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史娱乐排行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6:26 新周刊

  哪个朝代成为观众、读者的最爱,似乎不仅仅取决于创作者的选择,还取决于那个朝代的戏剧元素、时代心态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成败。

  文/陈漠

  正说不受欢迎,戏说又要遭骂,另类则让人一头雾水,现在已经不是可以用简单的仁
义礼智信就可以评价历史人物的时代了。在多元化价值观的推动下,向历史要娱乐题材也成为了见仁见智的多重选择。

  清——娱乐八卦的历史

  毫无疑问,清朝是给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带来最多灵感和收获的朝代。

  从

努尔哈赤在关外的第一声响箭到溥仪在新社会的默默死去,每一个帝王、太后、贝勒、格格、大臣、将领、商贾、士人都成为可资咀嚼的典故和逸闻,它也因此被称为“如同娱乐圈一样八卦的清朝历史”。

  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拥有一个专有名词“清宫戏”,人们戏称为“辫子戏”,它们的数量一度多到任何一个时段在任何一个电视频道上都可以看见穿马蹄袖补服的清朝官吏,最后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来限制清朝的“电视复兴”。

  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很著名的清朝题材影视作品。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了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内地演员刘晓庆大红大紫,香港演员梁家辉则拿下了金像影帝——也正因为这部电影,他随后几年内不幸被封杀,不得不在铜锣湾摆路边摊过活。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张铁林饰演恭亲王奕言斤,很多年后,他在“清宫戏”的热潮中一举成名,成为清朝皇帝的最佳扮演者。

  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尼的《末代皇帝》则更具有国际影响,虽然主要角色都由尊龙、陈冲、英若诚、雷汉等华裔或中国演员饰演,但因为英法意三国合拍的性质,基本上不能算作中国的影视作品。

  近几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大部头电视剧的热播则代表这类清宫戏的再次兴起,导演胡玫认为这归功于她的“新历史主义”。在这类“清宫戏”里,政治权谋斗争是主要的戏剧冲突,这类清宫戏往往着力于展示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也因此带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争议。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太平天国》便是一个例子。有文化批评者认为,该电视剧的“历史叙事离开了创作者的本意,成为丧失了深度风格自身包含诸多解构意义和阐释价值的折中主义的拼凑文本碎片”。

  也有一类清宫戏抛开历史视角不谈,专心营造自己的小天地。比如,2004年起从香港开始席卷整个中国的《金枝欲孽》,便被视为用清朝背景讲述“现代办公室政治”的典范。包括《孝庄秘史》三部曲在内的这类电视剧,以女性视角来展示“后宫斗争”,它们基本上一句话可以概括——“做女人难,做皇太后更难”,它们和之前那类男人们喜欢的清宫戏有着天然的性别界限。

  剩下的清宫戏则完全是戏说了。郑少秋的《戏说乾隆》在名称上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态度,《还珠格格》三部曲则完全是花季少女的爱情白日梦。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以及《宰相刘罗锅》,它们的角色设定非常的相声化,情节发展符合通俗演义的规律,有智力游戏也有道德判断,既插科打诨又时有箴言,非常符合中国民众的娱乐心态,成为了民俗文化的集合体。

  在这样的需求下,虽然和珅也许比陈冠希还要帅,但显然王刚的样貌更让观众高兴,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明——阴郁黑暗的人性

  《曾国藩家书》、《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书籍在1990年代一度掀起清史的出版热潮,但在21世纪,则是明朝历史的天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为中国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必看的书籍,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同样以历史书籍而成为畅销书。

  和历史学者偏爱明朝中期不同,明末才是电视剧导演们的最爱。吴子牛执导的电视剧《大明天下》描写明末东林党人、朱姓皇族与魏忠贤阉党之间的政治斗争,陈家林执导的《江山风雨情》同样取材于这个时代,王刚在其中扮演太监王承恩,演绎得颇为用力。

  明末既有黑暗的特务统治,又有袁崇焕、熊廷弼等悲剧人物,既有崇祯这样内心复杂的帝王,又有李自成这样的草根传奇,甚至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逸闻,可谓汇聚了戏剧表现的众多元素,无论是探讨人性、研究成败还是纯为娱乐,都是不可多得的题材库。

