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追忆保罗-莫利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50 新世纪周刊

  从西安到上海,从电台DJ到国际唱片公司中国区负责人,他人生的每一步都与保罗·莫利亚不无关联

  徐毅是在11月5日黄昏时分听闻保罗·莫利亚去世的消息的,茫然片刻之后,他打电话给同样是“保罗迷”的台湾 友人詹凌驾(蔡琴音乐总监)。当时,詹凌驾正在童安格台北演唱会的后台,闻讯后不由分说就把电话转到身边的童安格手上 。童安格说:“我马上就要
上台了,我现在很难过。等一下结束我再打给你……”童安格与保罗的关联是乐迷众所周知的-- 1990年,童安格演唱了保罗·莫利亚的创作曲《爱的主题曲》,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这首曲子至今仍在东方航空公司班 机上作为安全须知短片的背景音乐使用。1991年保罗·莫利亚也曾改编演奏童安格的名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结束台湾的电话之后,徐毅让家人先吃饭,自己出门走了很远,又回到家里。中途他决定明年2月去法国。然后把自 己关在房间里,看着各地友人传来的对保罗去世表示扼腕的短信,又一次沉浸在保罗·莫利亚的音乐世界中。

  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于西安的徐毅现在上海经营一家演艺公司,旗下包括蔡琴、周传雄等艺人,从西安到上海,从电 台DJ到国际唱片公司中国区负责人,他人生的每一步都与保罗·莫利亚不无关联。

  “保罗给我回信了!”

  徐毅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8岁的时候从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保罗·莫利亚的音乐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刚开 始改革开放,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已经开始逐渐呈现多元的色彩。“我听到的第一首曲子是《珍珠项链》,但当时并不知道那 是谁的作品。”直到80年代初,徐毅才从广播电视报的介绍中得知,令自己如此沉迷的音乐来自法国,它的后面有一个大师 的名字--保罗·莫利亚。从此,只要收音机里播出保罗的作品,徐毅一定会准时收听。那段时间,中国各地广播电台纷纷试 播立体声调频广播,1981年前后中午播放的《外国轻音乐》节目经常播放保罗·莫利亚的音乐作品,徐毅每次都是在放学 之后飞奔回家,就这样,他自己录制了许多盘保罗·莫利亚的专辑磁带,直到今天都还保留着。1991年,徐毅有机会到新 加坡和印尼旅行,在当地的LD(镭射影碟)出租店里,他看到了保罗·莫利亚的LD。当时的激动溢于言表:“要知道,那 是头一次看到‘活动’的保罗·莫利亚。”他忙不迭租了下来,托当地亲友转录成录像带作为珍藏。

  事实上,徐毅与保罗·莫利亚的故事真正开始于1993年。那一年,他已经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母亲的一位同 事是印尼华侨,要到法国讲学。徐毅立即产生了给保罗写信由母亲的同事转寄的念头,征得同意后,他兴奋地写了一封长达1

  8页的信,信中表达了一个中国乐迷对保罗·莫利亚音乐的喜爱,询问了录像上乐团标志的含义,希望保罗·莫利亚 能来中国演出。他还在信中向保罗介绍了《春江花月夜》《我的祖国》等中国音乐作品,写信的那个晚上,徐毅觉得十分幸福 。

  这封信由母亲的同事精简翻译之后仍有9页之多,信被带到了法国。那是1993年三四月间的事,直到6月都还杳 无音信,徐毅几乎把这事忘了。7月1日下班回家时,家人神秘地冲着他笑,书桌上摆着一个大信封。“当时我还没意识到什 么,等我拆开信封,一下子高兴得尖叫起来,保罗给我回信了!而且里面还有保罗亲笔签名的照片。”13年过去了,徐毅回 忆起那个瞬间,依然兴奋不已。

  在信中,保罗·莫利亚回答了徐毅提出的许多问题,他由此得知保罗与日本乐迷有着特殊的感情。从1969年起, 保罗·莫利亚每年都会到日本演出。保罗告诉他,80年代起,在日本演出时,会遇到许多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保罗由此知道 自己在中国有许多乐迷。

  徐毅立即给保罗·莫利亚写了第二封信,并寄去了十几张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版的中国音乐CD。当时在中国图书进 出口公司工作的徐毅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但雨果的进口C

  D每张168元,给保罗寄的CD花去了他几年的积蓄。徐毅还在信中附上了学美术的弟弟临摹范曾的国画《松下问 童子》。“保罗非常喜欢这幅中国画,后来我去巴黎探望保罗时,看到这幅画就挂在他的办公室里。”一位中国乐迷与世界情 调音乐大师的忘年之交就这样在书信中展开。

  从横滨到巴黎

  1998年,保罗·莫利亚宣布正式告别演出舞台,与乐团接班人吉尔·冈比(Gilles

  Gambus)同台指挥《告别舞台巡回音乐会》(SAYONARAConcert

  Tour),这次意义非凡的告别巡回演出的地点定在了日本。徐毅收到了保罗的邀请。

  日本横滨,1998年11月23日,徐毅终于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大师。“大师本人和乐团经纪人瓦伦坦(Val entin

