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女人和她不平凡的慈善人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7:15 观察与思考 | |||||||||
-观察记者马小真 “我的梦是什么?我的梦就是很想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钱去帮助他人。可是当今天发现为了救助别人,自己却陷入了泥 潭,并且陷得是那么地深。当我筋疲力尽、很难继续再往前走时,才感到那么恐怖。难道我这一生就此完了?我还没走上自己 最想走的路!我实在是不甘心哪!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继续拼搏,继续挣扎下去……”
这是一位叫赵灵的女子,在2000年8月的某一天,在她的40余万字的自传中写下的一段文字。当时,她正处于 一种非常危急的时刻——为了救助别人,自己却因此负债累累,甚至将要疲惫不堪地倒下…… 赵灵是谁?为什么时年33岁的她会在如此风华正茂的年纪,有着这么深的痛苦与矛盾?她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而6年的时间过去了,她又是在怎样的一种境况中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关于赵灵,知道的人其实并不多。但若说起曾经轰动一时的浙江缙云山区一位女摄影师和她的爱心创举,或许还是有 不少人能回忆起发生在当年的那段往事。 6年过去了,记得她或得到过她帮助的人们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她的牵挂。这样一位至真、至善、至美,且如水 晶般玲珑剔透的女子,今天是否依旧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一如6年前那个寒冷的初春,绝非偶然的开始? 2006年10月12日,观察记者在杭州新世纪大厦21楼世纪之约化妆摄影工作室,见到了这位6年前曾被数十 家媒体争相报道过的女子赵灵。 她平静地叙述着她的过去、她的这6年,也叙述着她的今天,还有她无法预知但却充满希望的未来每一天。 然而,关于赵灵,当我彼时重新回首她走过的路时却发现,无法跳开的,其实还包括她那一段曾被很多人忽略的、不 同寻常的童年。亦或,正是因为童年的种种经历,才在无形中塑造了她的个性,并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无法预料的巨大影响 。 赵灵,这位仅是小学毕业的山区女子,她究竟是凭着怎样的一种人生信念,在走着她那与众不同的满溢爱心的人生路 ? 柔软的心, 苦难岁月逐渐成长 缙云,是浙江省丽水市一个以秀丽风光而著称的小县城,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最为贫困的山区之一。 1967年,赵灵出生在离县城五云镇有着七八里路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那个特殊年代闭塞且贫瘠的山村,让赵灵 的童年似乎比同龄人过得更为坎坷—母亲在颠沛流离、野菜树皮果腹的贫穷岁月中不断生育的结果,就是使赵灵和她的7个兄 弟姐妹一直都没有得到多少家庭的关爱,个个在痛苦中长大。 说起赵灵的儿时生活,不得不提到她的父亲。赵灵的父亲在当时是一名村干部。都说父爱如山,但很多年过去了,赵 灵却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外人眼里是个大好人的父亲,对待自己亲生子女的态度总是漠然,甚至是冷酷的?比如他背着 母亲,把患有严重哮喘病的二姐卖到遥远的福建,而卖二姐所得的500元钱却不知花到哪儿去了;又比如,赵灵在10岁那 年生了一场大病住院时,悉心照料她的,一直都是母亲。可是父亲却仅仅因为母亲给她买了一个石榴,而大发雷霆地训斥母亲 不必这样心疼孩子…… 但在童年赵灵的眼中,一贫如洗的生活和父亲吝啬的爱,这些都不是她真正的磨难。对于当时年幼的她来说,最为恐 怖的事,莫过于父亲在家里经常毒打母亲,从而导致了后来母亲的精神失常。 自赵灵开始记事起,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就一直很不好,他俩好像是一对“天敌”,只要碰着了,就会吵架。越吵,父 亲就越打。有时,甚至连母亲的一句无心唠叨都会招来父亲不管死活的一顿狠打。 赵灵兄妹小时候时常会在半夜睡梦中,被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叫声惊醒,然后不无担忧地,摸着黑把她从外面找回来。 要是找不回来的话,年少而无助的兄妹几个就会依偎在一起哭泣。 母亲尽管后来得了精神病,但她的善良与宽容却像烙印一样铭刻在赵灵的心里。