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专题 > 正文

海西台资个案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7:28 南风窗

  案例一: 光电企业X

  光电产业是技术综合化、融合化的产物,它不仅具有强烈的前瞻性,而且具有技术层次高、产业关联性强、市场潜力大等特征,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光电产业摆在先导产业的重要地位。在信息产业领域,光电产业处于特殊地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美国商务部指出,谁在光电产业方面取得主权,谁就将
在21世纪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开始积极推动光电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在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器、光输出输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福建的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福建经济中产业规模最大、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和影响面最宽的重要产业门类,因此光电产业也是闽台对接的重点。我们在调研中走访了进驻福建的3家台资光电企业,以其中的一家为例,我们用真实访谈纪录中关键和精彩的片断来反映行业内普遍性问题。

  一、背景资料:X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创立于1990年,其地址位于台湾台中县,X (厦门)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公司目前资本总额达新台币六亿。公司专业生产各种玻璃镜片、球面及非球面塑料镜片、镜头以及客户委托的各式镜头的设计、开发及生产,其产品主要用于拍照手机、可视掌上电脑、背投影电视系统、前投影机系统、

数码相机、传统相机、DVD、影像传输系统、医疗系统、激光领域、LED领域、光学鼠标领域等。在厦门有工厂,并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并在上海和广东设有办事处,现在厦门公司总人数4000人。

  二、访谈实录:

  1、Q: 请问X作为90年代进驻福建的一个台资企业,怎样看待“海西战略”? 对海西区域内的政策方针的关注程度怎样?

  A:很关注。因为X是一个传统的家族企业,从台中起步,现在台中基地不复生产,全部生产都已经移往厦门。厦门这边的海运空运交通发达,闽南人与台湾人语言相通,文化差异不大,并且这边的火炬园招商策略透明,海西的发展战略会给我们提供更多得发展机遇,很吸引台资入驻。

  2、Q:请问90年代初选择福建作为投资地是基于什么因素的考虑?

  A:主要是考虑到地理位置和语言文化的相似性。X的主要产品都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占地面积很小,无需依赖于批量运输,主要以空运为主。福建和台湾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空运成本相对较小。再就是我们初到这里可以很快融入本地的文化环境中来,饮食和语言都适应的很快。记得总经理刚来的时候曾说过:“来到这里感觉像回家了一样,不去提醒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刚刚跨过了台湾海峡。”

  3、Q:请问X 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满意,是否遇到人才紧缺的瓶颈?

  A:公司从1994年初期投资的仅仅5个员工到现在的4~5千员工,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公司只有2名高层管理人员来自于台湾,因为高管需要经常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和母公司做好交流和沟通。其他员工都来自于内地,而且公司非常重视内地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储备力量。X对于员工籍贯和来源地没有任何歧视,我们拥有一套公平的考核招聘制度和考核标准。对于台籍和大陆籍员工不存在差别对待,而对科研人员有相关的优待,一般平均工资是4000~10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公司就有5~6名内地人员从事主管工作,待遇与台籍干部相同,公司的理念是“人是公司的根本,公司很注重对人才的吸引”

  但光电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经营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光学人才的紧缺,其实这是个全国性的问题,我们的招聘也是面向全国的,并不局限于福建本地。目前公司内员工来自内地各区域包括由海外籍员工。我们希望能和本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人才,曾经有2位厦大的教授与公司有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优秀的大学生可以加盟X,我们非常欢迎。

  4、Q:目前很多台资企业都没有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而多把内地作为一个代工的加工制造基地,请问贵公司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A:我个人观点认为这个和公司文化有关联,X把研发看作企业的灵魂,我们制胜关键就在于科技的领先和性能的优越,而目前企业的主要力量正在向内地转移,而研发自然是其中最关键部分。X每年把利润的3%-5%投入于研发,该公司现有研发人员70—80人,每年都有年度培训计划,更希望可以培训本地的科研人才。有这样一个问题很让人头疼:内地人员流动率太高。我们下大力气培养的科研人员刚刚具备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条件,往往因为竞争者提供的较高待遇就辞职跳槽,是公司承受很大的培训成本和资源外流的损失,这种状况很常见却难以控制。员工的归属感很薄弱,也很难培育。我们尽量在创造公平和有挑战性的环境希望可以留住核心人才。

  5、Q:X 对于投资环境是否满意?对政府服务和相关政策还有那些意见和要求?

