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特稿]长征属于世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08:32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38岁的英国学者李爱德背着沉重的行囊,走过红二方面军曾经翻越的玉龙雪山。 这是李爱德第二次踏上长征路。3年前,他和另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朋友马普安,沿着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走完全程。他们曾感慨,一路上的痛苦,只要我活着,就不想再体验。长征精神属于世界1936年夏天,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曾经与之共处18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
与红军的偶然相遇,使得这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播西方教义的中年人成为第一个向世界传播中国长征的外国人。 薄复礼笔下红军的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红军的艰苦奋斗、无私相助,以及他们在漫漫远征中所表现出的一往无前气概,在长征的每路大军、每个阶段都能找到真实的注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是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军事科学院长征史专家徐占权说。 美国记者斯诺向读者热情推荐他的《西行漫记》:“读者可以略微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因报道长征而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3次接见的斯诺,将长征誉为“震惊世界的行军”,并预言“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二战名将、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三大洲》一书中说,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法国女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在长篇纪实报道《长征》中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长征的胜利属于世界病榻上的鲁迅给胜利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来贺电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 上个世纪30年代,有着共同扩张野心的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逐渐结成侵略集团,东西方两个战争策源地悄然形成。“早在1934年7月,红7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就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郑重宣告,红军决不能坐视中华民族沦亡于日本帝国主义。”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说。 1936年10月,三支大军在黄土高原上胜利会师。长征保留下来的火种,很快形成燎原之势。 “跟日本人交手多了,他们就知道,戴斗笠的八路厉害,都是老红军。”84岁的红二方面军老战士夏精才回忆说,“后来,日本人见到背斗笠的,不敢轻易过来打。” 历史不容假设,但二战中的西方巨头不约而同对中国抗战作出了假设——— 罗斯福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经过长征的红色战士的勇猛抗敌,这些“假如”也许会变成现实,世界历史将被改写。 正如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1937年在《伟大的道路》中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长征的昨天和今天属于世界70多年沧海桑田,万水千山间的征战痕迹已经风化,但那条蜿蜒的长征路仍在吸引着不同国家的人们。 1981年,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带着全家来到当年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他说:“我是沿着长征路线来朝圣的。” 9年后,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摄影师齐聚长征路。他们想用镜头探究,在当年的革命者着手建设这个国家几十年之后,这条曾经险些让他们全军覆没的路,变成了什么模样。 以色列特种部队老兵武大卫,70岁那年带着寻梦的情结重走长征路。他说,长征中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故事,让他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新加坡的黄启仁认为,女性能走完长征路,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于是,2004年开始,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赣南走到河西走廊,拍摄了一部关于女红军的纪录片。 ……如同打开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各种各样的人在长征路上为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寻找答案。(据新华社北京16日电)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