同样,在家中众多的兄弟姐妹之间, 尽管时常饱受饥寒交迫的煎熬,但彼此间的关爱与呵护也让赵灵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情。 赵灵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和萌芽的青春时代。 有人说,贫穷能让人变得善良,也能让人变得邪恶。所幸的是,赵灵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不幸与苦难的生活并没 有在她的心里留下不堪的阴影,也没有将她的性格扭曲。她就像山村里满山遍野的小花,带着清晨纯净的露珠,质朴地盛开着 。 10岁那年,赵灵终于如愿上学了。 好不容易得来的求学机会,让赵灵格外地珍惜。而因为在班上属她最年长且成绩最好,因此老师让她担任了班长。或 许也就是那个阶段,品学兼优的她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上世纪70年代,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这种精神更深深地植入赵灵的心中。特别是在学习了雷锋思 想之后,赵灵就下定决心,要以雷锋为榜样,要做一个活生生的新雷锋。同时,她也常会用铅笔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雷锋的画 像,因此她的绘画的艺术天赋也在那个时期被悄悄唤醒…… 记得那时,住在离赵灵家不远的叔伯姨婶们,都是她帮助的对象。有一位小脚婆婆,由于她丈夫经常在山上或田里做 活,于是家里洗晒的活就落到她身上了。婆婆裹着小脚行动不便,在夏季因为估摸不到突如其来的阵雨,晒在外面的麦谷之类 的东西往往会因来不及收拾而被雨水打湿。赵灵知道后,就经常跑去帮她忙,假如她不在家,便会主动帮她收拾好。 同时,赵灵还经常会去帮助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这位老人在赵灵的记忆中是一个驼着背、头几乎弯曲到膝盖处的 可怜老人。她的胸前一直挂着个土布衣袋,一只手挽着个小竹篓,一只手拿着一根拐杖,时常会走过几条田埂来到赵灵家对面 的那片山茶树下,然后跪在地上,抖动的双手根本没有什么目标地在地上摸索那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黄树叶。而每当这个时候, 经过她身边的赵灵总会蹲下身来,帮她一起默默地捡树叶,还把自己在别处捡的木柴也一并放进老奶奶的竹篓里。一日、两日 ……,后来赵灵索性不厌其烦地把捡到的木柴直接送到了这位老奶奶家里。 不光对人,即便对动物,在赵灵年幼而柔软的心里,也同样充满了深切的、那种对弱者的无限同情。她会心疼家中一 直在辛劳犁田的老黄牛,而帮它捉掉叮咬它的牛毛虫;也会用一根枝条去搭救掉在水坑里的蚂蚁;而每到年关家家户户杀猪宰 羊的日子,更是赵灵最痛苦也最不愿去面对的时候。 …… 时间一天天在山村喧闹与寂静的无数个交错中过去了。虽然童年与少年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种种的不幸与坎坷,但却抹 煞不了一个平凡的山里孩子对人生的美好希望和幻想。那么,赵灵对未来的希望是什么呢?彼时,她还不能有一个确凿的答案 。但无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赵灵心中最大的愿望。 坎坷善举, 爱心路上一人独行 但极度的贫困,使得天资聪颖的赵灵没过几年便含泪离开了小学课堂。为了谋生,她过早地挑起沉重的家庭担子。1 985年她18岁那年,在绘画上无师自通的她到县城水南学校担任了美术代课老师。但是还不到一年,迫于生计的她又去了 一家个体彩印工厂当图案设计师。 在同事之间,赵灵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本来厂里烧饭是大伙儿轮流的,但她每次看到别人忙不过来时就去帮忙,最后 竟全包了烧饭的工作。而在打饭时,她又总是把好饭打给别人,自己却偷偷背着工友们几乎餐餐吃锅焦。 再后来,赵灵又做过广告装潢,还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了摄影。1996年,赵灵第一个在缙云县城开了家“白云影 楼”,生意出人意料的红火,并在当地声名大振。顾客要拍照片,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与此同时,她的热心也在方圆 百里之内出了名,时常有上门来找她借钱借物寻求帮助的人,而赵灵几乎都能做到有求必帮。 原以为生活从此就会这样定格—体贴能干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女儿,还有自己前景似火的事业和那颗永远乐善好施的 心。但谁知,命运总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来个大转折。