  A火炬园投资环境透明健康,社会治安很令人满意,关于水电设施的建设这几年也是很令人满意的,并且对于本地投资环境的熟悉是吸引台商在本地投资和扩大投资关键因素。

  X 最初投资时就享受到了火炬园提供的很多支持和服务,我们目前在纳税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当地政府对X的发展很重视,所以没有感觉到什么很明显的欠缺。只是一些细节上有过调解。比如当地政府部门规定企业内部雇佣残疾人的比例,我们一向热衷于公益事业,但是由于产业的特殊性,我们实在无法找到匹配的工作,所以只能与政府沟通希望以其他的方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最后我们得到了理解和体谅,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我们相信只要以诚待人,积极沟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目前公司员工都会定期到福利院、敬老院作义工,公司很支持这种行为。

  6、Q:请谈谈X未来区域发展方向,是否有“北移西进”的计划?

  A:目前没有这样的打算,X在今年5月9日刚刚通过了盈余转增资案,总金额200万美元,准备进一步扩大本地的投资和经营。 对当前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都比较满意。

  7、Q:请问 Q两岸政治关系对企业运作是否具有很大的影响?

  A:只要是没有大的政治风波,政治关系对公司的运作还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台籍管理人员同样以为中国人为荣。

  小结:在与X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我们调研队对X投资、经营情况和企业文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台资投资对于环境评估是与他们所属的行业有直接关系的。福建省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落后并非对所有产业都体现出明显的制约。上述X企业产品外销和内销大都依赖空运,所以对于陆地运输环境没有特殊的要求,反而更加重视台湾和福建的地缘相近性。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福建尤其是厦门很适合发展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耗能少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可是福建省的人力资源水平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比例相比沿海其他省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对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又产生了明显的制约。所以如何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吸引人才正是福建省面临的很关键的一个任务,“海西”建设正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为各地优秀的人才搭起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吸引各界有识之士投入这片古老而重新焕发活力的热土。

  案例二:海沧区政府

  一、背景介绍:

  海沧投资区于198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内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投资区规范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区内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景观,科学的布局,良好的配套条件,优惠的投资政策和高效的管理体制构成了海沧独具特色的开发优势。

  二、访谈实录:

  1、Q:请问海沧台商投资区最初在引资定位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

  A:海沧投资区最初主要是为了引进台湾的化工产业而兴建的。

  2、Q:请问投资区对于外资与台资是否有区别对待呢?

  A:国家对于台资的政策是“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特别是在审批方面,有向台资企业倾斜。

  3、Q:我们了解到,几年前海沧的工作主要是引资,但目前已经从引资改为选资,请问这是否表明海沧的投资情况是比较理想呢?海沧选资的标准又是如何呢?

  A:海沧目前着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对于外资的层次选择要求较高。我们特别注重外来企业的资金质量、投资规模、技术层次等等方面。对于不适宜的工业,我们将引导其到别的地方去投资。另外,市场的因素也会引导一些企业转移投资地。例如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而陆续选择撤离。

  4、Q:海沧与厦门其他投资区的关系如何呢?在招商引资方面会否形成恶性竞争?

  A:我们与其他投资区可谓是有合作有竞争,但各自主要的方向是不同的。具体说来,翔安投资区特别注重于电子产业,而集美投资区则注重于机械。

  5、Q:可以介绍一下台商在海沧区投资的情况吗?

  A:台资在海沧区外资中占50%以上,主要定位在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企业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6、Q:最近几年福建在引进外资方面似乎是后劲不足,台资很多都选择在东莞、昆山落户,并且有向环勃海转移的趋势。您认为与昆山比较,厦门的投资环境存在有哪些不足呢?

