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09:37 云南日报

  大路通边,高原的梦想。

  2005年6月,穿越缅北酷热中的热带丛林,我们沿年久失修的史迪威公路艰难前行,一条正在由腾冲铺向缅甸密支那的二级公路,与我们时离时聚。预计2007年初全线竣工的腾密公路,将使沉寂60多年的史迪威公路再度复活。腾密路的开通,将打通中国面向南亚的关键路段,历史,再次把云南推进了中国面向印巴次大陆开放的前沿。

  就在腾密路一路西向印度洋的同时,文山富宁,一块巨幅的广告标语——“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被高悬在县城中心通往广西的必经之路上。标语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型客货车日夜穿梭。随着衡(阳)昆(明)高速文山段不久后的全线贯通,来自全国、全省的物流,将沿衡昆高速直抵广西百色,再由百色出发,到达北海、广州、湛江、香港……融入泛珠合作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山中的云南离海洋又近了一步。

  腾密路与衡昆高速,均是云南“连接‘三亚’(东亚、南亚、东南亚)、沟通‘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国际大通道总体构想中,公路“七入省、四出境”的一部分。国际大通道建设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铺就的未来之路。

  世纪之初,“入世”成功,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袭来,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环境,云南如何借势加力,再度奋起?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缺陷、经济制约,还有不少突出的矛盾,云南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并非经济优势,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改革开放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云南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升级’。”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白恩培对云南改革开放发出了这样的总动员。

  云南,这片2000多年前就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把开放的脚步迈向印巴次大陆的热土,正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中,谋求着新的突破和崛起。

  云南要加快发展,只有改革才能获取持续的动力,深化改革就要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2006年4月28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省委书记白恩培作了题为“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努力开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的讲话,“二次创业”第一次出现在云南旅游业的新征程中。

  二次创业,是云南关于旅游的一次自省。2005年8月,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前往九寨沟考察。此后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云南郑重提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势在必行。云南对旅游业的态度,表明省委、省政府敢于正视差距、奋起直追的勇气与胸怀。

  在云南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要加快发展,只有改革才能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深化改革就要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云南的市场化指数只有广东的一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导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我省几年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省完成了对省政府及所属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政府规章和实施主体的清理。省政府一举对1033项行政审批事项、22项地方法规、188件省政府规章和15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取消精简率高达50%。营造“小政府、大市场”的氛围,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改革中,实现了责权一致,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深化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的关键。2004年12月,昆钢实现年销售收入109.28亿元,成为云南第一家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省属工业企业。此后,云铜集团、云天化集团纷纷冲刺百亿成功,云南国企军团活力倍增。云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国企改革,三年来,全省列入考核范围的2546户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国有中小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在国有企业大步前行的同时,非公经济亦获得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全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

  今年5月28日,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成立,这一拥有千亿身家的投资公司是云南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一场投融资体制的大革新展开。我省相继推出了6个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性文件,出台了一批地方实施性规章,一批专业投资公司正在组建中。今年3月,沉寂68年的禄丰恐龙资源引资16亿元,终于招商成功。而由民间资金投资、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世界上第一台白天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也于7月23日在玉龙雪山脚下公演。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推进,我省建设领域投资中,企事业自筹资金比重连年增加,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云南投资增长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一种充满活力的全新投融资体制已经形成。

  深刻的改革还涉及到了农业税费改革、乡镇体制改革,涉及到了教育、 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管理体制,涉及到了与城市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以及水、电、煤气等行业价格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大视野、大气魄、大创造。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开放的思维、高远的目光全力推进改革,云南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体制性障碍正在一一突破,一个活力四射的云南蓄势待发。

  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云南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升级

  2003年 6月,一条新闻震惊了矿业勘查界。云南地矿局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野外勘查工作宣告结束,全国地勘部门最大的“走出去”项目浮出水面。 万象钾盐勘查控制钾盐远景储量超过 100亿吨。此后,云南地矿与省内企业组建中寮矿业,拉开了与老挝合作开发钾盐产业的序幕。先后与几十家国外著名矿业公司、国内民营企业合作,累计引进外资达 8000多万美元。这是云南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云南与中南半岛“山脉同缘,江河同源”,对外开放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之一。2002年召开的省委七届二次全委会上,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云南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技术、文化方面合作的前景和领域十分广阔、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优势,牢牢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改革体制、放宽政策、改善环境,把东南亚、南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认真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打开山门引进来, 放眼四海走出去,云南以博大的胸怀,推进全方位的大开放战略。

  2006年夏秋之交,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在昆明隆重开幕,东盟华商资本聚首云南寻觅商机,为云南确立在亚太市场的地位提供了重大机遇。今年召开的第二届浙商大会,云南楚雄作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入选全国10个浙商投资最佳城市。赢得“挑剔”浙商的认可,是云南优化招商环境的结果。投资环境是当今区域经济竞争的关键抓手,营造优越的招商引资环境,成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开放工作的要务之一。几年来,我省相继推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七大新举措,省政府将2003年确定为“投资环境改善年”,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打造亲商、富商、护商的环境,张开双臂的彩云之南祥云再现。

  随着上世纪末世界零售业大鳄沃尔玛入驻云南,世界500强企业开始进入云南,此后,嘉士伯、可口可乐、家乐福、麦当劳接踵而至,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云南开始被世界资本所追逐。对外引资,云南省境外投资来源目前已增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水平不断提高。外资进入云南,正由传统的制造、矿冶等领域向市政公用、农林牧渔、住宿餐饮业等更广阔的产业延伸。搭建引资平台,昆明高新开发区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引进美国嘉吉公司、百事可乐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单位面积产出跃居国内前列;楚雄经济开发区以盘龙云海为龙头,打造出强大的医药产业军团;大理开发区引入乳业强企,带动起全州乳业的兴旺。我省开发区新招层出,产业聚集、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了资本进入的沃土。今年8月,云南上海商会正式成立,我省已形成的6大商会,组成了近100万人规模的省外来滇投资队伍,每年实现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元。看好云南,一批国内实力较强的大公司纷纷“孔雀西南飞”--水电开发,三峡总公司、国电集团、华能集团……一批国家大型电力企业争先恐后来到云南“跑马圈地”;寻觅商机,国内地产大鳄大连万达、食品业巨头四川新希望、浙江娃哈哈等企业纷至沓来……

