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临界转折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4:5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三年前,全球著名金融大鳄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考察安徽、江西之后预言:明天的太阳将从这里升起!

  三年后,当记者放舟八百里皖江城市群,驱车千里淮河平原,沿途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和扑面而来的新讯息,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谢国忠的预言并非妄言!

   正如对安徽历史和现状有深刻观察的一些有识之士所言,经过多年沉淀,积累,孕育,聚集,安徽内生的市场化、工业化能量已达到一种临界点。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跨越发展”总体思路及东向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群带动、县域经济、全民创业、效能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引导和强力推动下,这种内生能量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的外源能量迎头碰撞、相互激荡的“顶托效应”,给毗邻长三角、地处东部沿海通往中西部“咽喉”,又具有独特能源、人文等资源优势的安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机遇。

  安徽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活力迸发;安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

  东向发展:让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空间优化配置

  一条长约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的建设,无意中成了安徽发展思路转向的风向标。

  多年来,受计划经济行政割据意识影响,当初安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多以省会为中心,精心而努力地画着“自己的圆”。从雪域高原到安徽履新不久,倡导“东向发展”的省委书记郭金龙即着手改变这一格局。在他力主之下,2005年3月,安徽沿江高速建设全线加快。同时通往长三角的高速铁路、航运和其他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像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将影响到经济资源的配置”,“融入长三角首先是怎么让经济要素在安徽和长三角之间更快流动起来”。

  从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到交通、能源、劳务,各种经济要素流动双向加速、带动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势现已清晰可见。交通设施建设重心东移;资源开发支撑东进;城市能量聚集东向。据统计,2005年安徽吸引省外资金600多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长三角。今年1-8月份,安徽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00多亿,其中的五分之一来源于长三角。记者在沿江新冒出的各种产业园区看到,苏浙民企入皖已由单个转向整体产业和群体“块状”转移,当地政府和企业已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东向发展,其实质是通过长三角,进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大潮流中去,在新一轮国际产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现战略机遇,找到有利位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形成自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对于马钢、奇瑞、江淮、铜陵有色和科大讯飞等先行者来说,他们的目光更加深邃和远大。

  自主创新:以新型工业化破解发展滞后宿命

  长期以来,同属中部的邻省一直是安徽发展快慢的参照。当河南依托本身资源,走出一条内生式发展之路,江西发展区位优势,在承接沿海经济转移中快速跃起时,兼具区位、存量、资源优势的安徽却落在了后面。

  然而,以奇瑞、江淮为代表的安徽汽车工业异军突起,率先打破了这种发展滞后魔咒,让安徽人直观地看到了自身的发展机遇、潜力和希望!

  江淮汽车集团最初从汽车底盘做起,经过持之以恒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产品结构、品质不断提升,创造了销售收入连续十五年以年均50%速度增长的奇迹,目前已成为拥有系列卡车、客车、商务车的全国十大汽车集团,其商务车国内销量和卡车出口更稳居全国第一。奇瑞汽车后来居上,它谋于陋室,成于荒滩,仅成立9年,其轿车销量已跃进全国前5名,今年出口将达5万辆,毫无争议地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

  除了奇瑞、江淮、科大讯飞等一批自主创新的后起之秀,马钢、海螺水泥、铜陵有色、安庆石化及淮南、皖北三大煤业集团等一大批老牌国企,通过机制和技术创新也重焕生机,成为推动安徽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005年,安徽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首次达到8家,今年有望超过10家,其中马钢、铜陵有色两家将超过300亿。

  县域经济:让奋力崛起的短腿变长

  对安徽经济发展,省长王金山有一个评价,亮点不少,但缺块少面。缺块是指县域经济薄弱,缺少产业支撑;少面是指产业集聚不够,产业链短。如何把大企业和中心城市创造的后发之势向县域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安徽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被列为安徽省奋力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战略举措。2004年,安徽县域经济一改连年下滑的颓势,县域GDP增长了13%。今年上半年,安徽县域经济持续保持13%的增长速度。