  Caupeau)先生为这次行程做了精心的安排。我下午四点半左右到达现场,那天是周末,场馆外面没有汹涌的 人潮,走进去才发现已经有工作人员在准备节目册和演唱会周边商品了。我和同行的朋友被安排在全馆中央的调音台旁边的座 位上,就在瓦伦坦先生的后面。我买了一大束花,曲终谢幕时我跑到台前排队献花的时候我都傻了,保罗微笑着说,‘嗨,我 的中国朋友,待会儿我们后台见’。我竟然呆在那里站着不动,过了不知几秒钟才意识到,回头跑向座位。”徐毅对那次经历 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个时候,保罗已经很老了,但精神很好。”演出结束后,他们在后台用英语进行了交谈。保罗询问 了中国唱片市场的情况,徐毅告诉大师,中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依然在大量使用保罗·莫利亚乐团的音乐,可以说无所不在 。徐毅诚恳邀请乐团到中国演出。保罗说:“我已经太老了。”那一年,保罗·莫利亚73岁。其后到中国演出的保罗·莫利 亚乐团担任指挥的是大师钦定的接班人吉尔·冈比。

  2000年,徐毅赴巴黎探望了保罗·莫利亚。那时,乐团已经有了新的指挥,保罗本人则在佩平尼昂过起了乡间生 活。保罗安排徐毅住在凯旋门旁的古老酒店,充满了令人难忘的法国风情。保罗的办公室在巴黎的一处非常安静的著名别墅区 ,有一间资料室陈列着全世界不同版本的保罗·莫利亚乐团出版过的黑胶密纹唱片,它们来自巴西、阿根廷、日本、中国台湾 ……此前,徐毅心中一直在酝酿一个出版计划,一直以来,保罗·莫利亚乐团的专辑在中国内地的进口比较混乱,他希望能出 版一套最能体现乐团成就的精选唱片。在巴黎期间,徐毅就此事与乐团经纪人瓦伦坦先生进行了探讨。“当时的瓦伦坦与两年 前我在横滨时高大英挺的状态完全不同,老了太多,人整个缩了,身影弯驼”,但瓦伦坦还是十分认真地为徐毅的出版计划提 供了大量的帮助。

  “瓦伦坦本来是位歌手,长得很帅,70年代的一天,在录音室遇到了闻名遐迩的保罗,保罗问他愿不愿意做乐团的 经纪人。瓦伦坦答应了下来,从此,开始了他们几十年的密切合作。”徐毅说,“瓦伦坦是位令很多著名的国际经纪人都相当 敬重的同行,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有事情的安排都能对乐团产生最大的积极作用,令人由衷地折服。”令徐毅印象深刻的是 ,那次在巴黎,瓦伦坦巧妙地安排他跟随乐团新任指挥吉尔·冈比的拍照工作,亲自驾车带他浏览了巴黎的风光。2001年 ,瓦伦坦不幸去世。在中国出版的《保罗·莫利亚:爱的主题曲50首环球经典》专辑中,徐毅特别对瓦伦坦表达了敬意-- “献给天堂里的瓦伦坦”。瓦伦坦的妻子特地打电话致谢,在电话里,她哭了。

  2003年,徐毅赴戛纳参加国际唱片节,他专程到巴黎的保罗办公室为出版事宜做准备。保罗经纪公司的行政经理 安娜(Anne)小姐为他提供了极大方便,徐毅拿到了许多从未发表过的保罗的照片,甚至还包括保罗儿时的珍贵留影。那 天,保罗从佩平尼昂给徐毅打来电话:“你怎么样?我已经78岁了,很老了,不过很健康!”保罗还邀请徐毅到他在佩平尼 昂的家中做客。

  人生关键处的保罗·莫利亚

  从8岁第一次听到保罗·莫利亚的音乐起,近30年的时光里,徐毅的人生关键处都与保罗·莫利亚这个名字有关。

  大学期间,徐毅给电台写信点播保罗·莫利亚的音乐作品,信中写下了他听乐的感受。电台编辑干脆回信让徐毅做一 期有关保罗·莫利亚的节目,由此,他开始了电台生涯。

  大学毕业之际,徐毅到“中图”西安分店买保罗·莫利亚的进口磁带,赶巧那天售货员去机场提货,一位负责人临时 替班,和徐毅聊了起来,见这小伙子对保罗·莫利亚如此痴迷,立即向他发出了邀请:“你有兴趣毕业后到我们这里上班吗? ”于是,徐毅成了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西安公司的行销策划。

  在国际唱片公司任职数年之后,徐毅开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开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保罗·莫利亚的精选集,这个案子 是他与环球唱片及中国唱片公司合作的,徐毅不仅分文未取,还一手担当了企划、设计等工作,自掏腰包赴日本买了许多样品 CD做参考,但他很欣慰自己为中国的“保罗迷”做了件有益的事。“那套唱片是迄今为止保罗·莫利亚第一套全彩图文的精 选双CD,不但国内销到断货,在日本等其他国家也都很受欢迎,一些国外乐迷竟然透过网络向中国团购。”

  徐毅认为,保罗·莫利亚是一支具有开创性的乐团。“他们的音乐有着丝绒般的弦乐,亮利的管乐,打击乐更如天马 行空。同时,他们大胆尝试不同于传统甚至不同于同时代的编曲形式,充满了想象力。”徐毅强调他尤其喜欢1972年到1 982年这个阶段的保罗·莫利亚。他认为此时的乐团“跳出了个人的范畴,显露了音乐上的胸怀。录音技术上也十分成熟, 犹如珍珠般洒落。电子、古典、爵士等各种风格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徐毅很看重保罗·莫利亚在音乐上的前瞻性:“其实, 现在的一些音乐比如Drum

  &Bass等极致节拍,保罗·莫利亚早在70年代就已经尝试了。”

  (特别感谢徐毅先生提供保罗·莫利亚珍贵图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