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高校中的学生社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6:4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10月份最后一个周四的下午,对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卜玮来说,是一个忙碌的下午。除了要到院学生会宣传部去画新一期的海报外,她还抽空去学校“漫延社”报了名,干完活儿,她还要去另一个社团——“日语同学社”报名。喜欢画画并渴望多学一门外语的她,大一生活将被日常课程和社团活动充实起来。

  对于和卜玮一样的大一新生们来说,走进大学校门,面对着全新的生活,他们渴望
走出课堂,更多地去认识别人,结交朋友,加入社团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样,对于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来说,新学年的开始也意味着新鲜血液的加入,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每一个社团都希望自己发展壮大。

  锻炼能力的好舞台

  对于刚刚加入社团的新人来说,他们期待着能在社团里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锻炼自己的能力。

  “加入社团,除了能发展自己的特长,还可以认识很多人。”卜玮说。

  “高中和大学是不同的阶段,加入社团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卜玮的同学韩冠男说。

  那么社团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当我毕业后,我发现在社会中用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地方并不多,反而是在社团中锻炼出来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帮了我很多。”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的李磊说。李磊是这所学校第一届社团联合会的主席,在他看来,大学生活中除了学习知识外,最好要有一部分时间来接触社会锻炼自己,而加入社团会起到这种锻炼作用。

  除了锻炼能力,在社团中还可以收获友情。“我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都是在社团中认识的。”李磊的接任者,青岛科技大学现任社团联合会主席孙福谢说。他是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说因为大家加入一个社团大多数是因为爱好,因此彼此之间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容易找到朋友。

  不过,对于这些“过来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对那些刚加入社团的新人提供一些建议。

  “加入社团,是为了锻炼。但你要明白锻炼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海大管理学院大四的余登魁说。作为多个社团的负责人,他说自己直到大三才有些领悟,“比如在社团中与人交流怎样把握这个‘度’,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组织活动写申请、写宣传稿、写报道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一般的社团都有自己的资金,还可以锻炼理财能力。”

  从社团走出来,现在又负责学校社团活动的青科大杨洋老师对新生的建议是:要主动出击去寻找锻炼的机会。“很多学生进入社团后显得很被动,别人给他们任务他们才干,并没有主动投入进去。其实社团就像个大家庭,加入社团就应该主动去考虑社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锻炼了自己。”

  文化是社团发展的核心

  每个新生,都想加入一个优秀社团。但对于大多数社团来说,80%是大一新生,20%的干部和骨干是大二大三的老生,这是一个标准配置。为什么大一那么渴望加入的社团,到了大二就要退出呢?社团要靠什么才能吸引人的同时也能留住人呢?

  大一空闲时间多,到了大二,除了课程增多外,随着眼界的开阔,个人的选择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些都是解释为什么社团里大一新生多的原因。但社团留不住人的更主要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

  “最开始我加入英语社,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这里最多就提高到这个程度,这个社团无法再让人感兴趣。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就离开了。”李磊说。他开始考虑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我们就通过办英语角以及类似的活动,看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只要有特色,就会吸引人,并让他们留下来。”一度,英语社的英语角在李磊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办得有声有色,但随着李磊的离开,这个活动也越来越少人关注。“一个社团的文化特色需要时间来积累,现在的社团人员更换太频繁,不利于社团文化的构建。”李磊说。

  与李磊的观点略有不同的是余登魁,他也认为社团的发展应该着眼于社团的文化建设,但他并不认同社团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全国城市文化的评比中,千年古城南京排名赶不上深圳,这说明只要注意到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时间长短不是问题。”

  “一个理想的社团,能够在我遇到困惑时给我指导,要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人数在60—80人左右最好,不仅要有大一新生,大二、大三甚至最好能有研究生。”孙福谢给出了自己关于社团的理想方案。

  毫无疑问,当像动漫、攀岩、旅游、DV此类的新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高校时,社团已经注定要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社团,他们在社团中也将得到更多的收获。

  本报记者 赵 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