赵灵怎么也没想到,参加一次普通的影展,竟会对她以后的人生起到 如此大的影响。 但说起影展,发生在这之前几年的一件事,不得不提。有一年,赵灵认识了一位才做母亲几个月就查出身患癌症的女 人。她的丈夫知道妻子得了癌症后,就不再好好待她。那是一位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一见赵灵就拉住她的手,向她表达 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赵灵回家后,只要一想起这个可怜的女人就心痛难忍!她无法眼睁睁地就这样看着一个还没有听到孩子开 口叫一声“妈妈”的女人,很快就要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永远离别。更不能容忍她的家人为了省钱而置她的生命于不顾的恶劣 行径。 赵灵拼死想救她,可当时刚生完孩子没有工作的她手上拿不出一分钱。于是,她便为那位将死的女人四处求援,后来 只好在丈夫胡宝长面前磨嘴皮。好在宝长也是一个善良而充满同情心的人,在物质条件还非常贫瘠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 缙云山区,他拿出了2000元钱,交给赵灵。 2000元,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年轻女子的生命到底还是在病魔面前凋谢了。但赵灵为她所 做的一切,却让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得到了强大的爱的温暖。 这件事对赵灵的影响非常大,使她行善的志向也更为清晰和坚定。她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宝长讨论未来的生活 。她不止一次地说,她的梦想就是不断地追求艺术,有钱安顿好家人后,就去帮助别人。 而这一天,也终于在不经意间真正地来了。尽管在当时,赵灵还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1999年4月,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有着“摄影之乡”之称的丽水开幕。这对赵灵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因为 对艺术一直不懈追求的她,也一直梦想着能办一场个人影展。于是,她准备去乡下采风,拍出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来,这样对 自己的影楼也将是个很好的宣传机会。 几经思量后,赵灵决定去拍一些缙云乡镇因贫穷而失学的苦孩子。她觉得如果影展能够成功,那么,这些孩子们也就 会被社会所关注。 可是赵灵没想到,这一决定,却就此将她与70多名特困生捆到了一起— 人世间,幸福的感觉总是相似,而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同。别人总难想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的浙江,即将到新世纪 了,居然还会有这样一个落后而贫困的地方—但缙云有! 父亲瘫痪在床,家中债台高筑的是胡桂远的家;屋顶漏水,用一张塑料纸当床单的,是麻亚辉的家;穷得家徒四壁、 常常用盐拌饭吃的,是吕智敏的家;嘴中长着大如铅球的肉瘤,却一直没钱医治的,是一名叫钭岳鹏的学习优异的初一男生… … 对于贫穷,赵灵有着比谁都要深切的感受。当她用镜头在记录这些情景时,自己的心也一次次地被灼痛。而更多时候 ,赵灵在拍完那些特困生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把皮夹里的钱拿出来一一分给这些苦孩子。通常她的身上只会剩下几块钱,因为 她还得坐公车回家。 5元、10元、100元、300元……当行遍缙云十多个乡镇、拍完上百筒胶卷时,为了尽力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 学校,她那原本已经开始稳定赚钱的影楼再也无法经营下去了。而等到影展开幕时,赵灵已为这70多位特困生花去了两万多 元钱,而且还背上了债务。 “没办法,当面对这些可怜的孩子时,我根本就无法对他们弃之不管。”赵灵回忆起当年往事,那份早已淡去的苦涩 与无奈又重新在脸上浮现。 “用生命追求艺术,用真情关爱孩子。”赵灵的个人影展在那届全国摄影节上引起了轰动。影展的成功,让赵灵有了 小小的喜悦。但她的心却始终像是堵了块石头而闷得慌—她实在放不下那些读不起书的特困生。于是她又再一次来到了乡下, 去看望他们。那些孩子们看到有这样一个好心阿姨能帮助他们,个个看到一线希望,便纷纷向她写信求援。“我要读书!”— 这是那些特困生们共同的心声。