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打假医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5:15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 |||||||||
这是一段或明或暗的道路。从上海到北京,陈晓兰每次到国家药监局反映情况,都会经过这条路。从1997年开始,她已经30多次往来于这条路上,在举报那些假冒伪劣医疗器械之前,陈晓兰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改变她人生的就是镜头里呈现的这些医疗器械,它们都曾经在医院里被广泛使用过。但事实上,它们对人体并没有好处,甚至还有害。现在,它们都已经被医疗管理部门禁止
采访:陈晓兰 记者:你觉得在某些人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晓兰:觉得我很刁把我当坏人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很委屈,我做的都是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陈晓兰现在居住在上海闸北区一个居民小区里,这个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的医生,三年前被办理了退休手续,从那以后,热爱医生这个职业的陈晓兰就不再有机会给病人治病了。但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1997年,陈晓兰还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命运的改变发生在那年七月,而改变她命运的,就是这种名叫光量子氧透射治疗仪的医疗器械。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我的病人来看病,讲起来了哦楼下那个激光,那个不能用用了以后都会发抖的,一打就抖一打就抖,他讲话无心的。我一听(发抖)是输液反应啊,一抖体温就上去了,那么一讲呢这个我得下去看一下,我就看了,这里面怎么有紫外线味道,臭氧味道,我就一看,ZWB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那么这个机器(我)一看呢,,我就出来了,反正这不是激光我就出来了。 记者:你怎么判断这不是激光,而是紫外光呢? 陈晓兰:紫外光它发出的时候,它含有一种臭氧,臭氧就像晒被子的那个味道,很典型的一闻就知道了。 记者:你凭什么那么确定呢? 陈晓兰:因为我闻到味道我再仔细看,那个字ZWB2,B2就是波长就是中波,紫外线有长波中波短波,它那个B2就是波B2就是中波。 记者:ZWB2是什么意思? 陈晓兰:就是紫外光,紫外光的拼音带头第一个(字母),那么我看了以后也没有多讲,反正医院里面最好少讲话,我就出来了。 紫外光和激光分别用于不同的病症,两种光不能混用。但是这种光量子治疗仪的说明书上却称,自己的治疗原理就是激光,医生们也把它当作激光来使用。 采访:陈晓兰 记者:那你当时所在的医院为什么,要把紫外光当成激光来用呢? 陈晓兰:激光贵啊,激光还有老百姓容易接受,好像是新型科学嘛,好像激光都很厉害的,所以都排队在那里弄,我就跟我那病人讲不用打了,你就跟那个帮你看病的医生讲,是我讲的。 记者:既然你说在医院里要少说话,为什么你还是说出来? 陈晓兰:这不能乱来的,你想你那个病历卡上写激光,如果病人出意外的话,我抢救要照激光来抢救,那问题就大了。 让陈晓兰意外的是,她的这一句话却在医院掀起了波澜,而不久之后的一次全院医生大会,更让她感到吃惊。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我就拿了那个报纸在看,只是一会儿就静得,好像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的,那反常现象了,我就报纸不看这么抬头一看,大家都看着我。 陈晓兰:为什么大家都要看着你?因为院长讲了,刚刚有个别同志没有听到,把那些话再重讲一遍,这样一讲我就头抬起来看她了,可能就是我没听见吧我就看她,她就讲了就重复了一遍,再说紫外线不是激光就下岗,这么一讲我把报纸一撂,我就走到台上去了。 记者:当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陈晓兰:那是很气的真的是很气的,还下岗你下岗怕谁啊,我又不是到你家来干活,我就上去了,我在这里面干活在医院里面工作,我是医生我又没到你家做保姆,你凭什么在这里哇啦哇啦叫。 记者:为什么这么气愤呢? 陈晓兰:她不对的她真的指鹿为马,紫外光怎么能做激光呢,莫名其妙,那科学就是科学你讲是不。 陈晓兰决心用证据来证明,所谓的光量子治疗仪确实是把紫外光和激光弄混了。这本关于光量子治疗仪的资料汇编,是医院发给每个医生的,其中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据说是"光量子"的发明人。这个名叫陆应石的人,文章标明他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我就到他人事处去了,人事处接待的那个人,帮我查了一下电脑,跟我讲没有这个人,连同名同姓也没有,我叫他再找一下,他跟我讲我帮你找的,是上海医科大学包括附属医院的,所有职工18000多个人,那么是很厉害了。 