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郝劲松:法律在我手中像把斧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6:26 环球人物

  两年内8次将铁道部等多家“大单位”推上被告席

  本刊记者 刘晓阳

  有人说他“小题大做”,有人说他“以卵击石”。以原告身份连打8场官司的郝劲松,状告对象要么是“垄断企业”,要么是“权威部门”。一时间,郝劲松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狂
人”。

  11月4日,入秋以来北京最冷的一天。记者和郝劲松约定晚上9点见面。来到约定地点,他已站在那里。寒暄时,郝劲松顺手把记者手里的包也接了过去,一副绅士友善的样子。此时的郝劲松,正等待下一次庭审。

  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

  2006年10月11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郝劲松起诉铁道部春运涨价程序违法一案正式开庭。这是郝劲松第八次坐在原告席上,被他推上被告席的是国家铁道部和北京铁路局。

  对于国家铁道部和北京铁路局这样的“大单位”来说,郝劲松显然是一个“麻烦制造者”。34岁的山西人郝劲松,目前还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此前,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把北京市地铁公司、国家税务总局也告上了法庭。

  郝劲松状告铁道部可谓“蓄谋已久”。早在2005年12月,他就有了这个念头。但他认为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我要在我力量最强的时候胜诉”。2006年1月19日和1月21日,郝劲松分别花费1.5元和2.0元,各买了一张从北京南站开往石景山南的“7095次”火车票。在后来的庭审现场,郝劲松出示了这两张火车票,这是他早已准备多时的两个“物证”。

  郝劲松手举车票,大声陈述:“铁道部春运涨价只在2002年举行过一次听证会,在发出新的春运涨价通知之前,还应召开听证会;而且票价涨幅高达33%,超过规定的硬座价格最高上浮率15%的一倍多。我请求法院确认这次被告的涨价行为违法,并赔偿我的经济损失0.5元。”

  法庭调查一开始,郝劲松就拿出一沓比原来的起诉书长几倍的手写诉状,铿锵有力地说:“铁道部在2003年到2006年长达4年的时间里,每年春运都涨价,涉及到一亿多旅客的切身利益,乘客们抱怨不停;而铁道部却从来没有向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递交听证会申请,这使人们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有效表达。我认为被告铁道部春运涨价的行为违反了《铁路法》、《价格法》和《民法通则》有关公平的若干原则⋯⋯”郝劲松一口气列举了6部法律。一些旁听者事后说:“面对铁道部这样的大单位,我还从未见过有人如此理直气壮。”

  在向记者回忆这次庭审时,郝劲松讲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庭审结束后,代表铁道部出庭的一位负责人对我说‘郝先生已经是第五次以走上法庭的形式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了,欢迎郝先生今后继续指导。’”

  关于春运涨价,铁道部有关人士解释说,这是用价格规律减少人们对春运的需求。郝劲松对此很不认同,他告诉记者;“实际上,人们每年对春运的需求似乎不受票价影响,从来没有哪年春运的人数因车票涨价而减少。另外,车票涨价了,但是车厢更加拥挤、脏乱,服务也大大缩水。很多人对此牢骚满腹,但很少人能想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就要站出来,为大家说话。”

  “这次如果败诉了怎么办,会不会让你对所做的事情感到犹豫?”记者问。

  郝劲松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怕打输官司而不去努力,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败诉,要乐观地看待判决结果。胜诉了,可以提升人们对法律的信心;败诉了,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问题。”

  “路见不平,法庭上见”

  郝劲松在山西大学学的是化工分析专业,然而他的理想始终是法律。“我坚信法律是一种武器和力量,可以改变社会上很多不合理的东西。虽然社会上不合理的东西很多,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改变一个是一个。”郝劲松讲话总是声音洪亮,充满力量。

  大学毕业后,郝劲松当了8年银行职员。在这8年中,他阅读了很多法律书籍。2002年,郝劲松放弃了银行稳定的工作、丰厚的薪水,只身来到北京,准备报考法学专业研究生。

  他告诉记者:“做这个决定是顺其自然。比如,崔健原来是吹小号的,可有一天,他突然决定去做歌手,大声唱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他想要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见。我选择法律,也是希望用法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郝劲松爱把自己和法律的关系比喻成“宝莲灯和沉香”。他说:“这就像‘宝莲灯’和‘沉香’人灯合一。当分开来看时,两者都很普通;但是结合起来,它们就有了无穷的力量。”说到这里,郝劲松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表情虔诚而专注。

  2004年,郝劲松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在这年,他开始“叫板”垄断行业。他在法庭答辩时发出的有力声音,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听到。