看着一张张稚气、怯弱而又充满求知欲望的小脸,赵灵的心都要碎了,她对他们许下诺言:只 要你们好好读书,阿姨一定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学费问题。 从东渡镇到大源镇……,十多个乡镇中的数十位特困生,几乎人人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贫困使这些孩子承受着巨大 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但特困生的生活处境却令她无比同情与感动。她跑企业,跑新闻单位,争取社会的支持,终于不久后引起 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杭州一家知名报纸更以《一个人的希望工程》为题对赵灵的事迹作了报道。于是更多寻求帮助的人慕名而 来,他们连吃住都在赵灵家,几乎把赵灵家当成了一个慈善堂! 为了这些特困生,赵灵甚至将丈夫胡宝长也当成了工作对象,要他予以帮助。不喜欢轻易求人的宝长十分无奈,只好 将家中本打算用来更换电视机那点钱给赵灵拿去捐给孩子们。时间长了,类似这样的事经常在赵灵家发生。宝长算是理解赵灵 的了,但家中的其他成员,不免对她心生怨意。也难怪,在缙云,在赵灵和胡宝长的家族中,谁家不都是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 而更多的,是来自周围人的一些风言风语。有人以为她发了大财,钱多得花不完;有人认为她这样做肯定是为了出名 ;有人认为她是为了修善积德以求来世过好日子;更有甚者,索性把她当成傻子……那段时间,种种社会舆论几乎把赵灵压垮 。“帮助别人对我来说从来都是一件真心而很快乐的事,可是却不想最后却背上这样巨大的社会压力,很多时候我甚至都不敢 出门上街。” 可即使这样被家人与旁人曲解,但骨子里好行善的本性却让赵灵在遇见求助者时仍然会忘了一切的痛苦与伤心,而又 变得无法自控地“不安份”起来。背着家人,依旧是一次次地倾囊相助、依旧是一次次不顾早已积劳成疾的羸弱身体而为他们 四处奔波。甚至有人要上民办大学、有人要去矫正视力,也都找她出钱。 “其实当时我早就身无分文了,哪里还有钱去救助别人啊!所以我特别特别对丈夫感到内疚,那么多年来一直给予我 最大的支持和理解。说真的,有好几次都是他一次次地帮我几百几千地出钱给那些求助者的。如果没有他,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 不久后,去省城杭州学化妆技术的赵灵成为了著名化妆大师毛戈平最早的两位学生之一,并获得高级彩妆认可证书, 宝长觉得是时候让赵灵换个环境生活了。因为缙云已成了赵灵的“绝地”—她的好心与善举已让她陷入无法自拔的窘境。同样 ,赵灵也认为,奉献爱心和追求艺术一样,都成了她生命中同等重要的一项事业。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离开缙云,离开家庭的 困扰与社会的压力,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挣很多的钱,不仅能用来还债、很好地照顾家人,更 可以有很大的能力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 赵灵把目标锁定了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杭州,宝长则给赵灵借了3万元钱作为她去杭州打拼的资金。但彼时身心俱疲的 他却再也不希望赵灵“不自量力”地去帮助别人了,他惟一的希望就是她在外面能养活自己、照顾好自己。 “如果我能换个方式生活,如果可以学会自私一些,或许我能活得很轻松,可我偏偏改不了‘本性’。”赵灵回忆着 。 果不其然,令丈夫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杭州,赵灵的化妆事业还未正式起步,她又把她的工作室变成了一个慈善堂 ! 那些过去得到过赵灵资助的人又找到杭州来了。钭岳鹏,那个嘴中长着巨瘤的男孩,原本已在赵灵的帮助下,在社会 上募集到数万元捐款而得以重新回复了健康;而此后,当他又遇到新的困难时,母亲又领着他找到了赵灵在杭州的工作室。特 别是一位家境极其贫寒、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陈勇森,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赵灵更是付出了旁人难以想像的代价。 而这其间,赵灵还不停地四处奔波,为一些缙云山区的贫困生落实与资助人之间结对、交纳学费的诸多事宜。可是这 样一来,赵灵又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陷入了如同往昔的尴尬境地—花了一大笔资金装修的工作室,每月有将近两千元房租。可 为了“救济”那些不断寻上门来、希望得到赵灵帮助的人,工作室的业务实在无暇发展了。 