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央视《致富经》:一亩稻草“值”三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14:45 央视《致富经》

  央视《致富经》11月23日播出《一亩稻草“值”三千》,以下为节目内容。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是水稻产区,在每年10月份水稻收割之后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

  村民 朱文艳:“这是我们家的草垛,有5亩地,一亩地能产一千斤草。”

  这些秸秆原来大多被丢弃在路边或是就地烧掉,成捆卖出去也不值什么钱。

  村民朱文艳:要是这样卖的话,1亩地60元钱吧。”

  可是现在,同样是1000斤的水稻秸秆,通过村民手中的一针一线,竟可以产出3000元的效益。价值翻了50倍!

  马头镇有秸秆编织的传统,当地一百年前就开始有村民用收割后的水稻秸秆编织生活用品。今年82岁的宋善英老人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用秸秆编织的物品。

  记者:“这是您编的吧?”

  村民 宋善英:“嗯。”

  记者:“什么时候编的?”

  村民 宋善英:“年头不少了,有六十多年了。”

  记者:“这是做什么用的?”

  村民 宋善英:“盛馍馍,自己编了,盛馍馍的。”

  但是村民们编织的馍馍笼之类的生活用品大多是自编自用,偶尔也会卖上个一两元钱。

  1999年,小马头村村民巩恒宇偶然的一次外出让这样的情况有了转变。

  巩恒宇:“我在青岛的时候,在一个工艺品市场,看到了卖这个

宠物用品的小筐,当时我感到非常有兴趣,我说这个东西怎么卖的,我问那个老板怎么卖的,老板说这个多少多少钱一套,我一听很贵呀。小狗睡的那种窝,要10块钱一个。我说我给你生产你要不要。”

  从青岛回到家之后,巩恒宇照那个老板的要求自己画了图纸,请村里的人帮着做。

  记者:“他们的技术没问题?”

  巩恒宇:“技术是没问题,因为我们受传统的影响,都会做。”

  当时做了两件,巩恒宇就给青岛那个老板送了过去。当时巩恒宇的心里还没底儿,也不敢要太高的价儿。

  巩恒宇:“咱们不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不知道人家要多少。一套的产品就在10%的利润上报了一个价。”

  没想到,那个老板非常满意,同时也向巩恒宇发出了订货的邀请。自己要完成订单,巩恒宇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就找到了同村的薄绍荣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合作。

  记者:“当时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薄绍荣:“合作的方法就是四个人一人拿出几千块钱,开始做。”

  记者:“有什么分工吗?”

  薄绍荣:“分工有的。”

  记者:“怎么分工?”

  薄绍荣:“当时巩老板负责这个晾晒工作和下去放货,我主要负责财会工作。”

  1999年的时候,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种材料制成的宠物窝。比如柳编的、木板的、塑料的、海绵的,等等。但是用水稻秸秆编织的宠物窝还是新鲜玩艺儿。它不仅环保,而且价格低廉。所以一出现就特别受欢迎。

  薄绍荣:“开始搞50套都害怕,后来搞到500套,5000套,一年现在是好几万套。”

  巩恒宇他们按照客户的要求向村民们订货。村民们用两三斤的水稻秸秆编织一个宠物窝就可以赚十一二元钱。手脚麻利的一天可以编上两三个。所以很多村民包括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开始回乡做起了传统的秸秆编织。在山东荣城打工的禚红伟就回到了家。

  记者:“那时候打工能挣多少钱?”

  村民 禚红伟:“也就是千把块钱吧。”

  记者:“为什么要回来编这个?”

  村民 禚红伟:“在外面挣钱跟在家里编这个差不多。在外面的花费挺多的,房费呀、水费呀,那个电费呀。我看编这个能照顾家小孩,能照顾家,我看还不如回家编这个。”

  从村民那里收上来的只是半成品,还要经过硫磺熏制和吊里子等再加工手续。硫磺熏制可以起到漂白和杀虫的作用。硫磺熏制之后要吊里子。用布料和海绵缝到编织品的内部,这样就会更加保暖。经过加工,半成品就变成了成品,价钱当然就高了不少。

  巩恒宇:“半成品和成品的价格相差5.5元左右。如果10元钱收购来的话,在我们手里做成这个成品就是15.5元。”

  看到编织宠物窝赚钱,镇里的编织户和收购户都多了起来。他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松散的合作方式。

  2002年,正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巩恒宇突然向其他三个人提出了要分家。

  记者:“他怎么开口的?”

  薄绍荣:“主要是,他一个就是我不能在一块儿干了,我干总觉得,我干平分的钱我少的很,这种感觉,这些都知道了,何必要在一块儿硬撑呢。”

  但是巩恒宇却不并这样认为。

  巩恒宇:“因为几人合伙在一块儿做,我总是感觉这个目标太小,你像我靠你,你靠我,总是想,都是用依赖的心理,发展并不广,所以我提出来分手。”

  合作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样一家就变成了四家。虽说仍然是朋友,但都暗自较着劲儿。没过多久,麻烦出在了一张小小的名片上。

  薄绍荣:“我们当时合伙的时候,名片上打4个名,一个名片打4个人的名字,他也认得他,他也认得他,他都知道吗,他要如果在巩老板那边订了货以后,也有可能到我这边来订。”

  这样问题就来了。

  巩恒宇:“比如说咱一套产品,这个产品比如说20元钱一套,当时客户就反映了,巩老板,你们那边又来了一个卖这个东西的,才18元钱,你要我20元钱。”

  与此同时,在收购上的麻烦也出现了。

  原来四个人分工合作,薄绍荣只是管理资金,现在也要去村民那里收购了。

  记者:“几点过来的?”

  薄绍荣:“6点30过来的。”

  记者:“每天都来吗?”

  薄绍荣:“基本上每集都来。”

  到八点多的时候,薄绍荣的三轮车已经装满了。

  记者:“我看有好几个在那儿收,是不是谁早?”

  薄绍荣:“是,谁早就卖给谁。”

  在收购上的竞争,不仅在时间上,也在价钱上。

  巩恒宇:“比如我放下去30元钱,你给我做,可是别人过来说,这个产品你别卖给他了,我给你32。”

  从村民那里抬高价钱收,到客户那里还要压低价钱卖。这样一来,可让几个人有些吃不消了。

  就在这个时候,巩恒宇又遇到了困难。2005年冬天,巩恒宇接了一个宠物窝的订单,但是由于天气越来越冷,货收不上来,正在他着急的时候,薄绍荣帮了他一把。

  薄绍荣:“天一冷了,慢慢收不上来了,急着走吗,我收好了,他急用,我说你拉去吧。”

  这件事也让巩恒宇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巩恒宇:“咱们不能互相竞争,不能把这个价位往下放低了,放低了之后,我们的利润小了,就是别人,我们外面的利润高了。”

  现在,巩恒宇几个人之间虽然还会有些竞争,但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也是这种合作的默契,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目前,马头镇已经有7个村的近3000个农户做起了秸秆编织,收购户也已经发展到了十来个,每年可编织200多万套秸秆制品,仅宠物窝一项就有蒙古包、桥洞、小房子等十几个品种。产品除了卖到国内的大中城市以外,有近80%出口到国外。

  就这样,编织户把水稻秸秆加工成半成品,收购户再把半成品加工成成品销售出去。除掉损耗和成本,一亩地的水稻秸秆就可以从原来的60元卖到3000元以上。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7—13:07。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