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六大举措 鼓励海归报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7:06 青年参考 | |||||||||
2006海归论坛 由全国青联主办,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青年报社和江苏省青联承办的“2006中国青年归国留学人员论 坛”,将于10月27~28日,在“中国第一水乡”江苏周庄举行。论坛将围绕“我与祖国共奋进”,以“传承理想、创业 报国”为主题,为广大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形势,交流体会,分享创新创业经历,共同探讨留学报国之路的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掀起新一轮出国留学大潮。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各种形式的中国大陆出国留学总人数为 93.34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发展,迄今归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20 万人。据有关部门披露,中国政府为了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不同方式报效祖国,主要采取了六大措施: 第一,掀起新一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高潮。进一步加大对高级研究型学者的选拔力度,使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进入 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习、研究和工作。 第二,加大对国家发展紧缺人才和战略人才的需要和培养;确定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重点支持的几大领域,包括通信和 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和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加大派出非通用语种进修人才和高级翻 译人才的力度,为我国外交事业以及外贸各方面的事业提供人才的支撑。 第三,继续加大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针对西部地区历年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少的情况,采取国家和地方相结合,共同 选拔评审留学人员,使派出人员既适应西部的需求,又有利于西部的建设。 第四,设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物质计划”,“入 学者出国研修项目”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对高校人才建设提供支持。 第五,积极创新国家出国留学的机制,通过建立多种资助模式,如提供与国内外机构联合资助,以及部分资助,形成 多渠道筹措留学资金的格局;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第六,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引导和服务。从政策、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属和子女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 条件。 数据“海归” 92.8%的“海归”未取得外国国籍 在参与2004年调查的“海归”中,92.8%的人没有取得外国国籍。超过一半(53.4%)的留学生认为, 是否取得外国国籍或永久居住权并不重要。相对而言,未归国留学生比“海归”更看重外国国籍。在“海归”中,认为“取得 外国国籍或永久居住权重要”的占40.1%,而在未归国留学生中,这一比例为49.9%。 26.7%的留学生认同“海归”身份 约1/4(26.7%)的留学生对“海归”这一身份表示认同,认为“有荣誉感”;有13.4%的留学生表示“ 反感”,更多的人(59.9%)则表示“无所谓,没什么概念”。但数据也显示有12.2%的留学生表示“根本不在乎” 别人对“海归”的评价,21.1%的人表示“非常在意”,更多的人(66.9%)表示“不太在意”。 33.6%“海归”的社交圈以“海归”居多 调查数据显示,约1/3(33.6%)的“海归”表示,自己的社交圈中以“海归”居多,更多的人(66.4% )则表示,自己的社交圈并不局限于此。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 国家领导人针对留学人士的谈话 毛泽东: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毛泽东到苏联访问,在莫斯科鼓励留学生代表奋发有为。
邓小平: “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时表达了对留学人员的殷切期望。
胡锦涛: “在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进程中,广大留学人员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2003年10月8日,胡锦涛在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强调留学人员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