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数风流酒品还看今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3:25 新闻晚报

  快消品酒专版今天终于问世!

  冬季来临,许多消费者都喜欢品酒暖身;亲朋好友聚餐,更离不开美酒佳肴。品酒版创刊,一则解读当前中国酒业的竞争格局,洞悉酒业的发展方向,二则广大读者介绍众多品牌酒类的口感与其文化底蕴。让读者在品酒之余,细细体会酒的醇香芬芳,静静感触酒所赋予的悠远文化历史,深深领悟人生百态。

  我们写酒,写入“酒曲回肠”;我们品酒,品到“醉翁之意”;我们聊酒,聊起“一言酒鼎”;我们悟酒,悟出“酒中真谛”。最后,我们“将进酒”—劝君一杯酒!对酒歌,纵有千丝情怀万缕思绪,尽在酒香之中。

  如今,中国酒业市场可谓“百酒流香,争奇斗艳”。白酒依托本土文化抵御洋酒;黄酒群雄并起,新品竞出;葡萄酒强强联手,中西合璧,共筑中国葡萄酒业的锦绣前程;啤酒市场早已是洋品牌大举攻坚,本土品牌奋力抗争,热闹非凡。

  白酒:“茅台五粮液”谁与争峰

  白酒,中国的国酒,历经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依旧流露出其特有的醇香酒感。中国的白酒地域化相当明显,北有鲁酒威震华东平原,南有黔酒傲视群雄,西有川酒虎视眈眈。而白酒霸主之争自然是双雄争峰———茅台与五粮液,当然剑南春也不可小视。

  目前白酒行业竞争激烈,但今年五粮液、茅台先后有恃无恐地涨价,已经说明两者在白酒市场的地位难以动摇,何况五粮液与茅台一直统治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几乎供不应求。

  近年,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等众多区域化浓郁的高端白酒企业突然迈出全国化的步伐,原本相安无事的高端白酒群雄并起。尽管五粮液与茅台目前仍然“稳坐钓鱼台”,但钓鱼台下不再是平静水面,而是波涛汹涌。

  现在五粮液与茅台可以依托其悠久的酒文化与品牌忠诚度保持其在高端白酒市场的老大地位,但当众多白酒也开始借助各自酒历史规划品牌时,未来他们可能对茅台与五粮液的现有地位发起强劲冲击。其实论酒历史与白酒品质,五粮液、茅台相对于众多地方知名白酒的优势并不明显,但五粮液与茅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用活”品牌。它们的魅力就在于当中国人一提到白酒,脑子里就浮现五粮液茅台。

  其实剑南春、水井坊等众多白酒品牌已经开始“雄起”。“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剑南春的宫廷酒概念无疑使许多消费者感受到它的大气与威严,川酒的复兴似乎触手可及;孔府宴等鲁酒似乎凭借着“孔夫子”的声名远扬,传播着孔府宴悠久的文化底蕴,或许鲁酒再次登基指日可待;泸州老窖也跃跃欲试,边大力宣传,边开辟稳定营销渠道,欲抢占茅台五粮液的半壁江山。

  今天的中国白酒市场应该是“茅台五粮液,谁与争锋”,但明天也许就会进入一个战国时代。但消费者能品尝到更多品牌的知名白酒,何不乐见白酒市场的百花奇放呢?

  黄酒:群雄逐鹿勇者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绍兴黄酒集团推出“五年”陈绍兴花雕酒伊始,其各档次“年份”老酒便风靡长三角。黄酒也开始从家庭餐桌逐渐“搬迁”到高级宾馆和高级酒店的餐桌上,得益于黄酒的品质大大提高。没多久,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公司以和为贵、天地万物以和为先的“和”字为其品牌,大力传播“营养黄酒”的新概念,和酒名号短时间就响彻整个上海滩。

  紧接着“状元红”、“古越龙液”、“帝聚堂”、“石库门”、“君再来”等各种营养概念的新型黄酒立刻摇身一变,成为黄酒市场的新贵,促进了黄酒行业的新发展,黄酒的经济效益又上一个台阶。近几年来,各黄酒企业都在黄酒品质与品牌的创新方面下苦功,从纯生黄酒的研制投产、应用冷冻过滤解决黄酒沉淀问题、宣传黄酒文化等等方面入手,使黄酒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黄酒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刺激着各黄酒企业持续各显神通,争先市场先机,于是黄酒市场必然呈现一种群雄逐鹿的场面。

  上海“和酒”率先打响黄酒市场的攻坚战,紧接着古越龙山的“状元红”、“江南才子”,会稽山的“帝聚堂”,金枫的“石库门上海老酒”等品牌黄酒要求酒精度比传统黄酒低,销势自然非常良好,并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到黄酒消费队伍中来,使喝黄酒成为一种时尚,黄酒市场就会更加“继往开来”。

  随着人们对饮酒健康越来越关注,如今黄酒市场不仅仅在比拼酒精度高低,更要推崇黄酒蕴含的健康营养价值。黄酒秉承着低度酒概念,减少乙醇对肝脏的负担,自然受到不少饮酒者的欢迎。尤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每天喝杯黄酒,能活血取暖,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葡萄酒:中西合璧蒸蒸日上