没有时间打理生意,追求艺术的梦想也越来越遥不可及。她甚至先后两次放弃了在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当老师的 机会。那阵子,赵灵总是随身带着一个迄今还保存着的本子,上面详细地记录着特困生与资助人“结对子”的具体情况,其中 还包括很多赵灵自己出资助学的特困生……赵灵整日就为了这些琐事而四处奔波着,几乎连停下来歇口气的时间也没有。 丈夫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恳求妻子停下来,因为他真的怕这样下去赵灵会身心交瘁得倒下再也起不来。可赵灵却对丈夫 说:“每当看到孩子们来找我,甚至跪在我面前,我真的不忍心拒绝他们。只要我自己还活着有一口气,就一定会把孩子们的 事做下去!” 可想而知,后来化妆工作室和当初在缙云的影楼一样,又一次非正常停业了。 2001年4月,想从绝地重生的赵灵和一位认识不多时的朋友合开了一家化妆摄影工作室。在她的设想里,希望能 借这个新的工作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那就是让工作室在经营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慈善机构。可是最终没料到,却被那位 朋友坑去了几乎所有投进去的钱。工作室只得暂时停业关门。穷途末路且精神几近崩溃的赵灵在万般无奈中回到了缙云老家。 此刻,又有多少父老乡亲会理解这个在杭州又碰得头破血流的她呢?!极度的窘境,使得赵灵不敢面对他人。于是每 天,她开始花大量的时间,用心灵独自对话,并梳理过去的点点滴滴。起初,她用笔,一页一页地写着自己的故事,后来,她 硬是学会了电脑打字。那本40余万字的自传,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故事,这对于一个只读了几年小学的 她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4年后的2005年,赵灵带着她的书稿(她希望能有一家出版社肯出她的书)和一颗几乎是最后挣扎的心,在丈夫 的鼓励下,重新来到了杭州。可是记者眼前的她似乎显得有些迷茫和不自信。她安静地坐在沙发的一角,声音很轻,像是问自 己又似乎在向记者求证。 “空白了4年,我的心到底还是放不下。可是,变化那么大的社会,是否还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呢?而我这么多年来所 做的一切,包括我现在的思想,是不是真的很傻?” 矛盾人生, 前途迷茫出路何在? 对于赵灵,之前听到的都只是关于她那些异于常人的爱心创举的传闻。因此心中难免会像许多人一样落俗地想:这世 上真有这么好的人?她这样做,到底是为了出名还是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这些问题,即使在初见赵灵的那两个小时里, 也时常在脑中不断地跳出来,而让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在心里对她暗暗审视、琢磨。 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和对赵灵的几次探访,这些原本困绕在记者心中的疑惑终于渐渐散去。而赵灵在记者眼前的形象 也终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这真的是有着一颗执着爱心的善良女子。 爱人者,人必恒爱之。多年来,赵灵一直用博爱的胸怀铸就着人世间的真情,同时也用那颗潺潺不息的爱心,改写了 许多救助者的人生。 现在,尽管在省城杭州赵灵已被很多人淡忘。但在她的老家缙云,说起“善人赵灵”,那仍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可 “盛名”下的苦涩,却始终是赵灵的烦恼。 “当年的媒体对我十分关爱,也给我做了大量的报道。而我也确确实实通过媒体,让许多特困生获得了社会上众多好 心人的资助。”但赵灵说,其实她的心中一直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遗憾—她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赵灵”两字就那 样与“特困生”划上了永远的等号。“因为在我的想法里,我要帮助的,不仅仅是特困生。我甚至还想过要修建一所老人院。 ”同时,她也遗憾,当年媒体的热情打碎了她原来所有的计划。“我总一直想着在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能再兼顾慈善事 业,最好是能成立一个基金,或者吸引更多的好心人加入这个集体。可那些年来,自己却仿佛成了一个中介,不断地奔走在特 困生与资助人之间,最后不要说去帮助别人,就连自己都差点成为被扶贫的对象,还要受家人的排斥。” 