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研中国”:关注是责任 实践自有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7:13 南风窗

  南 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届毕业生焦德武是“调研中国”获奖团队――“四川农民工留守家属生存状况调查”课题组成员,回想起7、8月份和其他3位团队成员历时21天,走遍四川省仁寿县5个乡14村,走访近400户农户的调研经历时,他在个人博客上深情地写到“我们看到了农村的缩影,我们走着,接触着,思考着……我们知道,我们所见并不是中国
农村的全貌,听到的也有可能有失偏颇。但是,让我们放慢我们的脚步,平心静气的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听他们的呼声。”像焦德武和他的团队成员一样,在去年的暑假,还有11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行走在各地的城市和农村,用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来关心、研究当下中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仲夏到初冬,经历了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举办校园报告会,12支团队均顺利完成了由本刊发起、组织的首届“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

  “调研中国”掀起热潮

  2005年,作为本刊纪念创刊20周年推出的重要社会活动,“调研中国”的诞生既显必然,也属偶然。本刊陈中社长回顾活动创办初衷时说,《南风窗》目前无论从影响力和市场发行量来说,都是当前最重要的新闻时政类杂志之一,其办刊宗旨和理念就是关注中国社会问题,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而当下中国的现实,即是从改革开放早期确定的经济增量目标向建立新型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地转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不公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个转型时期,《南风窗》也在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新的需要和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时,有两件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陈中社长说:“一个是福建3个女中学生自费调查六合彩的事情,另一个是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到安徽农村做三农问题调查,他们的调查报告最后刊发在《南风窗》上,题为《安徽农民秋收报告》,这两件事在社会上都反响热烈。”恰逢此时,杂志社正在计划创刊20周年纪念活动,在比较诸多方案后,举办“以鼓励和资助中国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的“调研中国”活动得到了杂志社高层的一致认可。

  接下来,活动整体设计和规划紧张完成。去年4月16日,在创刊20周年特刊上,本刊正式发出“英雄帖”,号召在校大学生自组团队、自报选题参加“调研中国”活动。消息甫一传出,便迅速激起热烈反响:刚刚改版的南风窗网站设立“调研中国”专题并提供报名表格下载,网站的日点击量迅速翻了一番;专设的活动咨询邮箱15日当日即收到40余封咨询邮件;不出10天,来自四川工业大学的第一份申请表以特快专递的形式送到了编辑部……到5月中下旬临近申请结束时,来自网络和电话的咨询让编辑部应接不暇,邮局更是每天送来一大袋特快专递,南风窗网站上的活动专题讨论热烈,不少申请团队之间互相交流,甚至一度传出所谓“某某团队已获消息顺利提前入选”的“假新闻”。截至5月底,在短短的1个半月时间里,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550份申请。本刊总编辑陈菊红在“窗下人语”中写到:申请中的大部分敏感地触及了三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城市扩建、房价政策、环境保护等近几年被社会和媒体持续关注的课题。由大课题着眼,从小地方入手是学生们采取的主要方法。如果把这些内容对应到一个城、一个村、一个点、一段时间内,你会发现它们如此广泛而立体地分布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深入到全社会的肌理。如果把这些学生们将要采取的方法一一罗列,你会看到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卫生学、犯罪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对于不同调查将起到的学术支持。

  经过认真筛选,本刊编辑部在综合考虑选题本身、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团队成员的构成,以及对调研的时间、经费安排4个方面因素后,于6月16日出版的《南风窗》上正式公布了来自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0所学校的12支团队入选。7月10日,南开大学的刘伟伟和他的团队成员开始了对天津天穆镇――这一东部回族聚集区的社会阶层研究,成为第一支开始实地调研的团队。第至9月初,12支团队全部完成了一线调查,开始整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10月17日,随着第一场校园报告会在吉林大学举行,“调研中国”也进入了校园报告会阶段,然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其他11个团队相继举办校园报告会,一时间,“调研中国”吸引了各地媒体关注和报道,校园报告会的现场几乎场场告满,更有因到场同学太多而不得不限制入场的情况发生……11月21日晚,在200多学生的热烈鼓掌中,华南理工大学团队报告会结束,历时7个月的首届“调研中国”活动也在掌声相伴中圆满落幕。

  “我们有责任去关注”

  入选的12个团队调研的选题涉及国企改革、农村医疗状况、农村法律服务、农民工留守家庭、农村税费改革等社会问题,从不同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当中关注三农问题的选题有7个,关注弱势群体的选题有10个之多,三农与弱势群体成为首届“调研中国”入选团队的绝对关注对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队是在该校新小康协会的基础上组成,团队负责人郭维家也是“新小康”的前会长,他说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和媒体语境中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的关注热点,武汉各高校几乎都有像“新小康”这样以三农问题研究为主的社团。申报“调研中国”时,团队经几次讨论和修改,把目光放在了“飘荡”在城市的1.4亿农民工身上,决定围绕2004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民工荒”,和农业税减免等利农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是否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虽然正忙不迭地准备考研,但郭维家还是认真地参与到调研活动中,他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但有责任去关注它。”

