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金”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0:35 温州都市报

  市区桥儿头住宅区,几位老人在小区健身场锻炼着身体。小区中一间3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沉浸在诗词意境中:女主人轻吟慢唱着一首男主人所作的旧诗:丛生竹树香山寺,一望烟波卖鸭桥。向晚看花人散后,斜阳细柳……男主人倚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在轻晃着头。这两位老人就是本文的主角,温州著名的词曲声腔专家郑孟津和他的妻子金镜芙,两人相濡以沫,携手70年,炼就了众人称颂的“白金婚”。

  

“白金”是怎样炼成的

  结婚60周年(钻石婚)纪念照

  

“白金”是怎样炼成的

  结婚一周年(纸婚)纪念照

  

“白金”是怎样炼成的

  结婚50周年(金婚)纪念照

  书声朗朗,夫唱妇随

  “我只看了她一眼,就喜欢上她了。”郑老虽已94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他们的爱情故事,没有浪漫的恋爱过程。

  郑孟津1913年出生在永强,“父亲是做虾米生意的老板,小时候,我对戏曲音乐就特别喜欢。当时我家居住在一条小河边上,听母亲说,4岁时,我对着悠悠河水能哼起戏曲,引得对岸行人的注意。11岁我会吹笛子,14岁学京胡,18岁能登台吹永昆《荆钗记·打婢》等大戏。”

  郑孟津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读完中学后,到南京一公立小学任教,不久兼任该校校长,那一年,他还是一个20刚出头的毛头小伙,为有成熟的威严,在亲戚的建议下,他在鼻梁上架起了一副平光黑框眼镜。

  1935年,他回到温州,从事地籍整理、土地测量工作,并先后担任永嘉(现温州)地政处处长,浙江省第十四土地测量队队长,温州专区测量学校教育长等职。他跻身于当时的温州名流、政要间,可谓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因郑孟津高大、英俊的外表和他的地位,前来说亲的自然是络绎不绝。“经常有人来说媒,可都没有让我动心的。”

  郑孟津性情淡泊,不喝酒,不抽烟,爱好读书。

  “我年轻时看的书很多,除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等大量名著外,还读了《巴黎圣母院》等国外的经典名著,甚至黑格尔、萨特、笛卡儿等哲学大家的著作。”郑老晃动着手中的放大镜说,自己当时读书很杂,“我觉得这是浪费啊,因为没有专业的方向,涉猎太广泛了,这是读书时的一个缺点。”

  当郑孟津在同事家,见到浅笑盈盈的金镜芙时,心里顿时泛起涟漪,眼前清秀的女孩,娴静温柔,如出水的芙蓉,深深地吸引着他。金镜芙的父亲是当时温州有名的老中医,家境宽裕。“她从小就跟从温州的一名晚清秀才潘伯涛学习传统文化,好朗诵古诗词。”正因为相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守一生。

  1936年,他们在五马街“醒春居”酒楼举办婚礼,名流商贾,乡绅政要云集,成为当年的一桩盛事。婚后,两人夫唱妇随,在自家小院里吟诗诵词。

  一日,金镜芙从外面摘来数枝芙蓉花,插在花瓶中,放置在梳妆台的镜子前,笑着对郑孟津说,看,这镜中的芙蓉就是我了。

  “我当时就笑她,那怎么能是你呢,你可比镜中的花儿漂亮多了。”郑老呵呵地笑开了,像个天真的孩童。他拿着放大镜,为记者念当时他在这样的情景下,写给妻子的一首诗:“红粉绛纱聚锦城,风流夫婿石曼卿。数枝玉鬓斜斜插,笑向菱花唤妾名。”诗写在他们结婚时候的合影照背面,也因此才保留了下来。

  相夫教子,共承艰难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时局动荡,郑孟津辞去所有职务,“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一心在家读书,彻底地做了一个词曲音乐的研究者。郑老说,这一决定的做出,是离不开妻子金镜芙的支持的。“她是一个很能持家的人,当时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她一人打理。”

  新中国成立后,郑孟津夫妇靠以前的积蓄,日子过得还安稳、浪漫。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6个孩子的相继出生,加上自然灾害,生活更显艰难。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戏曲的研究,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坐看云聚云散,月升日落,体悟大自然的音乐。”