1999年1月25号,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向陈晓兰出具证明,证实这所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并没有陆应石这个人,这个证明更加确定了陈晓兰的怀疑,她开始觉得,这件所谓的光量子治疗仪,其实是一种假冒伪劣产品。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陈晓兰收集了一些病人的病史资料,并对他们进行走访。就在走访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事实。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我们区的医院地段医院,7所医院每所医院都在用,没有一所医院不用,就是多少而已。 记者: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些,使用光量子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陈晓兰:有些病人跟我讲,怎么做了这个针以后,那个皮肤怎么一碰就掉一块,这就是红斑狼疮,皮肤的特征出来了,反正自己觉得很寒的,一家家人家反映。 记者:为什么这样一户户走下去? 陈晓兰:你的心会越来越寒呢?太乱了,很多病人对医生很寄予希望的,我觉得这样搞下去,我跟我们院长也讲的,这样搞下去就是砍了桃树吃桃子。 从此以后,陈晓兰就开始了不断地奔波。她感觉到,这件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她把自己看到的事实写成材料,并且走访各个部门反映情况,渐渐地,她成了国家药监局的常客。可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还没等到结果,她自己首先遭遇了不测。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1998年的3月9号砸我科室了。 记者:3月9号那天你走进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陈晓兰:科里面砸得一塌糊涂,机器全部搬完了,那都是我弄出来的,牵引架都是我自己烧电焊烧出来的,滑轮也是我在马路上,走了一条又一条的路买回来的。 记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陈晓兰: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了,我很硬的我骨折我都没流眼泪,我一下子就,没有哭声地眼泪就淌下来了,很伤心的就揪心那种感觉,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科室没了。 不久之后,医院向陈晓兰发出了全脱产自学的通知。 李葵南:医院应该表彰她,而不应该是开除她,但她确实是被开除了。 李葵南,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新民晚报》主任记者。在了解了陈晓兰的遭遇之后,李葵南决心帮助陈晓兰,为此,她多次把陈晓兰反映的情况写成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上海市相关领导的重视,1999年,上海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使用光量子治疗仪,并且安排陈晓兰到另一家地段医院重新恢复工作。陈晓兰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扳倒了"光量子"这件假冒伪劣医疗器械。 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有一个市信访办的就跟我讲过,要我珍惜这个,他好意跟我讲你要珍惜这个岗位,我就哭了,我不爱惜它我凭什么就这样跑。 陈晓兰重新回到了医生的岗位,但她并没有停止对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举报。1999年之后,陈晓兰又先后在医院里发现了6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她都向药监部门作了举报,2002年,医院给陈晓兰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 退休后的陈晓兰,依旧没有停止举报。这是陈晓兰2004年在某医院暗访的一段画面。她要反映的是一种名叫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壁同步注射的治疗仪。得到陈晓兰的举报之后,上海市卫生局高度重视,经过调查,卫生局紧急停止了这种治疗仪的使用。但陈晓兰很快发现,"光量子"停用之后,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并没有消失。一件假医疗器械被停用,往往还会有其他改头换面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院,用到患者身上,陈晓兰开始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这是一种名叫"鼻激光治疗仪"的光纤头,企业宣称可以治疗44种疾病,许多医院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在给患者使用这样的光纤头时,医院每次的收费是40元。 