  吉林大学团队在申报之初提交的选题是“国企工人劳动技能单一化与再就业的矛盾”,但在长达1个月的实地调研中,他们对伊春、抚顺、吉林、长春4个城市的近230名在职或下岗工人进行了走访。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国企下岗职工生活和就业困难的实际原因远远比他们之前理论假设中的劳动技能单一化要复杂得多,于是团队成员毅然修改和增设了调查内容,并与本刊编辑部协商变更了调研题目,延长调查时间,就下岗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利益表达、社会希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认为对东北的很多失业现象严重的城市来说,比下岗失业阶层生活状况更糟糕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拿不出什么政策”。时时回响在他们耳边的是下岗工人说的一句话:没有希望,全是失望。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12支团队直面现实问题的赤子之心,他们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关怀、普世价值和人本主义情怀。这种令人鼓舞的精神气质或许在目前来说,比他们所作所为带来的效果更为重要。同样,面对550余份活动申请,我们时时都可以从中感到他们以社会现实为题,小心求证,精心设计的求真态度,而这种主动解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也远比能否入选获奖更重要,带动大学生关注、研究现实问题、触发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这也就是“调研中国”活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很多申请团队在落选后发现其实已经获得许多,申请团队成员,化名为lisede的同学在南风窗网站留言说:这次申报对每个团队都是次锻炼,让我们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来研究和思考社会问题,然后毫不畏怯地提出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建议和方案,这就足矣!中国政法大学1个由7名同学组成的团队,他们申报的《北京地摊原生态调查》虽没入选“调研中国”,但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该团队从老师的科研经费中“分了杯羹”,最终顺利完成了调研课题,并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调研成果;来自清华大学的1支团队也未入选,最后其调研计划得到校方的资助;湖南师范大学的1个团队在落选后并没有解散,而是计划在团队基础上成立了一个三农问题研究社团……

  在实践中成长

  “调研中国”强调选题必须“让”团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团队苏林森向同学介绍在仁寿县21天的调研过程时,会不忘放出两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上他的腿被蚊子叮起了100多个包,另一张照片则是一只正朝他狂吠的狗,他说“在村里总是被狗追”。几乎每个团队都有这样的故事,福建师范大学团队张亚文身材娇小,却穿着村支书借给她的40码解放鞋走山路;中山大学团队的人类学博士田阡在深圳做湖南攸县出租车司机集群现象调查时,为了了解社区生活,还不时陪司机太太们打打“小麻将”。当然,这并不是团队实践能力的核心,入选团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开阔的专业视野、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关系。北京大学团队的选题是“陕西省农村医疗状况调查”,团队4名成员全部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读研究生,团队指导教师李玲教授是卫生部顾问,他们调研报告在专业性权威性方面可谓不低。福建师范大学团队成员均来自传播学院,他们的主持和表演特长总会让调研在一个善意和合作的气氛中进行,因为他们会老给村里的老乡开文艺晚会;云南大学团队深入边境调查难民生存状况,5个人的团队分工明确,同心协力,虽然事务繁杂,却照片、DV、问卷、访问一样不落、一样不差。四川社会科学院团队在调研方法上极为认真,在访谈和抽样的各个环节计算取样,并将所有数据用stata8.0进行统计分析。

  除了实践能力之外,我们还看重整个团队的成长。做中越边境难民问题调查的云南大学团队负责人齐苗说:“采访难民还是挺顺利的,但需要采访当地的民政部门时,他们都不接受采访。”另一个成员陶永平说:“调研采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家经验不足,实地采访与策划案相差甚远。本以为能按策划案中进行县级政府部门的采访工作,却没有想到在很多部门卡壳,原定方案根本行不通。而且策划案是按照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没想到实际情况却是这些难民居住非常分散,我们行程设计的时间短了,采访得不够深入。”福建师范大学团队做“下派驻村干部调查”,在校园报告会上,遇到一个现场提问:派干部下乡,或像你们这样搞调查下乡,倒是热闹一阵子,但究竟给农村留下了什么呢?团队成员邱文辉回答说他们在出发前也有很多激情,很感性,而真正开始调查的时候,就变得理性了许多,“我们知道凭借着一次调研,或者下派干部的几年努力也许真的很难改变什么,在那里有家族的狭隘保守观念、有权力的争夺、有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但至少我们在努力试图去改变这些,给他们带去科技的观念、让孩子们知道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也许改变是艰难的、细微的,但至少它在向好的方面走。”

  这种“艰难的”、“细微的”改变恰恰也就是各个团队实地调研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团队在成熟,现状在嬗变,这都是实践的结果,也是实践的力量。

  调研就是种倡导

  10月中旬开始的12场校园报告会将团队从田野请回了讲台,“调研中国”也再次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在长春、成都、武汉、福州、昆明等地共3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成都、福州媒体还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或专访。海外媒体转自网络的评论称“《南风窗》发起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是让‘大学生替农民说话’”。

  “调研中国”在入选团队所在学校也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队的校园报告会在该校可容纳近400人的邓析堂举行,结果当天现场走道和讲台两边站满了闻讯赶来的同学,因担心过于拥挤,现场不得不限制人员进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在全院组织了申报选题工作,鼓励优秀学生组成团队,在校园报告会时,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更是亲临现场聆听报告,直至活动结束;在中山大学接连举办的两场报告会,也出乎意料的吸引了很多“挑剔的”中大学生,偌大的会场也都坐得满满当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高度评价“调研中国”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南风窗》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景泉参加校园报告会并称本次活动“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大有裨益,体现了《南风窗》关注国计民生的责任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友苏说“‘调研中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次社会公益活动”,该院前院不顾70高龄亲临报告会,并大声疾呼:“做学问,除了在书斋,更应该走出去……”

  目前,南风窗杂志社正就今年12支团队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整理和编辑,“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推出部分优秀的调研报告,”陈中社长说,“虽然调研本身是有一定学术规则的,大学生不一定在每个环节上都能把握好,但调研最后的结果能不能够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我们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调研活动的过程。我们并不指望这项活动结束后就能出一本高水平的学术合集,只要大学生能够通过这项活动接触到原生态的社会现实,并能引起他们的思考,这就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校园报告会中,很多团队都会引用《南风窗》上一句话“实践没有最后期限”。对于“调研中国”,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一次倡导性的活动,对于更多专注于现实问题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不因《南风窗》而停留,他们的实践没有止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