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原牧民的致富新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2: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雪落青海高原。若论以往,世代以小麦、土豆、牛羊及青稞为生的河川里的农牧民该回家备冬了,可如今,这里依然人来人往,不少农牧民不再靠天吃饭,而是走上了以文化产业谋生致富的道路。

  在贵德县保宁村的格萨尔文化中心户,门前那尊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格萨尔王身穿盔甲,手持长剑,身跨一匹奋蹄扬鬃战马。这是一座雕梁画栋的藏式风格农家院。南房是文
化院阅览室,里面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有关格萨尔王的书籍。

  此院由本村藏族村民多杰才让创办,他在2000年迷上了“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故事,发起成立了格萨尔文化中心户。自创办至今,多杰才让等搜集、整理出版了7部流传于民间的《格萨尔王传》故事,还将喜爱说唱《格萨尔王传》的农牧民艺人集中在一起,交流演唱技艺,共演出格萨尔王藏戏160多场,观众达3.6万人次。

  歌舞文化增收成为平安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在巴藏沟乡郭尔村、堂寺尔村的七八家文化中心户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平安县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走出高原,到北京等地演出,去年收入近40万元,演员人均收入6000多元。目前,歌舞团演职人员由原来的1个乡2个村40多名扩展到全县8个乡镇30多个村140多名。

  黄河岸边的贵德县河东乡格尔加村,有个远近闻名的“黄河奇石苑”,占地40亩,1993年由回族农民喇占福创建,现已投资300余万元。走进园内,树木葱茏,花草铺地,树间矗立着1000多块黄河奇石,形象各异、千奇百怪。喇占福告诉我们,这些石头绝大多数产自当地黄河,质地优良,有很好的艺术观赏价值,现在每年参观者3万余人,门票收入达20余万元。家境富裕起来的喇占福,订购了各种书籍与报纸,村民们前来看书读报的络绎不绝。

  此前不久,我们曾驱车去海东地区平安县,沿途看见公路两边摆满了石头,路边的店铺悬挂着“小峡奇石馆”、“江河源奇石馆”等牌匾。下了车,才发现这里完全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头的市场。这个地属平安县小石峡镇的王家庄村,是远近有名的奇石文化村。石头协会会长马谦介绍,在这里经营石头的是本村60多户村民,占全村户数的1/3,全村每年仅奇石经营收入就达40余万元,户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最多的七八万元。“这些人除经营石头外,还种地、经营小卖部。”马谦说,他们的石头来自附近的湟水河,河水干了时,大家就去挑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海全省约有6万多农牧民从事文化经营。

本报记者 刘鑫焱 陈沸宇 郅振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