  A: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昆山靠近上海,并且苏州与新加坡有合作。他们比较注重外资的技术含量,目光比较长远,而且企业能形成规模,政府间的合作也比较良好。

  厦门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因素,即政府尚未完全从计划经济的管理者向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转变。例如存在的问题有:审批速度慢,海关效率低(厦门海关的观念仍主要为了把好国门,而上海早已提出了大通关的概念,并且落实为实际的措施),缺乏科学的调研(而深圳则特别注重政策的科学研究)。

  7、Q:除了国家“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原则外,在其他方面海沧是否有为台商提供什么特别的服务?

  A:海沧主要注重于为台商搭建一个共同的投资平台(而这也是WTO的内在要求),营造良好的综合性投资环境,也就是将“槽”做好(技术设施,基础设施等产业配套方面),全方位地为台商服务(例如在物流,泊位,航线等方面)。我们之前提出过要为台商搭建五个平台,即产业物流平台、文化交流平台、投资就业平台、旅游休闲平台以及沟通交流平台。这并不是什么对台商的具体的优惠措施,但却在总体上、大方向的把握上指导引资,以期为台商提供更良好的服务。

  8、Q:相比其他地方,海沧在引进台资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

  A: 1、“五缘六求”的作用。这个作用很微妙,虽然有人说“五缘六求”的优势目前已有所弱化,但我认为它对于引进台资方面肯定还是部分地起到一定的作用的。2、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3、海沧投资区的名称中包含有“台商”二字,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4、海沧具有十分优良的港口。但是现在福建的港口分散,不能像宁波港那样,形成规模经济,成本较高。5、海沧区管委会与区政府共同管理的独特的管理体制,也是一种优势。另外,有人认为福建市场腹地小、交通不便。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关键取决于生产项目与企业的生产方式。我认为厦门在空运与海运方面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9、Q:您提到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能具体谈一下吗?

  A:比如我们有搞过慈济文化节,以及为台商的民间信仰造庙等。我认为经济与文化应该是促进投资的两个方面。文化搭台,加强交流,更有利于引资。

  10、Q: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以后,海沧是否有相应的对策,或者说对于海沧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吗?

  A:有些人可能对于“海峡西岸”本身的概念以及其实际作用上都存在质疑,

  但我认为它的提出应该还是有作用的。其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为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了十分美好的前景;其二确实有促进作用,特别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例如沿海铁路的建设、港口的建设等);其三是起到引人注目,引起关注的作用。

  11、Q:据您所知,台商企业对于这里的金融服务是否满意呢?他们是否存在融资瓶颈的问题呢?(因为我们对最近提出的两岸的金融试点也是蛮有兴趣的,认为这对于台商的帮助很大。)

  A:这方面的问题可能问企业更合适。政府提供服务,但对于服务的质量企业是否满意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我认为,海沧以岛内为依托,离市区金融机构较近,而且海沧的都是较好的企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应该是较好的。

  12、Q:您能最后展望一下投资区的未来吗?

  A:首先,我认为海沧的港口,仍然是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前景乐观。预计2010年能达到500万标箱。另外,港口与城市、工业相辅相成。海沧工业固然是有优势,但相信随着港口的发展,第三产业最终会超过工业。因此我们也将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例如物流,形成物流配送中心)。最后,经济与政府也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工业产值上升、经济发展、公务员工资提高、投资增多,将更有利于吸引人才,引进先进观念,从而促进海关、政府观念的转变。

  小结:海沧台商投资区是我们所走访的位于招商引资前线的政府部门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近三个小时的参观访问,我们了解到“海西”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海西”自身的建设还是在促进外资方面都是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的。而除了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加大对台文化交流也是引进台资的重要一环,而这也是“五缘”优势的具体体现。另外,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意念领先,改善投资软环境,对于招商引资甚至是产业链的形成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三:厦门D电子

  1、Q:请问贵公司为什么会选择来大陆,并选址在厦门?

