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需要“鲁迅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5:52 京华时报

  鲁迅先生忌辰刚过,忽然一惊,先生离世已有70年了。然而,要写纪念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他亟盼自己的文字“速朽”,惟其如此,他所热爱的中国,才有希望,而他终其一生猛烈抨击的国民“劣根性”,才会随着他的“匕首和投枪”一起“速朽”。

  然而,不幸的是,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
,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劣根性与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绵绵。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

  然而,我们是否做了足够多的工作,让这把“地火”,聚集更多鲁迅精神的传人,一同奋斗于挖掘并疗救国民劣根性的工作?

  鲁迅先生似已经被放上了神坛,但事实上,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鲁迅忌日70周年,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却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漂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再往上,2005年是“安徒生年”,2002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全国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载体,至少让孩子们知道,鲁迅是谁。

  摘编自《人民日报》10月23日 文/李泓冰

记者:李泓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