  “引进来”,“你发财,我发展”;“走出去”,连接“三亚”沟通“两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伴随着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的成熟运用,云南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探营”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排头兵”。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包建设老挝万荣第二水泥厂,一出手便建成了当时我国在东南亚投资建设最大的水泥企业。云铜集团开疆拓土,在省外,控股四川凉山矿业,在国外成立中国云铜(澳大利亚)投资开发公司、中国云铜三木矿产开发公司,今天云铜已经在美洲、澳洲和东南亚设立了3个分支机构,产品覆盖了全球主要铜原料和铜消费市场。昆钢与越南、缅甸、老挝建立共同开发铁矿石资源的合作关系;云南建工集团走出国门,建成老挝第一座五星级酒店,荣获老挝政府最高奖……云南企业“走出去”精彩频现,云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已经从当初简单的“引进来”,走向了企业输出产品、资本、技术、人才,抢占国内外市场,获取最大利润的高层次开放。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云南对外开放全面升级,利用外资总量不断增长,领域不断扩宽。“十五”期间,我省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800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8亿多美元。“走出去”步伐加快,我省境外投资、外经发展水平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十五”期间,全省境外投资签约项目达55项。

  外资源源不断地涌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文山去年涌现出了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26家,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来自州外、省外的资本;红河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该州去年签订国内合作项目146项,协议资金达107.5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滇沪、滇浙、滇粤合作以及一系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的展开,云南与东部地区联合大发展、共谋大开发,成功实现了互补互惠,合作双赢。云南已经一跃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最活跃的经济因子之一。对外开放正在为云南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顺势而谋,抢占先机,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中,云南先行一步,力争融入最深、作用最大、获利最多,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江通六国,盛会谋发展。

  2005年7月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召开,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云南。在四季如春的昆明,GMS各国首脑以“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为主题,通过了继续繁荣和推进次区域合作进程的《昆明宣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次区域合作走过的历程,共谋未来发展大计,对于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11月,在金边召开的“10+1”会议上,云南省省长徐荣凯作为唯一一个中国地方政府首脑参加,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地位作用不容忽视。滔滔澜沧江,一路穿山越岭,从云南走出国门,奔向大海。次区域合作,在奔腾的澜沧江-湄公河两岸,掀起了大开发、大合作的热潮。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5个重点之一,而云南作为中国参与湄公河流域开发的主要省份,作为融入次区域合作最深的省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面对这个未来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的经济区,站在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位置,云南机会难以估量。“要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要先行一步,力争融入最深、作用最大、获利最多”。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把云南的对外开放,上升到了一种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面向东盟,云南先行一步,首先将“海陆空”国际大通道伸向东盟。

  曾经偏居一隅的云南,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放眼世界、服务全国的大气度,全力启动国际大通道建设。公路“七入省、四出境”,贵州、四川、西藏进入云南的通道正在加紧建设,中越公路通道、中老泰公路通道、中缅、经缅甸至南亚公路通道正在步步跟进;铁路“六入省、四出境”,南昆、贵昆、成昆3条铁路增建二线,已经或即将启动,滇藏铁路、滇桂铁路、元江-蒙自-文山-百色铁路已在规划或投入部分建设,中越国际铁路通道将于2007年开工、中老泰国际铁路通道将于2008年开工、中缅、经缅甸至南亚国际铁路通道,也已经进入规划之中;水运,“两条大江出省,三条大河出境”;航空,昆明新机场正在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十五”期间,云南860亿元巨资投向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而随着条条大道通边达海,云南连接东盟“海陆空并进、东中西并举”的格局已经形成。

  大道向东盟,云南商机风生水起,通道经济应运而生。2005年10月,全国非国有银行的行长们聚首边地小城腾冲,中印公路交通要塞的巨大商机吸引了金融巨头们的目光。随着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扩大,云南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步伐也正日益加快。

  抢先一步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大力推进孟中缅印地区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多项合作机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版图中,云南已经成为中国面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中一股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和真正意义的前沿平台。

  这是一条大江的聚会。

  2006年6月5日,泛珠三角区域,这个占全国面积1/5、人口1/3强、经济总量超过全国1/3的经济大版块,11个行政区的行政首长,聚首曲靖珠江源,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共商区域合作发展之计。

  珠江水泡普洱茶。“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事实上是珠三角与大西南两大经济圈能量的碰撞。云南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东盟与南亚重要的桥梁和枢纽的事实,令珠三角把“秋波”送向了云南。而对于中国来说,把大珠三角扩展为大华南经济协作区、扩展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互补核心区域,无疑是具有经济战略意义的。

  珠江水泡普洱茶,泡出了浓浓的醇香。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和2006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两台大戏同台上演,引来“9+2”各方积极响应,东盟10国,8个国家派出高级别官员率团参会。5天会期共签订投资贸易合作项目1019项,协议金额1981.7亿元,“昆交会”经贸成交累计达20.03亿美元,通过云南,中国能量最大的经济圈--珠三角把发展的金手伸向东盟,赚得盆盈钵满。

  大改革推进大开放,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改革开放,正在为推动云南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本报记者张莹刘流(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