  A:说起来,也有段故事。当时,台资向大陆转移是轰轰烈烈的在进行。优惠的政策条件,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很多在台湾本岛生存艰难的企业焕发了第二春,也使本来生存状态很好的企业更是迈上新台阶。这场风潮可以说在台湾企业界人士中引发众多讨论。使很多人意识到了,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管是产品制造还是产品销售上,到大陆去,已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们老总在朋友的介绍下,也过来实地考察。他先是去了上海,觉得不错,值得投资。但是,老觉得还是欠缺了点什么……有一天,老板在上海四处闲逛时,看到巷子里什么内衣内裤都到处乱挂晾晒,还有光着膀子的大爷……

  过了几天,来到厦门,老板激动的说,就是缺这个。说着一样口音的话,有着一样的建筑风格,吃一样的特色糕点。这个感觉,实在!这个感觉,安全!

  2、Q:目前,贵公司在大陆发展如何?

  A:我们公司可以说,这几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工厂规模扩大,销售额上升,销售范围更广。不过,我们公司主要做的还是日韩地区的生意。大陆市场还有待拓展。

  3、Q:对目前的政策环境满意度有多少?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A:基本是满意的。政府方面也很照顾的。最重要的是,厦门这里的政策条件十分透明,厦门政府方面也十分守信用。困难嘛,就是要扩大的话,工厂附近已经基本没地方了。而且厦门的地价在逐年升高。

  4、Q:请问对政府部门有什么要求吗?

  A:我们觉得厦门的公务员素质算是很高的了,但是觉得跟昆山比起来,办事效率还不够,而且上班时间有点晚。昆山政府是和台资企业同时上下班的。有时候,去政府单位办点什么事情,时间还真不好安排。而且,如果忘拿什么东西了,回来再取,人家都已经下班了。但是,总的评价起来,我们仍然觉得厦门政府人员素质在大陆各大城市里,是算高的。

  5、Q:贵公司在用人方面,本地化比率如何?台籍员工和大陆员工相处如何。

  A:我们相处的很好。本地化比率,我们公司可以说相当高的。不管是中高阶层的哪一位子。但是,在科研方面,主要是台籍员工。我们的科研中心也很需要本地人才, 可惜能扎扎实实干下来的没几个,留不住人才。

  6、Q:目前,贵公司有没有打算在其他省份建立分厂?

  A:应该说没有吧,我也不是很清楚。

  7、Q:海西战略规划对贵公司有什么影响吗

  A:不是很清楚这个概念。

  8、Q:我们都知道,福建是个多山的省份。铁路等陆路交通可以说比较不方便,这给贵公司造成什么困扰了吗?

  A:基本没有,我们用的是海上运输比较多。因为原材料基本海外采购,而目前产品市场也是在外面的多。

  9、Q:两岸政治关系的波动有造成什么影响吗

  A:现在两岸的政治关系基本比较稳定的。公司选址在这里可能会有政治风险,但基本是安全的。除了这个方面以外,应该没受什么影响了。

  10、Q:对厦门整体做个评价如何?

  A:厦门是个十分令人舒服的小城市,十分干净。人文环境也很好,公民素质普遍较高。住在厦门很舒服,但是上下班时间的交通拥挤实在很浪费时间。

  小结:在D电子的访谈气氛很愉快,谈得也很实在。由于D电子是较早投资厦门的企业,因此“五缘”方面的作用在其区位选择的作用体现得相当明显。此外,由于电子产业自身的特点,福建较为劣势的陆运条件并没有对D电子形成较大影响,而相反更突出了福建海运与空运的优势。这提示我们“海西”在招商引资、吸引台资方面,不应盲目而行,而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适合本地区位的产业。通过D电子的访谈我们还了解到,厦门乃至福建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吸引台资、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在政府服务方面,虽然已经做得较为不错,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关于“海西”,D电子的了解并不多。这说明对“海西”的品牌宣传仍待加强,这对于留住已在福建设厂的台资企业以及进一步吸引台资都是大有好处的。

  (本节选未经原作者审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