  让他感动的是,妻子金镜芙一人承担起家

  庭的重担。“她在针织厂上班,是做定额,当时她身体不好,经常感冒

  发烧。可她就是挺着,从不在我和孩子们面前表露痛苦。”

  文革后,他们夫妻已是花甲老人。为了儿子结婚,他们夫妻二人,把自己住的房子让出来,到外面租住房子让郑老潜心词曲研究,金镜芙则在后面默默地支持着他,每天精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郑老一直能安心词曲研究,并著书立说,与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分不开的。现在虽然金镜芙已89岁高龄,但居家一切事宜诸如洗衣、拖地、烧饭等等均由她一人完成。午后,老两口小憩片刻,会到楼下的花园里走走谈谈,郑老兴致来时,还会携金镜芙去松台山、华盖山等处散心。

  “80岁以前,我因房子问题,在外寄居飘游了15年,更换了7次住处,对于这样的日子,镜芙从无怨言,每次租房、搬家前后,都是她在张罗。”郑老靠在沙发上,头微仰着,闭着眼睛轻声念着:阳台悄悄临春水,菜花漠漠沙湾嘴。远岫雨声中,倚栏思不穷。近郊无故宅,邻有新相识。十载似青萍,飘飘逐浪行。这是他在搬进现在住的地方的

  时候,所填的《菩萨蛮》词。

  1992年,政府为郑老安排了50平方米住房,才使他们夫妻安居下来。

  白头偕老,著书立说

  1985年,郑孟津因在词曲声腔研究方面的特出贡献,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经济也逐渐宽裕。在结婚50周年金婚的时候,郑老带着从未出过远门的金镜芙,以旅游的方式纪念他们金婚:游北京长城故宫,登山东泰山,探济南趵突泉,留影青岛海滨。

  让郑老难以忘怀的是,他在作民间戏曲音乐资料调查整理工作时,金镜芙不放心,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万一有个什么事情,都没有人在身边怎么办?当时金镜芙虽然也近七十,但她身体还硬朗,就一直陪伴他南上北下。杭州西子湖畔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旁平湖秋月的茶座里,人们有连续几个星期,见到这样的场景:每天早上八点半,一对白发老夫妻准时出现在茶座里,丈夫很快转身走进了图书馆,妻子就点一杯绿茶,听着店里的音乐,脸上显露着幸福的微笑。

  “她每次都要等我找好资料,与我一同去吃饭。”郑老说起在杭州的经历,眼睛湿润起来。

  郑老先生与夫人是相濡以沫的典范。两人虽然相差5岁,但患难人生使得夫妻70年来一直相敬如宾。一谈起妻子来郑孟津老先生就不时地笑,一脸的幸福。他说妻子天性温文尔雅,从未与人拌过嘴。“她安贫如素,别无他求,以她的默默无语,承担了全部的艰辛,才使我得以安心研究词乐曲乐,撰写了一些论著。”

  郑老先后发表戏曲史、戏曲音乐论文数十万字,著有《词源解笺》、《昆曲音乐与填词》(甲稿)、《昆曲音乐与填词》(乙稿)与《宋词音乐研究》等著作。也因为妻子的默默支持,让郑老在93岁高龄的时候,发惊人之举,还要为后人留下《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五种》一套书,作出唐宋词乐、宋金诸宫调音乐、元明南北曲音乐,是一脉相沿的“中国牌子歌曲声腔音乐”这一结论的又一套著作。目前,《温州南戏声腔音乐》、《浙音海盐腔音乐》、《吴音昆腔倚声按拍》即将出版。

  郑老夫妇共育有3子3女,现已是四代同堂,50多名子孙,子孙辈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书香不绝。

  恩爱夫妻相濡以沫70年的光阴,留给两位老人太多的记忆。郑老郑重地说,其实爱情与治学一样,必须要“专情”。只有专一的爱,才是纯洁的,正是纯洁的爱让他们彼此相守一生。“也就是说,男女双方都怀有空谷幽兰一样纯洁的爱,对对方也要具有孤芳独赏、始终如一的坚贞志节。”他笑着说,这是他们夫妻爱情长久的秘诀。(文中图片由郑孟津提供)

  ■本报记者 王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