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高尔夫风波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6:23 南方新闻网

  记者 彭晓芸 实习生 何国维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讲话,会引起这么多的争议。一项看起来并无太多“恶意”的举措,竟然引来这么多“误解”。

  大学生必修高尔夫

  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向外界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消息迅速在各媒体传播开来,甚至吸引了BBC、法新社等境外媒体,并理所当然成为了口水战舞台的“新宠”。赞成者说厦大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学习新运动技能的条件,也是为学生日后就业打基础、增加含金量;反对者说学校如此是利用公家的钱,让日后少数“精英”提前享受贵族生活,浪费资源。

  作为众矢之的,朱崇实18日首次就“

高尔夫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朱崇实表示,国内的高等教育缺少精英教育,厦大开设高尔夫课程“也许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一种文化,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对他今后迈出校门可能是有好处的,说白点,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在于我们想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

  这一说更激起众人的情绪,更多声音讨伐朱崇实的“精英教育论”。有人批评朱崇实是伪精英意识在作怪,是没有文化的虚伪包装;更有人将厦大开高尔夫课程事件指责为“中国教育界本年度最大丑闻之一”。

  不仅仅是厦门大学

  无独有偶,上海财经大学也在不久前宣布,学校将从2006学年第一学期起开设高尔夫体育选修课。由于选修高尔夫课的学生过多,学校要进行电脑随机抽取确定上课名单。

  该校一名老师说,开高尔夫课,对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有帮助”,是“为将来的商务活动打下基础”。他还透露,鉴于去年在研究生中试开的高尔夫课大受欢迎,上海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等院校的老师均向这位老师表示,希望能在各自院校开设同样课程。

  其实国内第一个吃“高尔夫”螃蟹的是深圳大学。早在1997年,深圳大学就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开设了高尔夫相关专业。紧随其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广州大学等也开设了与高尔夫的相关专业。

  当然,开设高尔夫专业,教授专业技术,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与厦门大学等开设课程让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与效果自然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两者的“殊途同归”:为了适应社会就业市场需要,他们才开设了高尔夫课程——一个是专业技能需要,一个是综合素质需要。

  高校多少荒唐事?

  事实上,不仅仅是高尔夫,近年来,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名义下,中国的高校出现了诸多怪现象、荒唐事。

  在培养精英的名目下,大学都要求学生学好外语,无论你是学中国的古汉语还是搞绘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陈丹青因此而招不到好学生,出于对制度的抗议,愤而辞职,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而学术腐败、造假更成为公众心目中高校的一道丑陋的疤痕,深深地刺痛了国人对象牙塔之纯净想象。上海交大的一位专家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却被鉴定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我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成为近年来学术造假的惊天丑闻。至于那频频被曝光的抄袭事件,早已让公众的神经麻木了。

  在诸多怪现状之下,我们无法不反思:我们的高校是否已远离了大学教育的本义:科学知识、人文精神、自由思维?高校剩下的是否只有学术腐败,只有豪华奢侈的校门和饭堂,只有一些高校老师的哭穷表演?丑剧为何不断在曾经圣洁的象牙塔上演?往日神圣的知识殿堂,如今为何却成了滋生“读书无用论”的温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