赵灵原本是一个极有艺术天赋的人,无论是摄影还是化妆方面,并一直把追求艺术当成自己生命的支点。但自从拍摄 特困生以后,她就再也没有真正去发挥过自己的艺术特长,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而在赵灵心中,艺术事业又与慈善事业 一样是对不可分离的双生子,没有了其中任何一个,于赵灵来说,另一个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于是,她难免苦闷,亦难免彷 徨,甚至因此而变得非常的不自信。 是的,赵灵怎能再信心满满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乃至面对这个社会呢? 于她而言,她的心中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自1999年与那些特困生结下不解之缘后,一心扑在他们身上的赵 灵再也分不出一点精力干事业、照顾家庭。因此,她对家人有着永远的歉疚。她很想在年迈的老母亲有生之年,能好好孝敬她 ;对于已错过治疗时机的二哥,能在生活上给他最大的照顾;还有婆婆,即使她给赵灵造成过很深的心理伤痛,但从未给婆婆 买过礼物的她却一直深感内疚,希望有朝一天能用自己赚来的钱给她买份像像样样的礼物;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自己的事而给丈 夫胡宝长带来的巨大伤痛与打击,她更觉得已是无法弥补。当然,赵灵也渴望来自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赵灵不希望自己的努力与多年坚持的梦想最后再成为一场空。但是,她能从当年那种“好人难做”的尴尬境地从容地 走出来继续行善又将自已的事业做得蒸蒸日上吗?而另一方面,虽说赵灵当年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与现实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求 助者与资助人无心造成的,但不是也同时说明了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中国现有的官方慈善机构虽然工作做得很有成 效,可却没有一种机制把民间像赵灵这样有爱心的人组织起来。若能改善这一点的话,或许赵灵的尴尬便会降到最低程度,甚 至消失。从而让社会上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能及时而有效地得到应有的帮助。 …… 采访到最后,记者得知,当年得到过赵灵帮助的那些孩子,比如割除巨瘤的钭岳鹏已考取了杭州一所重点大学;做完 心脏手术的陈勇森也长成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而吕智敏则拿着赵灵当初给的1000元,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并 把家人也照顾得很好。 可也正如赵灵所说的那样,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不仅仅是特困生,她还期待着,能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的人生都能 在阳光下灿烂起来。因为她不是一个只把“爱心”当成一种行动,而是当成终身事业的人。 赵灵为之而努力着。 她小心翼翼地再一次来到工商部门,重新注册了一个工作室。 正如她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世纪之约”一样,她要把上个世纪里没有完成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延续。 而她眼下的计划是:“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我目前要做的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因特网这个工具,建一个爱心网站,为 资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一座桥梁。更希望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能影响到这个社会上更多的人。” 当然,要实现理想,“世纪之约”的正常发展是个基础。今天的赵灵,需要信心,需要毅力,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和支持…… 善人赵灵,你一路走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