  更可喜的是,一些率先突破者已展示的魅力和前景。

  产业聚集,借梯登高。三年前还是一片荒岗的芜湖县机械工业园,现在已聚集了近500家工厂,近50亿的资金。产品销量居国内第一的一位浙商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建立比本部规模还大的生产基地,主要是这里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很适合大规模发展。

  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凭借紧邻苏浙优势,目前广德已招来苏浙企业500多家,为广德创造了每年20多亿的工业增加值。在浙商的带动下,广德形成“万户经商,千家办厂”的创业热潮。

  劳务输出,返乡办厂。以劳力输出出名的无为县,近几年通过改善环境、主动服务等综合措施,吸引大批外出经商打工人员回乡办厂,很快形成了电线电缆、羽毛、绒、医疗用品、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跻身全省综合十强县前三名。在最近评出的全国民营企业纳税100强中,安徽入选5家,无为就占3家。

  效能革命:打造高效服务政府的破冰之旅

  “我现在看到了最好的安徽。”在今年合肥一次项目签字仪式上,全国最大的低温肉制品商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感慨地说。

  这位十年前因当地经营环境恶劣而被逼远走南京创业的“徽商”,今年以来接连在合肥、巢湖、马鞍山投下数十亿元,打造面向长三角,进而走向国际的生产基地。

  与祝义才等徽商回归和外商纷至沓来相对应的,是安徽正在全力推进的政府“自我革命”。

  “这是一场破冰之旅!”效能革命首先在省政府机关和合肥市展开。省政府经清理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取消(包括建议取消)、下放了491项,占总数的40.1%%;省级批准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61项被取消,其中涉及收费39项,占原有涉及收费项目的76.5%%。合肥市353个行政许可项目锐减到230项,支持工业发展的“31条”新措施同时被隆重推出。

  之后,一直延伸到县和基层机关。在芜湖县机械工业园,每一个前往洽谈投资的客商都会得到三份资料:投资指南,产业配套指南和园区服务指南。园区的每一名干部,既是项目联系人,也是项目服务人,客商对他们服务的满意程度,在他们的考核中占有最大的权重。

  在铜陵,上千名干部参与轮岗的“活力工程”,剑指精神萎靡不思进取的“岗位疲劳”。“从比着谋官谋权谋利到比着干事,这是铜陵干部正在发生的转变”,市委书记沈素琍说。2004年,新一届铜陵市委提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要达到300亿元,被许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今年铜陵生产总值就有望突破300亿大关。

  可持续发展:五级动力有望推动潜龙飞天

  一些经济专家和企业家分析认为,从安徽独具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产业优势来看,未来可能有四大推动力如多级火前,推动安徽这条“潜龙”实现腾飞。

  第一推动力是以汽车和家电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安徽已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出口基地,理应成为安徽最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国家电行业前二十强有一半已到安徽投资办厂,其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体现出来。

  第二推动力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安徽煤炭等资源丰富,又襟江带淮,水源充沛,运输方便,是我国最适宜发展重化工业的区域之一,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重化工业的浪潮中,安徽将尽显运输成本低、离目标市场近的优势。

  第三推动力是科技资源丰富。合肥是我国科教中心之一,每年都产生数以千计的科技成果。由于邻近全国性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基地,合肥很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技术研发基地,未来还应发展成为全国性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之一。

  第四推动力是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安徽山川秀美,为天下称道,又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其中黄山、九华山更是独标海内外。如此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完全有可能衍生出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借以提升和优化安徽整个的产业结构。

  “沿途一望,生气勃勃,安徽肯定是有希望的,是有大希望的。”差不多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大江南北后,如此感言。

  郭金龙书记告诉记者,每到人民大会堂开会,他都要在安徽厅毛主席这段话前站上一会,以此激励自己。他也经常以此激励安徽的干部群众。(转自《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