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年内中国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10:29 光明网

  

五年内中国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

  中国“双星计划”的“探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本报讯(记者 郭晓军)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
白皮书,对过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白皮书规划航天未来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

  白皮书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等。白皮书指出,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白皮书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中国实现卫星整星出口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已先后同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签署了通信卫星商业合同,“把卫星打到天上去,再交付。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卫星整星出口。”

  过去五年,中国积极开展了双边、多边、区域性的国际航天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同世界上13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6项国际空间合作协定或者谅解备忘录。

  据介绍,中国已经和巴西合作发射了两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今后还将联合研制三颗地球资源卫星。

  过去五年,中国还研制发射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两颗卫星,并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卫星结合,实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的第一次六点观测,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孙来燕说,中国希望通过更多地与国外开展航天合作,能够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作出贡献。

  嫦娥一号预计明年发射

  孙来燕透露,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卫星的总装,预计这颗卫星明年发射。

  孙来燕称,发射“嫦娥一号”的目的,是要检验工程目标,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应用等工程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此外,将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还要探测月壤的厚度、月壤的成分。

  孙来燕表示,至于探月计划具体时间表,还要根据第一步,即绕月探测计划是不是能够圆满成功来确定。

  “事实上,对探月计划国家航天局有一个时间表,但是我在这里不愿意提早说出来,以免媒体对我们的科研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尚无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航天局局长表示中美航天合作将做好起步工作

  本报讯(记者 郭晓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是花很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昨日表示,2007年美国用在民用航空的预算为170亿美元,我国在这方面的费用远不及其十分之一。

  具体而言,孙来燕透露,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国共花费190多亿人民币,“神舟六号”用了不到10亿人民币,探月工程第一期的费用是10多亿人民币。

  孙来燕还表示,中国目前尚没有制定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我们的科学家和一些工程师也在地面做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国希望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来开展相关的深空探测活动。

  谈到今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格瑞芬率团访华,孙来燕表示中美双方达成了四点共识,并将做好合作的起步工作。中美坦诚友好地交换了彼此的看法,双方都赞同为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为此中方提出了四点建议,美方代表团也完全赞同。

  这四点建议包括:第一,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发展友谊,促进合作;第二,每年举行定期会晤,交换彼此看法和关切,使中美航天合作稳步发展;第三,共同探讨开展合作的领域,做好合作的起步工作;第四,努力消除彼此合作中的障碍,增信释疑,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中国航天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

  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

  实现绕月探测;

  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专家解读

  卫星应用将走近百姓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时隔5年多后第二次发表航天白皮书。中国航天究竟将走向何方?白皮书有哪些“亮点”?白皮书起草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侯深渊和朱毅麟对此进行了解读。

  亮点1 白皮书体现中国信心

  发表白皮书,本身就是信心的体现,是中国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标志。从国内看,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了长足进展,5年前白皮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甚至可以说是出色完成,举世瞩目。另外,目前,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都把航天摆在了突出位置。航天究竟怎么办?未来之路怎么走?中国是大国,已经有了航天事业发展规划,应该更加透明,更加开放,适时向世界宣告。

  亮点2 发展更强调自主创新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虽然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这次更强调自主创新。白皮书结合当今世界航天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四个原则”,其本质是以国家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自主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发展。更多的时候,还要靠自主创新。

  亮点3 更贴近和服务于百姓

  “初步实现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这句话内涵很丰富。过去我们搞卫星以试验为主,应用水平较低。今后,要进一步将卫星应用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效益。一句话,重应用求效益。今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老百姓将能享受到国产卫星的服务。未来5年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中,“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都是为了使卫星更贴近百姓,更服务百姓。

  亮点4 首次为航天活动排序

  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科学……航天活动很多。从优先到适度,再到支持,白皮书首次为各种航天活动的轻重缓急“排序”。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航天活动未来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未来,中国航天发展更将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身边的事情,解决国家需求的事情,“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仍然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优先”选项。

  据新华社

  ■现场

  游太空就早登记

  航天局局长乐观预测中国载人航天未来

  “因为我们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目的,还是要探索宇宙,了解未知的东西。”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昨日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满足躺在这个摇篮里,要不断地对新的天体和外层空间进行探索。这是我们的愿望和目的。”

  谈到太空旅游,孙来燕表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项目,“应该说航天游是大有可为的,它是一个大的产业,同时还能产生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但是,要把人送上太空,特别是普通的游客,首先是要保证安全性。要保证送上去但是不能回不来,还要让太空游客安全回来,所以要卖双程票。”

  孙来燕说,世界航天活动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中国的航天发展也会遵循这个规律。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还是实验阶段,等技术更成熟更可靠了,太空游的可能性是有的,不光是游客,还要把科学家、哲学家,甚至新闻记者送到太空。他对在场记者笑称:“你们也不妨到我这儿早点登记。”

  本报记者 郭晓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