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熊培云:“不吉祥的乌鸦”统统消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5:42 新民周刊

  “不吉祥的乌鸦”统统消灭?

  着眼未来,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谋求历史增量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

  撰稿/熊培云

  最近,河南项城市政府打算投6500万元巨资大规模维修袁世凯的旧居,并动员市民捐款。倡议一出,立即引来部分公众的讨伐。除了抗议政府动员纳税人捐款外,也有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袁世凯的历史地位。

  中国人常讲“爱屋及乌”。号召捐款一事诚然值得商榷,至于后者,由于人们习惯于把袁当成中国历史上的“不吉祥的乌鸦”,在其故居问题上,大家无疑有点“恨乌及屋”了。

  此前不久,浙江

横店集团宣称筹资200亿元,准备耗时5年在横店再造
圆明园
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反对之声,笔者提出“增量历史”这一概念。意思是,面对历史与未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做“历史的加法”,既为还原历史,也为盘活历史的存量、谋求历史的增量。

  就历史本身而言,为更好地了解过往一切,我们理应尽可能多地发掘史料,务求接近历史真相。不可否认,今日史学研究多有“英雄主义”倾向,就像树典型一样做“历史的减法”、削枝去叶,仅将余下“有用的事迹”入史。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粗犷得只剩下两极分化的“好话”和“坏话”,只有著名的“好人”和“坏人”。

  着眼未来,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谋求历史增量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为此,我们理应鼓励创造以及对创造物的保护,因为人类一切增量历史都源于创造的累加。历史存量加上增量将转变为一个更大的存量,见证人类文明的成长。

  袁世凯的一生并非只有83天,我们否定袁世凯,只是反对袁氏当国,显然这与其故居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修葺旧宅可以较好地保留旧时建筑的风貌,对于历史存量的保持与增加无疑是有益的。主张拆去旧宅者,所做的是“历史的减法”,历史并不会因为他们雷厉风行“拆屋子”而有所增益。楚霸王一把大火,并没有烧掉帝制,烧掉的只是无数劳工用血汗换来的一座建筑。

  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一书中提到“民国不如清朝”的现象。“一个曾经数千年不断改革修正的政治社会体制,不可能一无是处,在抵挡不了西方文明的挑战而逐渐崩溃之时,断壁残垣之下往往也有黄金和名人字画,不可玉石皆焚。不幸的是,我们老一代的探索者多是一次革命论者,以为一座合乎他们理想的西式摩天大楼立刻就可耸入云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新居未建,而故居已拆,群众露宿街头,饿殍载道,疠疫横行,如此则受害群众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国不如大清了。”

  笔者曾将中国传统总结为一种“拆迁”二字,我同样发现,转型期的中国,“China”时常被人们念成“拆哪”,以此自嘲中国式“拆迁文明”。虽然中国有几千年文明,然而,所谓气象万千的农民起义,从某种意义上看,都不过是一个朝代对另一个朝代的拆迁运动,而且都是先拆迁,后搬家。与此相反,由于时刻保有我之所谓“增量历史观”,文明晚于中国许多城市的巴黎成了世界上最诗性浪漫、最有文明气息的城市。

  事实上,在死刑存废的争议中,我之所以主张废除死刑同样是出于对增量历史观的考量。以多数人的名义将束手就擒者绑去杀头,并不会使历史有所增加。有人可能说,我们的监牢关不住这种恶人,他出来还会杀人,所以还是一杀了之的好。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会做好监牢里的加法呢?在我看来,“杀人偿命”同样是在做一种“历史的减法”。如两百年前贝卡利亚所说,国家对杀人犯进行报复,实际上是安排公共杀人犯杀人。断头台竖起之时,即是在杀人犯对人类做了一次减法后,再由国家做一次减法。

  一个旧制度可以被消灭,继而代之以新制度,藉此达到历史增量的完成。然而,杀死一个人,是不是会让人类历史有所增加?死刑判决带来的是长期亏损,一个人不会因为被消灭而变成一个新人,所以这种“历史的减法”将是永久的。正因为此,我们主张,历史增量之求取,主要在于激发人的创造,保卫人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谋求制度上的改进。此可谓我固守的“一家之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