  2004年2月,郝劲松发现北京市地铁复八线内没有免费厕所,而收费厕所又不开具发票,这让他感到有些憋屈。一位工作人员不屑地对他说:“公共厕所从来就没有发票。”

  “没有发票说明不缴税,北京市地铁公司的这笔收入有漏税嫌疑。”郝劲松做了个简单的统计,从建地铁站开始,北京地铁里大约有5400万 人要上厕所,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就有4000多万元的税收因为没有发票而流失。

  “这样怎么能行?我就是要路见不平,法庭上见。”于是,郝劲松一纸诉状将北京市地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北京市地铁公司补开0.5元的发票。

  此后,郝劲松开始了他一系列的“5角钱诉讼”。半年内,以原告身份连打6场官司。

  “告权威部门,当初你真的不怕吗?”记者问。

  郝劲松说:“从法律主体的地位来讲,我和对方是平等的。不管对方看起来有多权威,当你被我告上法庭时,你就是被告,而我是原告。至于谁对谁错,要让法律来裁定。”

  2004年12月,郝劲松迎来了他的第一场官司的胜利。法院判决北京市地铁公司给郝劲松出具面值5角的发票2张。地铁公司的代表说:“郝先生,我们在这里诚挚地向您道歉。”并把发票亲手交给了郝劲松。

  “当时,我非常高兴,一种胜利的喜悦,就像小时候过年,看到烟花在高空骤然绽放。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伟大。”当郝劲松向记者讲述这段情景时,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单纯得像个孩子。

  在郝劲松的努力下,一些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地铁复八线在所有的收费厕所配齐了5角的发票,并被税务部门追缴偷漏税款2万余元;郝劲松3次起诉北京铁路局,使相关问题引起了铁道部重视;2006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和铁道部联合发文规定,从3月1日起,全国的火车必须配备统一印制的餐车发票,依法缴纳税金。

  因为郝劲松的努力,中国列车向旅客供餐及售货不开发票的做法成为了历史。

  “沉默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

  一谈到法律和社会存在的不公问题,郝劲松的表情就立刻变得严肃,语调激昂有力。

  “这样做你能改变社会什么?”记者问。

  “作为社会一员,我很渺小。但我发起的诉讼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这是推动法治前进的力量!”在郝劲松看来,消除社会所有弊端的最终手段,第一是诉讼,第二是诉讼,第三还是诉讼。

  记者追问:“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站出来?”

  郝劲松提高了声调:“总要有人站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是我?!”

  话到此时,原先一直保持淡定状态的郝劲松,身板挺直,语调加重:“沉默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对于违法和不合理现象,站出来讲话的人越多,改变才会越快。”在他的博客上许多网友留言:“虽然没有像你那样走上法庭,我仍然坚决地支持你!”“感谢你为老百姓争取正当合法的权利!”⋯⋯

  2005年,郝劲松开通了他的“法律公益网”。每天找他的人很多,他总是鼓励那些犹豫着是否打官司的咨询者,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官司胜败在其次,关键是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人称郝劲松是“诉讼狂人”,但他并不认同这种称号。他皱着眉头对记者说:“我觉得‘狂’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现在许多人维权有两个‘误区’,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就走极端报复社会。而我,主张理性维权。”

  中国法学界泰斗级人物江平教授这样评价郝劲松:以私权的诉讼来维护公共利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一系列进入司法程序的诉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治进展,对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郝劲松一系列的公益诉讼使他走进了媒体的视线,许多记者都想采访他,他也积极配合:“每次接受采访我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是电视台采访,一天的时间可能都会搭进去。我希望媒体把我的维权经历告诉给更多的人们,让大家知道一个道理,‘有了气别憋着,法律武器在那里摆着,谁都可以用’,‘任何单位再大,也没有法大’。虽然我不同意有人说我是一个‘刁民’,但为了维护自己和公众的合法权益,我还真得当一个‘刁民’。”

  近年来,郝劲松不仅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十大最令人感动的维权人物”,还入围央视《今日说法》“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另外,他还积极参与所在地

人大代表的竞选,号召选民“投出您神圣的一票,选一个敢为人民说话的人”。

  虽然还是有人认为,郝劲松以“小人物”对抗“大单位”,在短时期内连续多次发起诉讼,就是一种“狂”的表现。但相对于很多人的“从众情结”和“集体冷漠”,郝劲松无疑是一个走在前沿的人。

  当很多人把“个体很难改变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作为逃避理由时,郝劲松却把困难当成前行的力量。他说:“法律在我手中像把斧头,当我把它打磨得锋芒毕露时,我就开始挥舞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