  据悉,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业依旧快速发展。葡萄酒总产量达到43.43万千升,同比增长25.40%,实现利润12.56亿元,同比增长58.78%。如此高速发展的葡萄酒市场,自然引来众多外资葡萄酒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而中资葡萄酒则纷纷加强研发,欲挡外资品牌于国门之外,又抢占这片葡萄酒市场的黄金热土。

  当前长城、张裕、王朝三大品牌占有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众多葡萄酒品牌的大举进入,这份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有些“岌岌可危”。

  仅2006年,西班牙、法国的众多洋葡萄酒品牌就通过举办品酒会,大力推广洋酒品质,宣传葡萄酒文化等多种营销方式抢攻中国葡萄酒中高端市场。但我国葡萄酒企业则“水来土掩”,凭借本地化品牌、低成本、更适合国情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促销手段,维护着自身市场份额。

  洋葡萄酒的优势在于其丰富卓越的葡萄酒品质与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却苦于短时间没有合适的营销渠道,而中国葡萄酒扎根中国,在土地化营销与渠道推广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他们仍需提升葡萄酒酿制技术。于是一场“中外合璧,取长补短”的合作格局让许多人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4月6日,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公司法国卡斯特集团在钓鱼台国宾馆与北京东海鑫业公司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将其在中国的代理权交给东海鑫业,并宣布集团原装进口葡萄酒正式进入中国。卡斯特集团董事长卡斯特表示,2001年,该集团与张裕集团共同设立中国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公司,就是要让中国消费者品尝到拥有卡斯特血统的葡萄酒。

  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前的中外葡萄酒合作方式是一种各取所需的权益策略,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竞争激烈,当外资葡萄酒在中国站稳渠道营销脚跟后,就可能选择单飞,而中资葡萄酒得到优秀酿酒技术后,则会洋为中用,进一步推广中国化的洋葡萄酒口味,迁制洋葡萄酒进入中国,毕竟每家中外葡萄企业都想拿到最大的一块市场份额蛋糕。如今,中外品牌已经在葡萄酒高端市场偷偷暗战了。

  啤酒:硝烟四起谁主沉浮

  2001年起,SAB、AB、英特布鲁、嘉士伯等众多外资企业就纷至沓来,大规模兼并参股本土啤酒企业。于是青岛啤酒,雪花啤酒与蓝剑啤酒都沾上“洋口感”,而三得利、百威与朝日啤酒等洋品牌也冠冕堂皇地走进中国家庭的餐桌上。

  他们看中的就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衍生的巨大啤酒消费潜力。通常国家经济发展良好,社会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啤酒消费热潮,啤酒不仅是餐桌饮品,更是人们丰富娱乐生活的好伴侣。

  据悉,2005年我国啤酒产量达3061万吨,同比增长5.2%,位居全球第一位。但中国本土啤酒企业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却基于啤酒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动力价格以及运输费用成本居高不下,无力开拓新市场。

  一位啤酒营销人士李先生说:“尽管力波等本土啤酒品牌在口感上推陈出新,开始大力宣传啤酒文化,但外资啤酒品牌在中国扩展进度仍然非常迅速。”

  现在中外啤酒厂家的贴身肉搏战已经越演越烈。如上半年各啤酒厂家集体点燃一场保健清爽型的啤酒变革,各家啤酒厂家都拼尽全力降低酒精度,推出清爽口感,消费者在品尝更多啤酒口味的同时,也悄悄为这次啤酒变革推波助澜。同时,各啤酒厂家对啤酒的终端销售环节的争夺趋于白热化,毕竟谁占有零售主渠道,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啤酒品牌的区域化竞争仍是主流。

  但随着沈阳雪花啤酒的南下长江珠江,青岛啤酒北上攻城拔寨,重庆啤酒的东进策略,原本一些地方化啤酒的垄断竞争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于是众多啤酒厂家将在全国攻坚战与区域守卫战之间决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链接

  煮酒论英雄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众多酒厂欲分得一杯羹。于是他们都拿出看家本领,提升酒品质,宣传酒文化,开拓酒渠道,比拼酒价格。

  但市场制胜法则只认定一句话:“卖得出去的酒就是好酒,消费者爱喝的酒肯定是佳酿。”在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真正的英雄不是靠酒厂如何包装自己所产生,靠的是消费者的购物篮有没有贵酒厂的酒品。

  知己千杯少,把酒共言欢,数风流酒品,还看今朝。我们写酒,评酒,悟酒,不在于给众酒品列出一张排行榜,而是想让消费者从读酒到爱酒。

  煮酒论英雄,在酒类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酒品牌堪称酒中英豪,但广大读者则是“幕后英雄”———你们对酒品的偏好直接决定着众酒品牌的发展空间。读者创造着英雄,但众酒品要成为读者心中的“酒魁”,就必须提升自身酒品品质,完善酒文化内蕴,使消费者在享酒过程中,感受浓郁酒香,感悟人生百态。知己千杯少,煮酒论英雄,我们不只在品酒,还在品味酒中的那份豪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