  绝大部分电视观众并不像黄仁宇那样能把《明实录》倒背如流,他们还是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刘威等主演的电视剧《英雄》讲的是锦衣卫的故事,李亚鹏主演的《天下第一》也是锦衣卫,黄圣依在其中饰演日本武士的女儿“柳生雪姬”。这样有点扯淡的故事,投合了阴谋和爱情的永恒主题,也自有一块天地。

  如果说,今年初的《施琅大将军》引发了关于主流历史观的讨论;那么,现在热炒的《红楼梦》重拍则完全属于商业运作。虽然《红楼梦》托生于明朝,但实际上它没有任何朝代的意味,完全成了一个架空的文化世界,是中国导演们最难描摹、最容易动辄得咎的文化想象。有报纸评论说,花一亿元重拍《红楼梦》是涸泽而渔的豪赌游戏,“(观众)没有选择,只好在清宫戏、古装戏、打斗戏轮番轰炸之后,依旧要打起精神,看同样满脸脂粉浑身罗绮的贾宝玉在桌子椅子间扭来扭去……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狼藉名声,将堪比那些投资上亿的国产大片。”

  元——动乱的过渡背景

  2004年央视的电视剧收视率冠军《成吉思汗》,让元朝这个短暂的朝代终于可以在娱乐史上扬眉吐气。此前,元朝一直都只是为娱乐作品提供过渡场景。

  这也怪不得娱乐产业的偏心,虽然元朝有着忽必烈和马可·波罗的美妙对话,天才般的耶律楚材,但元朝的花边材料毕竟太少了,15位皇帝大多在位短暂,留下的只是一头一尾、纷繁动乱的故事背景。

  在这个背景板前上演的故事,只成就了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评书《大明英烈传》和2002年任达华、刘青云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甚至连武侠小说也是如此,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自不必说,另一个大家——被广泛誉为“汉统”的梁羽生先生,更是专门绕开元朝,终其创作生涯也未写一部元朝的作品。

  以至于有人说元朝对于电视剧的唯一贡献在于,忽必烈在“神风”面前折戟沉沙,几百年后才会有了“日剧”这个浪潮。

  宋——侠客们的草根时代

  和明清以官员为主的故事结构不同的是,宋朝给娱乐作品带来的是草根气息。

  台湾版、香港版、老年版、少年版……各种版本的“包青天”影视作品中,最出彩的不是开封府尹,而是那一堆头衔混乱的七侠五义。如果要说到演义小说《七侠五义》和台湾版的同名电视剧,那更是大五义、小五义、大七侠、小七侠、辽东六老、山西二绝、云南三老、天地二老、春秋四老……乱成一锅粥。

  李雪健的“撅屁股版”宋江让央视轰轰烈烈的电视剧《水浒传》引发了当年的争议热潮,却也不失为优秀的电视剧之一。不幸的是,“水浒手法”成了央视拍电视剧的法宝,自此以后的《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都无一幸免地成了农民起义。

  2005年,《大宋提刑官》的收视率一度超过新闻联播。虽然有欧阳震华的香港无线版《洗冤录》珠玉在前,但何冰饰演的宋慈还是让悬疑剧中透出一些朴素的人性关怀。

  宋朝似乎也是一个出侠客的好时代。军人建立的文官制度最后堕落成羸弱的朝代,难怪大侠们大多选择在这个时代来拯救黎民苍生。金庸的大侠们大多在宋朝,甚至在电视剧《书剑情侠柳三变》里,林志颖代言的柳永不仅要“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胸怀书剑浪迹天涯。

  唐——奢华的美学样本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

  献身娱乐事业的唐朝人似乎只有三位: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抛开他们,似乎都只能做成古怪离奇的影视作品。如果你要把《十面埋伏》也算作唐朝背景,当然也并无不可,但它并不比飞天遁地的《西游记》更有唐朝风貌。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附录——

  《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总目录

  1、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

  2、《新周刊》专访易中天:我只是一个爱好历史的非专业人士

  3、我们时代的搅史棍们

  4、历史学是如何经世致用的:中国企业家的新历史观

  5、来,让我们和历史调调情吧!

  6、各朝代娱乐资源市场分析报告:“中国史”娱乐排行榜

  7、出版、旅游、饮食三行业报告:历史是一门大生意46

  8、Web2.0时代的历史叙事

  9、吴思谈史:被打扮的历史没有好下场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