随机采访:陈晓兰 记者:那这个的成本是多少钱? 陈晓兰:这个的成本只要几分钱。 记者:几分钱? 陈晓兰:对。 记者:那到消费者手里对患者来说,要花多少钱? 陈晓兰:患者是四十块钱。 记者:从几分钱到四十块钱? 陈晓兰:对从几分钱当中跳掉一个一毛。 记者:真是很过分的了,连毛都跳过了几百倍的概念。 陈晓兰:对,是的。 采访:陈晓兰 记者:从几分钱到几十块钱,这中间究竟经历了哪些环节? 陈晓兰:进医院的时候四块钱,有些医院四块钱就出来了,因为我问了很多医院了。四块钱就进医院,可是发票上面,采购发票上面能写七块钱,厂家销售给销售部门这一环节,他就赚了一个分到元,那么四块钱变成医院里面的七块钱,采购的人本身他赚了很多的。我们医院用了四千多个,他就赚了很多很多,那么医院里面是七块到四十块,他就付一点电费嘛半导体。 记者:这三十三块钱是谁赚去了? 陈晓兰:那医院里面赚去了。 明明是假的医疗器械,为什么还被普遍地使用呢?陈晓兰为此收集了一些病人的治疗帐单,经过分析,她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随机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这是一个医疗费,整个治疗费的分析表,一个病人在医院里64小时的分析,最终64小时的分析对。 记者:那么他总共花了多少钱? 陈晓兰:他总共花了8645块6毛2分。 在这个病人64小时的医疗帐单中,医生的专业技能花费了58元,药品花费5591.46元,而医疗器械的花费是2827.16元。 随机采访:陈晓兰 陈晓兰:初看是药品贵,你看这一个药品,这个病人在医院里面,64小时用了5000多块钱药,5591.45元医院里面赚的是388.72。医疗器械初看只有2800多,可是纯利润就赚了2200多,所以对医院来说,医疗器械的费用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对是的最大的利润来源。 记者:它是它的几倍了。 陈晓兰:是药品赚取的数字的几倍了,其实也就是以疗养医。 根据陈晓兰的分析,医院为这名病人治病,从药品中获得的利润是388.72元,但是从医疗器械中却获得了2261.73元的利润。这就是说,完成一次治疗,有超过85%的利润来自于医疗器械。陈晓兰认为,正是这种高额的利润率,促使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冒着被查处的危险,不断地把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用到患者身上。 采访:陈晓兰 记者:鼻激光这个项目最后罚了多少钱? 陈晓兰:鼻激光头每所医院查(罚)只是象征性的,护士讲用了激光(赚了)是14万,可是就罚了1万多块钱。 记者:那这些罚款和它创造的利益相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陈晓兰:九牛一毛。 记者:为什么呢? 陈晓兰:按理说它用了几个月了,每个月如果都是按14万计算的话,是什么数字?他罚就罚1万,那就有用吗根本没用,他赚得很多很多的,如果再有这样的医疗器械出现,肯定会干绝对会干。 记者: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陈晓兰: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应该讲是国家,它影响的就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这也能影响政策,大量的钱就是用在虚晃一枪那里,根本没用的,也就是讲医院大量的医保资金,就给那些人分流了,病人觉得出了很多钱都看不好病,国家也觉得我拨了款,我给你的政策已经有很多优惠了,你们为什么没有(用好),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也就是这个。 从1997年开始,陈晓兰每发现一件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就会不断地向医疗管理部门举报,直到它们被停止使用。陈晓兰一共举报了7种假冒伪劣医疗器械,但却为此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每次举报留给陈晓兰的,都是一沓沓厚厚的举报材料、悄悄变白的头发和不断增多的皱纹。 采访:李葵南 记者:那你觉得究竟为什么陈晓兰,这些年走的路会那么艰难呢? 李葵南:我就觉得关键就是利益,利益的驱动,她触动了所有可以通过这个伪劣的医疗器械当中获得利益的这个群体,监管这块如果你不能够加强的话,那你发再多的文,我们立再多的法都是徒劳无功的。 采访:陈晓兰 记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你不断向前呢? 陈晓兰:就是讲我是对的,我坚持的是对的,对大家都是有帮助的,生命不是开玩笑的就这么回事。 记者:有人说你是叛徒你怎么看? 陈晓兰:我没违背我自己的职责,我叛逆的就是不正常的东西,不应该出现的东西,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叛徒蛮好的啊。 字幕:最近,陈晓兰被中国消费者保护协会评为"2006年‘3·15’质量先锋",并被卫生部主管的《当代医学》杂志评选为"影响医疗改革的20人"之一。 (2006年4月2日《七分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