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突破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循环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10:59 中国新闻周刊

  从建立土地、环保等督察制度开始,中央政府似将逐渐建立自己的法律与政策执行机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机构要想有效发挥作用,就不应当把主要精力用于直接监督地方政府,而应当在自己对民众承担责任的领域直接执行自己的法律与政策

  本刊评论员/秋风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在若干地方设立跨省市的督察机构,不是一个短期的权宜之计,如果考察一下它的背景,及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会发现,此举具有相当长远的意义。它很有可能标志着过去若干年地方分权格局的结束,这对于中国未来经济、政治等诸方面之演变,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央、地方大换位

  

中国经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而这种周期性与中央政府的集权和地方政府分权之间紧密相关。本轮循环始于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变革。这项变革以扭转中央财政在财政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为出发点,具有较明显的财政集权特色。其后的经济政策也具有集权性质。

  此时,地方官员需要寻找新途径解决本级财政收入问题。另外,本地经济增长绩效在官员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明显加大,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赢得上级政府的赏识获取升迁,就必须创造出好看的经济增长业绩。这推动形成了地方之间为了增长而激烈竞争的局面。地方政府官员一致地投入招商引资竞争中。为此,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策缝隙,创造了一系列新政策,扩展了自己在经济事务中的支配权,从而形成了一种分权格局。

  地方层面的这些政策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后不良后果也陆续暴露。政治方面的问题包括权钱交易,官员腐败,及政府违法、违规。经济方面,通常出现资源价格快速上涨,经济显现通货膨胀风险;投资过热也让中央政府不能不担心银行信贷风险。从社会方面来看,较快的经济增长会扩大地区差距,也扩大同一地方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近些年来,比较明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

  于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采取矫正性措施。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是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中央政府首先采取温和的“微调”措施,但这种措施的效果适得其反:地方政府预期到经济将出现紧缩,为了能赶上增长的末班车,反而进行最后的投资冲刺。结果,宏观“微调”收效甚微。同时,中央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生态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理念。但这些政策宣示还没有改变地方官员的行为模式。

  这种局面迫使中央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治理整顿措施,即直接针对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处理官员,并在个别行业处理企业。建立土地与环保督察体系,则是从制度方面入手,由中央政府出面直接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同时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