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患难与共的中埃兄弟情——访中国前驻埃及大使詹世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36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林立平、李诗佳)今年已80岁高龄的詹世亮曾于1987年至1991年任中国驻埃及大使。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夕,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谈到中国与埃及的关系,詹大使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患难与共的兄弟情。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中国与非洲的外交关系的大门,此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翻开新的一页。而中埃的建交并不是一帆风顺

  (小标题)曲折的中埃建交

  詹世亮于1959年至1964年在中国驻埃及使馆任二等秘书,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中埃建交的全过程,但他对此却做过仔细调研。

  詹世亮说,中埃建交的整个过程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并从万隆会议开始的。在会议期间,周总理同与会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多次会见、会谈,向他讲述了中国的革命历程、国家性质、内外政策,推动建交事宜。纳赛尔逐渐了解了中国不对外输出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

  西方国家为了孤立新中国,对埃及施加了极大压力。埃及的经济是单一的殖民地经济,生产、出口都以棉花为主。英、法等西方国家大量减少对埃及的棉花购买,同时限制给埃及贷款,甚至武力威胁。

  詹世亮说,纳赛尔对周恩来说明了他的难处,周总理对纳赛尔的困难表示理解。他确定了处理同阿拉伯国家的建交问题的基本方针:善于等待,增进往来,多做工作,水到渠成,达成建交。

  在万隆会议上,中埃达成协议,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互派官方的商务代表处,事实上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的第一步。1956年中埃建交前,中国购买了1000万英镑的埃及棉花,并支付了590万英镑的现汇。詹世亮说:“这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棉花交易,对埃及是极大的支持,打破了西方对它的限制。”

  1956年1月,中国驻埃及商务代表处正式成立。双方文化、教育、宗教代表团的互访也逐渐增多。1956年5月30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互派使节。

  (小标题)“我们不是来得太早了,而是来得太晚了”

  1963年12月,周总理开始访问非洲10国,第一站就是埃及。当时,詹世亮在中国驻埃及使馆任二等秘书,负责安排第一个记者招待会。

  詹世亮说,在场的外国记者踊跃提问,对周总理的访问充满了好奇。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作为中国的政府首脑离开中国两个月之久访问非洲10国,是什么目的?这个问题原本想刁难周总理,但他的回答却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诚意。周总理说:新中国诞生已经14年了,我们同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部长和民间团体的代表多次访问中国。现在,我们才第一次访问非洲。我们不是来得太早了,而是来得太晚了。我们访问非洲国家的目的,是寻求友谊与合作,多了解一些东西,多学习一些东西。

  詹世亮说,周总理在访问过程中,同非洲领导人多次深入交换意见,他对国际形势分析入理,谦虚和蔼、从容不迫,给非洲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件小事詹世亮至今仍记忆犹新。周总理参观金字塔时候,詹世亮陪同,埃及方面安排一名运动员进行攀登金字塔表演,从金字塔底爬到塔尖,又返回,只用了7分钟。下来后,周总理马上同他握手表示感谢,帮他掐脉搏,问他累不累,临走还掏出一支中国制造的“英雄牌”金笔送给了他。

  (小标题)患难见真情

  虽然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情况都在发生着变化,但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埃双方依然坚定地站在一起。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势头很盛,埃及却对中国采取了非常友好的政策。

  詹世亮当时在埃及任大使。他去见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对中国政府表示理解,并对中国的局势表示关心。后来,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埃及。穆巴拉克不顾西方的压力,以高规格接待了杨尚昆,并亲自到机场迎接。穆巴拉克对杨尚昆说:我一般不到机场迎接客人,但你来自友好的、亲密的国家,所以破例到机场迎接。之后不久,穆巴拉克对中国进行了回访。

  詹世亮说,当时访华的国家元首不多,作为非洲大国的总统,穆巴拉克访华在当时的背景下非常难得。

  在埃及任大使期间,詹世亮还帮助完成了有“中埃友谊的金字塔”之称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他说,这个会议中心是中埃艺术的结晶,兼具中埃风格,是1963年周总理访埃时承诺援建的。

  詹世亮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研究员以及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虽然不在一线从事中国对非外交事业,他却始终心系着中非关系发展情况。对于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他说,峰会的召开必将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为中非友好合作充实新内容,使之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实现互惠互利,使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