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那条消逝的石板官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8:29 潇湘晨报

  在浯溪河村,曾有一道独特的景致,那就是石板官道。如今,石板官道早已被废弃,留下的只有遗迹和遗韵,以及对旧时革命的回想。

  浯溪河村,旧时为常德通往龙潭、桃源前往慈利两条交通要道的交会处,河边有浯溪河码头。彼时,浯溪河村是驿站,而官道则是生命线。

  尽管石板路仅1米余宽,两人相遇还需稍稍避让,但人们与道为邻,筑屋而居,图的就是个方便。官道横穿浯溪河,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希冀。

  解放前,在浯溪河码头地段,官道稍宽,由此形成了村落的中心地带,往来者甚多,旅社鳞次、米行栉比,南杂百货、糕点小吃、剃头铺子、修理店子,都是吊脚楼式的矮木房。逢农历四、五还要举行赶集,此习俗至今不改。

  20世纪30年代,公路货运尚不发达,大部分靠水运。浯溪河是沅水的一条支流,外来货物至此上岸,都要转上官道运到湘西的慈利,盐巴、布匹是这条道上最常见的商品。

  繁盛时,官道周围建有仓库,搬运工人靠着肩挑手提,将船内货物卸下。码头设有检查哨,那是一间青砖黑瓦的房子,威武森严。

  官道是生动的,它有街的外形,码头的繁忙,亦有河的神韵,弥漫着浓浓的乡村气息。黄昏时分,河光泛金。水鸭扑腾翅膀,踏水而来,鸭佬将白天捡到的一些蚌壳劈开,蚌肉剁碎后丢向鸭群,水花四溅,又是好一阵闹腾。

  官道也是革命的见证者。当年红军埋伏于官道六斗坪地段两侧,对敌军发动袭击。一刹那间,军号声、枪声划破了大湾的天空……70年过去了,上了年纪的人们时常会想起那场战斗,有人后悔怎么没随着红军上路参加革命。有的告诉自己的子孙后代,人应该勇敢些。

  红军赶跑了敌人,带走了豪强地主,打开了粮仓,召集乡亲们集中到官道上分粮;红军要继续赶路了,群众们围站在官道两旁举手欢送,还将自做的鞋子送给红军。官道送走了红军,也迎来了革命的希望。

  时过境迁,官道老了。它已完全废弃,旧地被改造为农田和水塘,石板被搬走作他用。与此同时,距官道旧址不到100米处,一条由浯溪河通往青林乡的公路正在进行路面水泥硬化改造,预计今年12月底可以通车。

  曾经的中心集市,风俗不改,只是吊脚楼早已变成砖瓦房,路面已经铺上水泥。我们到来时,恰逢公路旁浯溪河完小课间休息。这所学校有80余年历史,当年就是由一名地下党员创办的,如今孩子们除了接受义务教育外,红军的故事也时常被老师宣讲。

  “你们都是来采访红军故事的吧?”孩子们这样大方地问。对着记者数码照相机的镜头,孩子们没有吝啬表情,拍过一张,还要争扯着浏览相机的

液晶显示屏,看看自己照片中的样子,个个露出灿烂的笑容。

  看来,不只是道路,一切都是新的,那种充满希望的崭新。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