市政府必须应对的难题。

  2001年,在联合国人居署“人居议程”和“新千年宣言”指导下,扬州提出“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目标,实施了城市弱势群体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先后制定了古城区危旧房修缮和经济适用房、解困定销房、廉租房建设等15项政策;通过无偿划拨土地、配套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8个经济适用房小区、3个廉价房小区、2个廉租房小区、5个“城中村”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和1个外来务工人员住宅小区,解决了14.8万6类城市弱势群体人员的居住困难。为此,国家建设部将扬州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诠释每一条巷子

  走在扬州的主城区,难得看到10层以上的高楼;而在古运河畔的泰州路上,原汁原味的古迹比比皆是:

  ———东关古渡对面,是宋大城东门遗址。据介绍,遗址上原是新建的两幢五层大楼,文物部门考古发掘认定为遗址,市里果断决策拆除,还原“真迹”。

  ———向北数十米的街对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扬州麦粉厂旧址引人注目。该厂当年使用的一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有人开价20万元欲收购,被扬州婉拒,保留下来,陈列起来。

  ……

  扬州的片片砖瓦、块块青石、处处遗迹,都记录着城市历史、传承着文化命脉。历史文化是扬州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城?扬州市委、市政府有着一个清晰的定位和严格的规则。市委书记季建业说:“我们不与人家比高楼、不与人家比规模、不与人家比洋气,而要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

  2001年,扬州市举办大型“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征询意见活动,广大市民和专家踊跃参加。不久,老城区5.09平方公里的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先后翻建了东关街、东圈门等200多条老城区街巷;整修开放了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盐商宅第等一批名人住宅旅游景点;完成了个园南部民宅搬迁及修缮;启动了教场片、准提寺改造和保护项目……

  “历史文化名城的解读工程”与老城区保护工程同步进行,扬州的每一幢老宅、每一条巷子、每一棵老树都有了注解、诠释。

  在实施老城区整治和保护同时,扬州完成了“中国文化博物馆”规划,通过对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博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把扬州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工艺美术馆、汉陵苑等一批具有扬派特色的文博景点做成精品。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对扬州的古城保护有一句中肯的评语:“在扬州,乾隆曾经看到的风光,我们现在也看得到!”

  这317天让人羡慕不已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本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使扬州的环境与发展关系从“势若水火”转变为水乳交融。

  扬州市在实施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预设起一道道生态“保险网”。五年来,有201个污染严重项目被否决;关掉100多个污染大的小化工企业;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沿线实施了23项治污工程;市区拆除了300台燃煤锅炉……

  水,在扬州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年底起,扬州投入2.4亿元,全力打造瘦西湖活水工程。今日的瘦西湖,再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

  扬州人将城市水环境保护总结为“水”字诀: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

  近年来,扬州投入10多亿元,对全长13.5公里的古运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先后疏浚河道淤泥128万立方米,沿河100多家工厂退城进园。去年,扬州市又启动了“运河文化公园”工程,沿河新建了便益门广场、五台胜境广场、东关滨河广场等景观……

  “绿”与“水”密不可分,“绿肺”工程是扬州又一大手笔。扬州市区构建起“五纵五横五块”绿化林带,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同时,通过拆墙造绿、沿路植绿、沿河布绿、广场庭院添绿等措施,每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在城区已形成了“上有树冠、中有灌木、下有草被,四排绿阴、四季有景、四时开花”格局。

  记者从扬州市环保局了解到,扬州一年中有317天大气质量达到优良。真让人羡慕不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