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龚古尔的百年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7:59 新世纪周刊

  《仁人善事》追述了一个党卫军官在二战期间迫害反抗者和犹太人的暴行

  巴黎的德鲁昂餐馆(Drouant)十分热闹。

  11月6日下午,10位龚古尔文学院的院士像往年一样,一起享受了一顿包括鹅肝酥皮、大龙虾和法式烤鸭在内的 大餐。然后按1903年的餐价,付给餐馆经理两法郎。在此之前的
下午一点,评委会主席埃德蒙德·夏尔-鲁(Edmon de

  Charles-

  Roux)刚刚宣布了今年的龚古尔奖得主。这个幸运儿就是身份复杂的美国作家乔纳森·利特尔(Jonatha n

  Littell),他用他那厚达900页的

长篇小说《仁人善事》(Les

  Bienveillantes)征服了评委。在这之前,他刚受到法兰西学院奖的垂青。

  “这本书的观点,或者说是假设,在于制止大规模的杀戮只能依靠社会,而不是个人。一旦一个国家放松了对酷刑的 限制,那就永远不会缺乏拷打者。”利特尔在接受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的采访时说。他之所以有此感慨,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利特尔曾经在人道主义组织“反饥饿行动”工作 过15年。就在2001年1月,他在写作《仁人善事》前,还见证过一次绑架的恐怖活动。布鲁姆伯格新闻猜测,正是因为 见惯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战争犯罪,才导致他对“平庸的恶”如此着迷。利特尔在小说中以回忆的形式,追述了一个道德麻木的 党卫军官在二战东线战场迫害反抗者和犹太人的暴行,他的格言是:“我毫无悔意。我只是奉命行事。”为了突出他的“恶” ,作者还不遗余力地加上了同性恋、乱伦、弑母等等元素。

  在得知《仁人善事》获奖后,法国媒体迅速作出反应。《观点》(Le

  Point)杂志说利特尔“就像一颗流星,在文学之秋凄凉的原野上炸响”,《费加罗报》也夸他有“一张天使的 脸”。由于小说的篇幅巨大而且是对历史的正面强攻,法国甚至有人把他跟托尔斯泰、福楼拜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虽然也有 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批评者,但这本书在法国的评论出奇地好。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周冉,在《仁人善事》获奖之前就拿到了伽利玛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她解释说,“由于法国评 论界对这本小说的评价很高,我们很早就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寄赠样书,对方也愿意向国外读者推荐这本书”。今年10月,《 中华读书报》的编辑康慨正在法国度假。在他眼里,这本小说在获奖前就已经得到了法国人的肯定,不仅是评论界,普通的法 国读者对它也非常喜欢。“在街头巷尾的书店里,它都会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连加油超市都能买到。”康慨对《新世纪》周 刊说。与康慨的说法一致,各大英文媒体最近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是,为了应付强烈的市场反响,出版社不得不挪用预留给新 的《哈里·波特》的纸张加印该书。法新社说,这本书在法国已经卖了25万册。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陆续颁发的几个法国主要文学奖,几乎都让《仁人善事》进入了候选名单。康慨说,由于各大奖 项无形之中的竞争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奖项,为了避免与龚古尔奖撞车而放弃《仁人善事》的情况,“与其他 竞争对手相比,《仁人善事》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别说是两个奖,就是包揽所有的文学奖都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在法国会出现如此一边倒的舆论倾向,他认为这与法国文学的大环境有关。美国、英国的文学奖在评奖时 会比较注重作品反映现实的能力,而在法国,由于上世纪60年代“新小说”的兴盛带来的脱离现实之风,注重形式、技巧而 显得内容空虚,过于轻盈而有失厚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