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长征特刊07版:强渡大渡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9:58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长征特刊07版:强渡大渡河

吴秀英回忆起被水冲走的同志万分感慨。 本报记者 张国栋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方都市报长征特刊07版:强渡大渡河

钟发镇追忆往昔岁月依然激情十足。 本报记者 徐文阁 摄


  亲历·人物志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红军于大渡河
以南地区。大渡河由川军两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1个营筑堡防守。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双方激烈交战,最后,红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随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经过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摘自红军长征纪念馆资料

  老红军吴秀英:

  紧抓马肚带

  游过大渡河

  “当时水淹到了胸口,人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就死死抓住马后鞧,等人明白过来,已经到对岸了。”2006年7月的一天,97岁的老红军吴秀英回忆当年渡过大渡河时的经历说。

  1932年农历正月,当童养媳备受折磨的她在家乡四川参加了红军,因为身体壮实,吴秀英参军后被编入担架队,专事抢救伤员。1935年5月,她随着部队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到冕宁,来到大渡河边。

  当时,杨得志率领的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接到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一营营长孙继先选中了二连十七个勇士,由熊尚林作为队长实施强渡。杨得志命令炮轰守军阵地,同时重机枪开火,敌人四散溃退。在猛烈火力掩护下,渡船靠岸了。17个勇士飞一样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把冲下来的敌人打垮了。勇土们占领了渡口的工事,同时顶住敌人的反扑,胜利地控制了渡口,并把红军一船又一船地运向对岸。

  在控制住渡口后,红军大部队陆续到达,吴秀英随着大部队来到大渡河边。“大渡河的两岸挤满了人,几根很粗的绳子漂在水面上,一直延伸到对岸。战友们全副武装,十几步一人顺着绳子慢慢地向对岸走,他们有的一会儿漂在水面上、一会儿连头都看不到了,还有的抓不牢绳子被巨浪冲走。”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

  吴秀英不会游泳,但不过河肯定是死路一条。此时,一位首长牵着马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说,“小鬼,别害怕,抓紧马后鞧就能过河。”她当时已顾不上那么多了,抓着马后鞧就跳到大河里,一步步向水中走去。

  “当时水淹到了胸口,人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就死死抓住马后鞧,等人明白过来,已经到对岸了。”“那个首长是谁?”记者饶有兴趣地问。“她也不认得,也不记得长什么样了,只知道有马骑的肯定是首长。”她的大儿子杨冬源说。

  吴秀英走过草地。至今仍记得悲惨的一幕:一位16岁女兵的陷没。当时她们排有个小侯才16岁,四川人,很活泼很可爱。有次草地行军小侯一下子陷到腰部,由于心急她拼命地往上爬,谁料她越动越往下陷,眼看淹到了颈部。班长见状一步上前抓住她的手,但班长也随之消失在黑水里。她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还没回过神,两个人转眼间就这样没了。

  本报记者 张国栋

  ★吴秀英 女,生于1909年,四川旺苍人。1932年1月参加革命,分配到红四方面军吕家坝总

医院担架队。参加了红军长征,揪着首长的马后鞧渡过大渡河,过草地时亲历16岁女战友陷没。1953年进入西南有色金属局行政科。1956年进入新成立的第十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1965年从云南冶金局退休。现居昆明。

  老红军钟发镇:

  闭眼抓铁索

  爬过泸定桥

  “泸定桥,我是闭着眼睛,抓着铁索爬过去的。”87岁的老红军钟发镇在今年8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征开始前,钟发镇在红五军团政治部。当时的他只有14岁,长得又很瘦弱,比一枝步枪高不了多少。对他这样的“红小鬼”而言,长征就是永不停歇地追赶部队。但他还是掉队了!“那是在大渡河边。”老人回忆。“我怕掉队,就使劲地追赶,”当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钟发镇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路孤身前行。

  “到大渡河时,18勇士先过去了。我们则到四川的泸定县,过泸定的铁索桥。”泸定桥是由13根粗铁环构成的铁索桥。每根铁索有碗口粗,两边各2根为护栏,底下并排9根。“勇士打过了泸定桥,当时桥面的木板已被拆了,有的铁索也被打断了,工兵连赶紧上去修,还铺了些木板。”

  矮小的钟发镇来到泸定桥边,“桥很高呀,下面的水很大,发出轰轰的水响。木板铺得乱七八糟,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钟发镇说,“我往下一看,头晕得不行。”当时,“大人都扶着桥栏杆过河,我人小,扶不住。”老人说,“我想了一个法子,把眼睛闭上,手抓着铁索,手脚并用,向对岸爬去。”谈到此处,老人一边做手势,一边得意地笑着。“桥好像也不是多么宽,我就这样一点一点爬过去了。”

  大会师后,钟发镇参加了西征,西征中他最得意的是作为译电员,为李先念收过西安事变的电报。钟发镇先是在陈海松的红9军,但该军在古浪战役伤亡惨重,随后进行缩编。第9军的无线电台调到了由李先念率领的第30军,钟发镇跟在李先念身边负责收发电报。“那天,

国民党军队攻打我们,我正在李先念的房间里接收一份电报。炸弹一响,我就趴在地上。后来炸弹在李先念的门口爆炸,烟灰把屋子全蒙了起来。”为了躲避炸弹,李先念让在门前挖了一条战沟。

  “战沟刚刚挖好,过了一会,又一颗炸弹在门口爆炸,屋子里堆满了灰,电台、桌上全是厚厚的一层。”待钟发镇从灰堆中扒出刚接收的电报时,发现这是一份从延安发过来的电报,内容是“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抓,国共两党要合作,一起打日本鬼子。

  至今,钟发镇还清楚地记得:那份电报长达七页。

  本报记者 普德法

  ★钟发镇 男,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1919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担任后方医院卫生员。长征途中,分到红五军团政治处。参加西路军,后为红九军电报员。1936年底,在向新疆转移过程中被国民党俘虏,在国民党部队劳动几年后逃脱。文革时,钟发镇因被捕经历,成了“叛徒”、“内奸”。1973年,得到平反,之后,一直在家务农。

  图为钟发镇追忆往昔岁月依然激情十足。 本报记者 徐文阁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